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项改革助力农村劳动力就业

怎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项改革助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王志冕 张娜 钟晓悦 宋玉琼 报道)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方面,为充分发挥中心镇、特色小镇在容纳就业方面的能力,德州市将重点培育10个中心镇、11个特色小镇,重点打造100个中心村。特别是围绕“双镇百村”建设目标,我市重点实施“强镇固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在每个中心镇规划建设1处1000亩以上的产业园区,每年至少落地2个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3年内至少培育形成1个10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30余亿元。村集体经济“五年倍增”领域,主要从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经营实体收入渠道、推进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提质增效等方面入手,努力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力争到2022年底,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90%,20万元以上的达35%,50万元以上的

4月15日,“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德州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发布工作情况。

怎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项改革助力农村劳动力就业(1)

德州市发改委重点推进2项改革。创新支持乡镇培强产业园区方面,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争取到2022年底,每个“十强镇”建成一个特色引领、产业集聚、创新驱动、智慧赋能、绿色发展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研发场地。主要包括加强财政和政策性资金引导拉动作用、突出信贷资金支持作用、运用多种融资推动作用、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等4条措施。目前,市发改委抢抓政策性资金支持的重大机遇,争取32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项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专项债券发行审核,总投资1101.27亿元,债券资金需求351.98亿元。截至3月底,已落实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专项债券项目15个,发行债券额度21.74亿元。

关于创新推广以工代赈工作,德州市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在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农民增收工作方案》。明确了实施以工代赈的范围,建立了推广以工代赈的工作机制。根据方案,我市以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主要包括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及管护、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林业草原基础设施5个领域。目前,市发改委已制定2022年度工作目标及工作措施,下发了我市以工代赈操作指南。下一步,计划选择1至2个试点乡镇开展试点。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重点实施3项改革试点。一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开展“双镇百村”建设,增加乡镇农村劳动力就业容纳能力。二是实施村集体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支持村党组织领办生产经营、服务劳务等合作社,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三是创新开展“一村一能人”行动计划,组织农民职称和乡村之星评选,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壮大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方面,为充分发挥中心镇、特色小镇在容纳就业方面的能力,德州市将重点培育10个中心镇、11个特色小镇,重点打造100个中心村。特别是围绕“双镇百村”建设目标,我市重点实施“强镇固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在每个中心镇规划建设1处1000亩以上的产业园区,每年至少落地2个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3年内至少培育形成1个10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30余亿元。

村集体经济“五年倍增”领域,主要从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经营实体收入渠道、推进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提质增效等方面入手,努力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力争到2022年底,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90%,20万元以上的达35%,50万元以上的达15%。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引领作用,德州市将创新开展“一村一能人”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开展农民职称评审300人以上;每两年评选德州市“乡村之星”100名左右;每年新增或培育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0家以上;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稳定在2000人以上。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王志冕 张娜 钟晓悦 宋玉琼 报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