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古文需常见常练:初一上册文言文
常考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古文需常见常练:初一上册文言文B.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交往在礼仪中能达到和谐。)A.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仁(爱人如己)、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礼(伦理道德)、智(智慧处世)、信(言行一致)。2.孔子名言:
【先补常识】
1.孔子基本思想:
孝(百善孝为先)、悌(友爱兄弟姐妹);
忠(忠君忠人)、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爱人如己)、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礼(伦理道德)、智(智慧处世)、信(言行一致)。
2.孔子名言:
A.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B.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交往在礼仪中能达到和谐。)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多做善事)
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需虚怀若谷)
F.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不沉浸过去,当下、未来均可期)
G.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义大于利)
3.孔子最典型的弟子:
A.孔子最钟爱的弟子——颜回(子渊)
此人是孔门中思想成就最高的一个,堪称72贤之首,但过于死板,对传承孔子思想没起到很大作用。他好学但家极穷,营养极度不良,用脑过度后导致严重早衰,30岁前就一头白发,后英年早逝!
B.孔子最嫌弃的弟子——宰予(子我)
此人口才极好,巧如舌簧吧!但他为历史贡献了两句熟语: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真是烂泥不上墙。因其上课常打瞌睡并“顶撞”孔子,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
C.孔子最有钱的弟子——端木赐(子贡)
此人口才也极好,外交能力超群,孔子对他青睐有加。另他精通经济,很会做生意,富可敌国,对孔子相当大方。
D.孔子最愚孝的弟子——曾参(子舆)
此人极孝,以德报怨。为后世间接贡献《孝经》一书。曾参面对用粗棍打他的父亲不知道跑,差点被打死。孔子则认为他此举实属大不孝,要陷父亲不义不慈之地,应“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跑)”。曾参请罪后,孔子认为他能通孝道,就为之作《孝经》一书。
E.孔子最有学问的弟子——卜商(子夏)
此人深受政客的追捧,其政治思想在当时很潮,影响力也极大。后世学者认为他极有可能就是《左传》的作者左丘明。
4.年龄称谓(见下图)
★《 〈论语〉十二章》挖空练习学生版
1.子( )曰:“学而时( )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学而》
2.曾子曰:“吾( )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 ) 饮水( ),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 )可夺( )帅也, 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 )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子张》
★《 〈论语〉十二章》挖空练习教师版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老子。 )曰:“学而时(按时 )习(温习 )之,不亦说(通“悦”,愉快。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不亦君子( 有才德的人)乎?”《学而》
2.曾子曰:“吾(我 )日( 每日)三省(多次反省。三,表示多的意思。 )吾身:为( 替)人谋而不忠(竭尽心力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信)乎?传(原指传授,这里指传授的知识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的成就 ),四十而不惑(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旨意 ),六十而耳顺( 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不逾矩(超过法度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盛饭的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能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喜爱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以......为快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粗粮 ) 饮水(汤 ),曲肱(胳膊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择其善者(优点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 河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 军队)可夺( 改变)帅也, 匹夫(平民 )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坚定志向),切(恳切 )问而近思,仁( 仁德)在其中矣。”《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