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5、 另外,因为道路经常受气候影响损毁需要翻修,加之险坡险弯多,尖锐碎石多,只要扎个轮胎,熟手也要40分钟左右才能累得半死地换好,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出行。4、 虽然这段路都是公路,但经常会有滚石沙砾,所以要时刻检查轮胎状况。1、 汽车排量最好在3.5以上,最好四驱。排量太小容易缺少动力,车子会软绵无力,对于高海拔的攀爬显得艰难。2、 最小离地间隙不要超过230,不然在路上的弹跳和晃动会非常厉害。一般185以上就够用了,主要还是小心驾驶。3、 老话说就是“快走沙子慢走水”,雨季遇上有部分水漫路面或者水毁路面的情况,尽量低档位高转速,控制好车速,千万不要求快。

在318川藏线上,有一条令新老司机都闻风丧胆的路段,那就是八宿县内的怒江72拐。从海拔两千多米的怒江峡谷,拐上四千六百米的业拉山口,纵向跨越两千米不说,其间横拐竖拐的传闻中的72道拐(有人细数实际是一百三十多拐),更是让在平路上开车打瞌睡的老司机们纷纷睁开了双眼。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1)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2)

12公里,大约1小时的车程,驾驶在这条险峻的山路上,稍有不慎便出意外。尽管在2010年,这条路已全线铺设为柏油路,但它的弯道之多和陡峭程度仍然令人感慨。再加上2000米的海拔差,造成这条路段温差在20度左右。所以除了人要做好保暖工作之外,还要时刻注意车辆的各项性能是否正常。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3)

作为出了名的事故多发地带,这里很多车辆残骸干脆就直接摆在路边,刷上红色油漆警示过客。在怒江72拐中,有众多超出150度的回头弯,车辆一旦摔出公路便意味着掉下悬崖,绝无生还可能。所以切忌要选择在季节合适、心态平和、驾驶熟练的情况下前往。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4)

如此地形对于途径此处的车辆当然是有要求的,既要有稳定性,又要兼具平衡性,还要掌握一定的通行技巧。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5)

1、 汽车排量最好在3.5以上,最好四驱。排量太小容易缺少动力,车子会软绵无力,对于高海拔的攀爬显得艰难。

2、 最小离地间隙不要超过230,不然在路上的弹跳和晃动会非常厉害。一般185以上就够用了,主要还是小心驾驶。

3、 老话说就是“快走沙子慢走水”,雨季遇上有部分水漫路面或者水毁路面的情况,尽量低档位高转速,控制好车速,千万不要求快。

4、 虽然这段路都是公路,但经常会有滚石沙砾,所以要时刻检查轮胎状况。

5、 另外,因为道路经常受气候影响损毁需要翻修,加之险坡险弯多,尖锐碎石多,只要扎个轮胎,熟手也要40分钟左右才能累得半死地换好,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出行。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6)

除此之外,对于司机的开车技术和心理素质也有一定要求。

1、 要时刻注意乍现的弯道,集中精神在道路上,运用娴熟的驾驶技能,走过崎岖和坎坷。

2、缓慢地行进,打起精神时刻关注路况。在这里“慢就是快”,下行速度不要超过25。

3、记住“看景不开车,开车不看景”。否则有很大的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直接坠入山谷,走完一生~

4、停车要找到足够安全的地方,因为无法预料后来车辆是否刹得住车,

5、注意避免在出现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开车,那会让人头晕眼花,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车内同行他人的不负责。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7)

川藏线路怒江72拐:1小时12公里怒江72拐成为(8)

这是一段具有挑战精神的人所向往的山路,沿途的大好风光,世所罕见。蓝天白云、雪山高原,伴随着时不时从地面传送到轮胎的颠簸,让人觉得有趣又刺激。开到业拉山口后,建议站上业拉山景观台上眺望一番,毕竟人生中难得有几次这样的好机会。站上观景台向四周瞭望,会有种历险归来的奇妙感受。山川峡谷风光一览无余,道路在碧空白云的掩映下泛白,像若干个“之”字串联起来,又像是一条匍匐缠绕在这座山脉上的巨龙,千百年来坚守此处庇佑往来的行客。走过这段路途,像是走完了人生的所有颠簸,只剩下荡气回肠萦绕于心,令人感慨万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