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老游戏关闭了(哪些年味的游戏已渐渐消失)
哪些老游戏关闭了(哪些年味的游戏已渐渐消失)现在的花鼓戏都是正儿八经在台上按剧本演唱,那个时候每到过年,一个习俗就是有些唱戏功底的家庭,开始走们串户,到各户人家唱,然后象征性的给个红包,给完红包就串往下一户人家,一般这些唱戏的后面都跟着一帮喜欢听戏和喜欢热闹的孩子,特别有喜气劲儿。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少有人再去串门唱戏了,再说,年轻一辈也不会了。鸡蛋一般都是煮着吃或者煎着吃,很少有烧着吃的。烧鸡蛋需要一点小技巧,要不然容易炸得到处都是。要先用报纸用水打湿,然后包裹在鸡蛋上,缠个3到4层,然后丢到火里烧,等到报纸点着了,鸡蛋就基本被烤熟了。不知道谁发明的,烧着吃的鸡蛋味道还是很特别的。小时候过春节,家家户户都是要放鞭炮的,而那个时候的鞭炮,每一串小鞭炮里都有一个大的鞭炮,特别响,我们管这个鞭炮叫钢炮,我们都偷偷把它拆下来,丢池塘里炸水玩。一串鞭炮能拆下来十几个。虽然好玩,不过这个游戏非常危险,现在不玩了,也属正常。以前那个年代的小孩
现在过年没有太多年味了,一方面可能是年龄大了,见多了太多的新鲜事,过年也没什么新鲜的,一方面可能是生活条件改善了,小时候只能过年才能吃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吃上了。记得小时候干过的那些事,现在回忆下还是蛮温馨的。
烤红薯这个东西大街上还是有得卖,但是都是大炉子用煤烤出来了。烤红薯这种活动现在孩子都不稀罕了。我们那个时候,放完寒假,用几天时间集中精力做完寒假作业,就邀请小伙伴到处撒野,那真是撒野,门前就是一大片农田,不远处就有小山坡。从小伙伴家中带出几个红薯,挖一个坑,用柴禾堆着烧,多半都是半生不熟,结果吃了就一路放臭屁。味道真是一般,但那份乐趣回味无穷。
刚炮小时候过春节,家家户户都是要放鞭炮的,而那个时候的鞭炮,每一串小鞭炮里都有一个大的鞭炮,特别响,我们管这个鞭炮叫钢炮,我们都偷偷把它拆下来,丢池塘里炸水玩。一串鞭炮能拆下来十几个。虽然好玩,不过这个游戏非常危险,现在不玩了,也属正常。
自制火枪以前那个年代的小孩比现在的小孩似乎更有创造力,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玩具太少的原因,小孩子总会搞些“发明创造”。其中一个就是小火枪,把自行车的拉链的每个挂扣敲下来,然后帮在一起,再里面放一根铁丝,把火柴或者专门售卖的小火药放在里面,扣动扳机撞针就会把火柴或者火药打响。当然也是一个较为危险的玩具,容易引起火灾。
踩高脚用竹子或者茶树棍,绑两根棍子在竹子或树上,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高脚。那时候每到过年时节,必然下一场大雪,小伙伴们就带着高脚在雪地里踩来踩去,不用穿靴子,就可在雪地里来去自如。小时候还进行比赛,看谁能把对方从高脚上撞下来。很是锻炼了身体平衡能力。
烧鸡蛋鸡蛋一般都是煮着吃或者煎着吃,很少有烧着吃的。烧鸡蛋需要一点小技巧,要不然容易炸得到处都是。要先用报纸用水打湿,然后包裹在鸡蛋上,缠个3到4层,然后丢到火里烧,等到报纸点着了,鸡蛋就基本被烤熟了。不知道谁发明的,烧着吃的鸡蛋味道还是很特别的。
串门花鼓戏现在的花鼓戏都是正儿八经在台上按剧本演唱,那个时候每到过年,一个习俗就是有些唱戏功底的家庭,开始走们串户,到各户人家唱,然后象征性的给个红包,给完红包就串往下一户人家,一般这些唱戏的后面都跟着一帮喜欢听戏和喜欢热闹的孩子,特别有喜气劲儿。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少有人再去串门唱戏了,再说,年轻一辈也不会了。
时代在向前走,有些习俗或游戏特定于当初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很有点苦中作乐的意思,但如今回想起来,却最有年味儿,或者更确切的说最有人气味儿,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得更加紧密,不像如今,很多信息,很多东西都可以从手机上,从网上获取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变得少了。就像一幅画面描述的那样,一家人聚餐,人人盯着手机,上一个菜都忙着拍照发朋友圈,坐在一起却要在群里面聊天。
我们获取应该放下手机,远离片刻的高科技,去跟家人、朋友、邻里问候一声,交流下近况,碰撞下思想,去重新拾取那些即将丢失的民俗民风,让年味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