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暴露年龄的游戏你玩过吗(你小时候玩过挨油儿的游戏吗)

暴露年龄的游戏你玩过吗(你小时候玩过挨油儿的游戏吗)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黄县话里,“挨”是“挨”,“捱”是“捱”,两者读音不同,含义亦不同,井水不犯河水。建国后推行简化字,将“捱”作为“挨”的异体字处理,“挨”字又当爹又当妈,两个读音,两套含义系统,看似字数精简了,其实更加麻烦,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不便,实际上是“似简实繁”。这个游戏为什么叫“挨油儿”呢?与“油”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个游戏还真是来源于劳动生活。《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讲到徽州古法榨油:把油菜籽炒熟碾碎,再上木甑蒸,蒸好取出以麦秸包裹如饼形,饼的外圈套一铁箍,一个一个的饼排着放在粗木挖成的榨槽内,然后往榨槽内横着插入木楔,推动撞木,撞击木楔,木楔挤轧油菜籽饼,油便汩汩流出。其实在榨油机出现之前,这种古法榨油是普遍存在的,都是利用外力反复对油料作物施压,最终达到挤出油脂的目的。也不只是油菜籽可以榨,大豆、花生之类都可以榨,大豆榨油后压成饼形的渣滓叫豆饼

“挨”,《六书故》:“旁排也。”《扬子·方言》:“强进曰挨。”《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这里“挨”与“挤”的用法差不多,都是“排挤(使出)”的意思。在黄县话里,如果仔细区分的话,往前挤叫“拥”,往后挤叫“坐”,侧挤即旁排叫“挨”,比如两个人同时往门里进,卡在门口,黄县话叫“挨儿一块喽”。如果从广义上讲,则凡是与挤有关的都可以称为“挨”,比如:上一趟车人太多喽,没挨上;你别挨我;你直挨次什么!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偌大一个学校只有一小间独立于厨房之侧的小屋子卖油条,早自习后买油条的场面只能用“壮观”两字来形容。我有一个同学好不容易鼓足勇气“挨”进去,而且居然买到了一把油条,却发现裤腰带挨掉了,从此“挨掉裤腰带”这个段子在学校里流传了好多年。“挨勾”就是挨挨挤挤的样子,比如:他挨勾老半天也没买上。“挨”在黄县话里发“iai”音(普通话里没有这个音),一声,“崖(井崖)”“矮(个儿矮)”也发这个音,但声调不同。“挨”除了侧挤的意思外,另有一个义项是靠近、紧靠着,《正字通·手部》:“挨,今俗凡物相近谓之挨。”比如:他俩挨儿摆儿坐;他们两家紧挨儿;你挨儿恁妈坐;咱俩的号儿紧挨儿;街上饭店一家挨一家。“挨欹”指斜靠,半躺,比如:我上炕挨欹挨欹。“挨肩儿”指同胞兄弟姐妹排行相连,年岁相差很小,比如:我们家四个孩儿是挨肩儿,中间就差一两岁。还有一个义项是顺着次序,依次,比如:她那时候是卫生委员,天天早上挨儿个儿检查我们洗脸没有;初一早起儿挨儿家儿拜年;耕地得挨儿片儿耕;扫地要一扫帚一扫帚挨儿排儿扫。过去到国营饭店吃饭,交钱交粮票后领张有序号的票儿,凭票领餐,所以两个人去吃饭时,经常是一个人负责挨号儿,一个人负责占桌儿。

暴露年龄的游戏你玩过吗(你小时候玩过挨油儿的游戏吗)(1)

雇托儿挨号

现在一些网红饭店特别流行排队挨号,如果不排三个小时以上的队,这顿饭你吃着都不香!所以为了给网红打卡者营造更好的就餐氛围,好多饭店都是雇托儿挨号。

黄县有一种儿童游戏叫“挨油儿”(杭州话叫“挨挨儿”,成都话叫“挤热和”,太原话叫“挤暖和”,徐州话叫“挤压油儿”,长沙话叫“挤油渣子”,贵阳话叫“挤油榨”,济南话叫“挤油油儿”,哈尔滨话叫“挤香油儿”),就是若干人靠着墙或草垛排成一排,然后一起使劲挤,设法把别人挤出队伍,最后留在原地者胜。

暴露年龄的游戏你玩过吗(你小时候玩过挨油儿的游戏吗)(2)

暴露年龄的游戏你玩过吗(你小时候玩过挨油儿的游戏吗)(3)

这个游戏为什么叫“挨油儿”呢?与“油”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个游戏还真是来源于劳动生活。《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讲到徽州古法榨油:把油菜籽炒熟碾碎,再上木甑蒸,蒸好取出以麦秸包裹如饼形,饼的外圈套一铁箍,一个一个的饼排着放在粗木挖成的榨槽内,然后往榨槽内横着插入木楔,推动撞木,撞击木楔,木楔挤轧油菜籽饼,油便汩汩流出。其实在榨油机出现之前,这种古法榨油是普遍存在的,都是利用外力反复对油料作物施压,最终达到挤出油脂的目的。也不只是油菜籽可以榨,大豆、花生之类都可以榨,大豆榨油后压成饼形的渣滓叫豆饼,花生的叫麻糁,用来肥地和喂牲口,都是极好的,困难时期人也可以吃。

暴露年龄的游戏你玩过吗(你小时候玩过挨油儿的游戏吗)(4)

古法榨油是通过添加木楔挤压粉饼出油的,儿童玩的这个游戏与榨油的过程非常相像——侧挤曰“挨”,“挨”出来的人就像挤出的油滴,所以叫“挨油儿”是很形象和贴切的。另外,这个游戏只有冬天才玩,除了娱乐,还有挤暖和的实用功效。黄县有的地方把这游戏叫作“挤羊屎硌豆”——这名字也太接地气了。在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年代,“挨油儿”是乡村孩子都玩过的吧。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单调而枯燥的劳作,它们之间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来不仅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游戏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在作“遭受,忍受”讲时,普通话也写作“挨”,但黄县话写作“捱”,发“ai”音,二声,比如:病到这样你也不去医院,你真能捱;他酒量不大,光靠硬捱;你什捱儿淋喽?他够儿能捱冻喽;他捱过整捱过斗;你好捱揍喽;你好捱敲喽;捱呲没有够儿;他捱儿顿撸;回家又得捱噘;捱饿那些年,榆树皮都剥光喽;上办公室去捱剋;他成天光捱说;他捱儿顿训;你这个捱千刀嘞;他捱儿一闷棍。还有一个义项指困难地度过时光,比如:刚开学嘞日儿真难捱啊;他好不容易捱到下班;捱到傍黑儿他妈妈才回来。黄县话有个词儿叫“捱命”,和“捱日儿”意思差不多,就是“数儿日儿过”,但煎熬之意更加跃然纸上,比如:他整天坐儿教室里跟捱命样儿嘞。还有一个意思是拖延,《集韵》:“捱,拒也。又俗谓延缓曰捱。”比如:他捱到第二天才动身。

在黄县话里,“挨”是“挨”,“捱”是“捱”,两者读音不同,含义亦不同,井水不犯河水。建国后推行简化字,将“捱”作为“挨”的异体字处理,“挨”字又当爹又当妈,两个读音,两套含义系统,看似字数精简了,其实更加麻烦,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不便,实际上是“似简实繁”。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