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足跟血结果如何查询(宝宝足跟血筛查结果一出)
宝宝足跟血结果如何查询(宝宝足跟血筛查结果一出)新生儿筛查主要是给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和苯丙酮尿症两个疾病的筛查。新生儿足跟血筛查主要针对发病率较高、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有实验室阳性指标、能够确诊并且可以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的疾病。 宝宝看起来很健康,为什么也要做足跟血筛查?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有什么意义?说起来很简单,采新生儿足跟血只是为了做新生儿疾病的筛查。
一位刚分娩完不久的妈妈发帖称:宝宝出生3天抽查足跟血,因为有一项值偏高,10天后再次复查,结果三项都偏高。
还在坐月子的妈妈心都碎了……
每个宝宝在出生后72小时都需要采集足跟血,特殊儿也最迟不超过产后20天。
有医生这样说:“不要小看这两三滴血,它足以改变宝宝的一生。”因此,建议宝爸宝妈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医院按照筛查程序进行足跟血筛查。
宝宝看起来很健康,为什么也要做足跟血筛查?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有什么意义?
说起来很简单,采新生儿足跟血只是为了做新生儿疾病的筛查。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主要针对发病率较高、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有实验室阳性指标、能够确诊并且可以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的疾病。
新生儿筛查主要是给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和苯丙酮尿症两个疾病的筛查。
什么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素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氧消耗,刺激组织生长、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并且有助于肠道中葡萄糖的吸收。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会造成患者怕冷、疲倦、嗜睡、水肿、精神迟钝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和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将会进一步出现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落后的表现,常常被称为 “呆小症”。
患病信号:
常见新生儿患病信号:不爱动、不爱哭、反应差、爱睡觉、肌张力低下,此外还常常有喂奶困难、腹胀、便秘、生理性黄疸延长、体温低等。
治疗方法: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确证后,治疗方法很简单:及时补充足够的甲状腺素即可,若为甲状腺素的分泌减少或完全缺乏,有的患儿需要终生服药。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简单说父母都是健康人,也有可能携带了这种疾病的致病基因,宝宝也有可能成为患者。
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若摄入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而蓄积在体内,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患病信号:
尿液中会排出大量苯丙酮酸,患儿的尿液会有非常难闻的老鼠尿味,很多城市生长的年轻家长不知道什么是老鼠尿味儿,因此,不一定能够及时判断。
除了这个典型特征外,还有一些宝宝患病信号:患病宝宝头发由黑变黄、皮肤变白和眼睛虹膜变浅,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手部细微震颤、肢体重复动作等神经系统异常。此外,宝宝还容易有湿疹、呕吐、腹泻等。
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苯丙酮尿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
患儿一旦确诊后,应该早期给予康复干预并立即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采取专门的奶粉等,断奶后严格控制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应保证总热量、蛋白质、一定数量的苯丙氨酸摄入,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
足跟血采集方法
采血时间 :
采血应当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哺乳至少6次以上。(在未哺乳、无蛋白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PKU筛查阴性。此外,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血,可减少CH筛查的假阳性机会。)
采血部位:多选择婴儿足跟内侧或外侧。
采血方法:
按摩或热敷婴儿足跟,使其充血,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弃去第一滴血后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使其充分渗透至滤纸背面。要求每个婴儿采集3个血斑,每个血斑的直径应≥10毫米。
筛查结果绝大多数宝宝筛查结果都正常,结果会被存档,并不通知家长。只有发现可疑阳性或阳性结果,筛查中心才会通知家长,并为宝宝提供进一步鉴别诊断,一旦确诊立即安排接受治疗和干预。
小编寄语: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至关重要,采血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哭得很惨,听得粑粑麻麻心都碎了吧?不过呀,还是要好好配合医生。
当然, 做过筛查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了,喂养过程中家长还要多留意观察孩子生长发育情况,遗传疾病种类多,筛查能覆盖的项目本身有限。
最直接的观察方式就是看孩子“长得怎么样?”比如,能不能吃,吃奶时候是不是吸吮得很用力,大小便是否正常,睡眠是否正常,排泄物有没有异常的味道等?“新生儿每天大概长50g,一个月大概增重两斤半至三斤的样子,如果你家的宝宝头一个月就没怎么长,或者还缩水了,就要引起注意了。”
再大一点的宝宝要着重观察运动能力,两个月抬头,四个月翻身,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开始牙牙学语,周岁会走,这些都是容易观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