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买了假奶粉要去哪里鉴定(六问1.7万罐假冒奶粉案)
怀疑买了假奶粉要去哪里鉴定(六问1.7万罐假冒奶粉案)对此,被“仿冒”奶粉涉事方贝因美立即回应称,经排查,未发现相关疑似产品,并称上海市公安机关曾查实不法之徒假冒贝因美一款产品,但这一非法行为发生在2015年4月之前。昨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披露,除“雅培”外,假奶粉案还涉及本土品牌“贝因美”。据目前事件各方的回应分析,此次关乎婴幼儿生命健康的假冒乳粉案真相,在成为舆论热点的同时,也存在亟待予以解答的六大疑问,包括涉事各方说辞矛盾,前后发布的信息不对称等。疑问一:时间假奶粉何时被收缴?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安全事故频发,备受关注的1.7万罐假奶粉案件牵动市场神经,更牵动消费者神经。
昨日(6日),针对上海公安机关侦破的假冒品牌婴儿乳粉案,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该案是违法犯罪分子通过收购廉价乳粉、包装变形的乳粉加工罐装冒牌乳粉的案件。
该发言人强调,总局4月4日通报涉案产品经办案机关检验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属于冒牌食品,主要是提醒消费者如果购买食用了该冒牌产品,不要过于恐慌。
国务院食安办已派员赴上海实地督查。
据目前事件各方的回应分析,此次关乎婴幼儿生命健康的假冒乳粉案真相,在成为舆论热点的同时,也存在亟待予以解答的六大疑问,包括涉事各方说辞矛盾,前后发布的信息不对称等。
疑问一:时间
假奶粉何时被收缴?
昨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披露,除“雅培”外,假奶粉案还涉及本土品牌“贝因美”。
对此,被“仿冒”奶粉涉事方贝因美立即回应称,经排查,未发现相关疑似产品,并称上海市公安机关曾查实不法之徒假冒贝因美一款产品,但这一非法行为发生在2015年4月之前。
雅培于4月4日在其官网“雅培妈妈”上就假奶粉事件发出声明。雅培表示,去年9月,在发现市场上出现少量批次假冒雅培“嘉兴产亲体”婴幼儿奶粉产品后,雅培立即向上海市公安机关反映情况。经侦查,假奶粉去年底已全部收缴。
同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却称,市食药安办正协助公安部门根据国务院食安办的督查要求,协调相关7个省彻查假冒乳粉流向。
显然,对于案件进展,“雅培”、“贝因美”的回应与上海食药监局的公告并不一致,对案件的描述存在时间上的出入。有消费者质疑,既然全部收缴了,为何还要彻查流向?
对此,雅培方面表示:“我们的消息是从上海市公安局获得的,对于政府为何又提出要彻查乳粉流向,我们也不清楚。”
迄今,上海市公安局并未对前述质疑做出回应。
疑问二:空间
假奶粉目前流向何处?
食药监总局昨日发布公告,国务院食安办已督促该冒牌产品流向地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进一步追查涉案产品,依法严惩生产销售冒牌婴幼儿乳粉的违法犯罪行为。
根据最高检于2016年3月22日在其官网发布的消息,去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仿制多个品牌奶粉罐,并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著名品牌奶粉,销售给郑州、徐州、长沙、兖州等地经销商。
综合以上两则消息,可以发现,由于兖州属于山东济宁,目前假奶粉流入的7个省份中,5省已被揭晓,但仍有2省份未知。
毋庸置疑,假奶粉的流通渠道与流入地紧密关联。在业内人士看来,雅培假奶粉事件引发行业关注的同时,也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一场围绕婴幼儿奶粉渠道监管的行动或将进行。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此次假奶粉事件与雅培自身经销渠道没有太大关联。“雅培中国的经销体系比较扎实,如果经销商所售奶粉是通过雅培中国进口或生产的奶粉,并取得了雅培中国授权,那么产品问题不大。”
对于假奶粉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流向了怎样的消费群体,仍未收到食药监总局的回复。
疑问三:数量
市场上还有多少假奶粉?
此次假冒奶粉案最早源自《检察日报》,于3月22日被最高检官网转载,题目为《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审查批捕一跨地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据文中检方公布的信息,1.7万罐假冒奶粉涉及“多个品牌”。
但是,目前官方仅公布了雅培和贝因美两家被假冒的品牌,很多消费者质疑,有无其他被仿冒品牌?1.7万罐奶粉目前已收缴多少罐?具体有多少罐仍在市场上或消费者手中?
还未收缴的假奶粉数量至今未被公之于众。
疑问四:质量
假奶粉是“假”、“冒”、“伪”、“劣”?
调查显示,消费者都在和各大品牌奶粉企业电话咨询相关产品安全和真假问题。
昨日,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总局4月4日通报涉案产品经办案机关检验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属于冒牌食品,主要是提醒消费者如果购买食用了该冒牌产品,不要过于恐慌。但生产销售冒牌婴幼儿乳粉,属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不论其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必须对涉案乳粉立即扣缴,一律销毁。我们支持消费者向冒牌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法索赔。
对此,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雷永军表示,“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次的产品是‘假冒伪’但非‘劣’质。”
但是外界质疑声更加高涨。有评论指出, “在还没有找到所有假奶粉流向的时候,就得出假奶粉没有风险的结论,是不是有点太随意?”对乳粉做安全鉴定,检测报告可否公之于众?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雅培等一系列奶粉品牌卷入“假冒”风波,目前单凭“没有食品安全风险”并不能解答消费者疑问。
疑问五:原因
大批量假奶粉何以出现?
有关方面还未对事件缘由做出分析。据各方人士表态,有关此次事件的原因,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国内奶粉销售渠道的混乱,即对目前婴幼儿乳粉销售和网络食品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还不够全面。乳业专家王丁棉称,澳洲、欧洲等国家在出售奶粉时,普遍都是商超与厂家直接交易,没有中间经销商。王丁棉说,“在中国,许多奶粉品牌设立了销售大区,下面还有省级代理、市级代理,代理层级越多给假奶粉留下的空隙就越多。”
国内外品牌奶粉库存的严重积压。宋亮认为,“企业不会主动参与造假行为,但在出货压力大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经销商门槛”。假冒奶粉的质量之所以合格,“因为造假者使用的原料奶粉是正规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只是不是雅培的这个品牌,所以检测出来没有问题,奶粉质量是合格的。”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假奶粉的出现是由于电商销售奶粉不符合奶粉相关法律法规,未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疑问六:问责
谁为假冒品牌奶粉担责?
根据上海检察院最早披露的消息,犯罪嫌疑人仿制多个进口品牌的奶粉,非法获利近200万。2016年1月15日,市检三分院依法对陈某等6人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对1名犯罪嫌疑人作出存疑不捕决定。
这是目前为止有关事件处理结果的唯一公开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食药监总局官方通报,婴幼儿乳粉销售者和网络食品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第三方平台开办者要切实落实对网店开办者资质审查的责任。对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依法追究平台开办者的连带责任。
此次假冒奶粉事件或将对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渠道带来较大震荡,通过该事件消费者被教育要上正规渠道购买产品,而非官方授权的经销商以及渠道有望被清理出局。
当地相关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是否有人因此案被问责?目前还未有确切消息。
此外,针对此次假冒奶粉事件对雅培中国造成的影响,雅培方面回复称,“影响还没这么快,目前还没有相关数据”。
来源:新京报、南方周末、京华时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