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农村生活怀旧电影(童年记忆八十年代村里的露天电影)
八十年代农村生活怀旧电影(童年记忆八十年代村里的露天电影)天刚刚黑下来,电影幕布已经立了起来,孩子最先到达现场,拿着板凳、抱着大衣开始占位置,村里人陆续在此聚集,现场人声鼎沸,小孩们在打闹,大人们在唠嗑,占座的喊后来的家人,后来的家人找占座的人,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现在人们看电影,也会习惯买上一桶爆米花,不知道是不是从原来看电影吃瓜子延续下来的。当然,有时消息也会误传,因为有时放映员是路过本村,去别的村放电影,所以为了确认消息的准确性,小孩们会跑到村长家大门口确认一下,看看毛驴车和大箱子是否在村长家,一般放映员来了,都要在村长家吃饭的。如果哪个小朋友有机会进到村长家里,听大人们说话,运气好的话还能打听到电影的名字,第一个送出消息的孩子大喊:“今天放映的电影是《少林寺》!”于是,第二波消息通过孩子们又在村里传开了。知道今天晚上有电影,不光我们孩子高兴,大人们也很高兴,还提前准备点吃的,村里的特产就是瓜子,所以吃完晚饭后,会在灶里加一把火,用大
#寻找小组生活家##80后的回忆##头条创作挑战赛#
八十年代 ,几岁的我印象里家里还有一段点煤油灯过日子的时光,后来村里才拉了电线,有了电灯,唯一的家用电器还真就是手电筒,但还经常因为买不到电池而搁置一旁。
当时乡里有个电影放映员,负责在各村轮流放电影,一个周期下来,也要两三个月,所以小时候能看上一场电影,也跟过年一样激动、热闹。
那时的放映员赶着毛驴车,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车上装着两个半人多高的大箱子,里面放的当然就是设备和胶片了,放映员坐在大箱子上,晃晃悠悠地赶着毛驴车一进村口,小孩们就开始喊,“今天晚上看电影啦!”虽然是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但看电影的消息传得很快,一会的功夫全村基本都知道了,这里孩子是功不可没的,鞋跑丢了也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人。
当然,有时消息也会误传,因为有时放映员是路过本村,去别的村放电影,所以为了确认消息的准确性,小孩们会跑到村长家大门口确认一下,看看毛驴车和大箱子是否在村长家,一般放映员来了,都要在村长家吃饭的。
如果哪个小朋友有机会进到村长家里,听大人们说话,运气好的话还能打听到电影的名字,第一个送出消息的孩子大喊:“今天放映的电影是《少林寺》!”于是,第二波消息通过孩子们又在村里传开了。
知道今天晚上有电影,不光我们孩子高兴,大人们也很高兴,还提前准备点吃的,村里的特产就是瓜子,所以吃完晚饭后,会在灶里加一把火,用大铁锅炒出一笸箩瓜子,裤兜里,上衣兜里,装上几把,边看电影边吃瓜子,美。
现在人们看电影,也会习惯买上一桶爆米花,不知道是不是从原来看电影吃瓜子延续下来的。
天刚刚黑下来,电影幕布已经立了起来,孩子最先到达现场,拿着板凳、抱着大衣开始占位置,村里人陆续在此聚集,现场人声鼎沸,小孩们在打闹,大人们在唠嗑,占座的喊后来的家人,后来的家人找占座的人,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小孩们也不消停,听说今天晚上是武打片,几个人拿着木棍子,先在幕布前比划起来,你演正派,我演反派,结果当然是正派胜利,把反派打倒在地,求饶放过。
看电影,最怕的三件事:
一怕:恐怖片
小时候看的电影里,也有很多让人惊恐的情节,留下了很深的童年阴影,看完电影后,晚上再也不敢一个人去厕所,不敢一个人单独在屋里,如果是一个人走夜路会不断大声咳嗽给自己壮胆,总会觉得在某个阴暗处会复现电影里的场景,如今已经中年的我,也很少去再看再恐怖电影,这个童年的阴影是不是拉得够长的?
二怕:停电,
电影演到了关键时刻,所有人都在为主角提心吊胆,突然的停电,一切恢复了黑暗,村里有备用柴油发电机的,会拿来继续供电,让大家看完,村里没有发电机的,就只能悻悻离开了,至于电影的结局只能在回去的路上你一句我一句去猜测了。
三怕:下雨
如果是小雨,基本没有人会走,那时家里也没有雨伞,都会自备一块塑料布,一家人,顶着塑料布,只要放映员不走,就会坚持看完。
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年代缺衣少穿,更没有娱乐活动,但大人们生活得有劲、孩子们快乐无比,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我想到了一个或许正确的答案,当人们一直在苦中生活,当获得一点甜的时候,会很幸福,很满足......
直接吃一个苹果,很甜,很好吃,如果在吃苹果之前吃一块糖,那吃嘴里的苹果就是酸涩的味道,生活是不也是这样呢?如今物质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我们却没找到甜的味道......
八十年代,你在村里长大的故事,你还记得多少?可以留言给我。
写完这篇文章,用了近5个小时,写完已是凌晨,但感觉回忆并未停止,还有些兴奋,偶尔会想起更多的细节,整理不易,如有同感关注、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