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因为蛙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吗(重读莫言诺贝尔文学作品蛙)
莫言是因为蛙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吗(重读莫言诺贝尔文学作品蛙)夫妇双方有一方在单位/国企上班,都只能生一胎,超生的话马上丢掉铁饭碗。农村户口的人只要生了二胎,计生委就会上门通知去结扎。要是怀上了三胎,抓去堕胎。军官万足的太太王仁美在他们结婚后的两年生下女儿。万足的姑姑--妇产科医生,未经王仁美的同意放置了避孕环。产后放避孕环在当时是计生委的死规定。要是农民夫妇,第一胎生了女儿,8年后可以取环生二胎。王仁美的老公是部队军官,只能生一个。要是敢超生,开除党籍,回家种地去。记得在我们当地,也是类似的政策,只是两胎相隔的年限没有死规定。
《蛙》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整部小说真实呈现了计划生育时代的印记。
故事很大篇幅写了农村妇产科医生姑姑如何落实计划生育,如何与躲避计划生育的妇女斗智斗勇,与我小时候在老家的见闻是情景再现。
在那个年代,女人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甚至付出生命躲避计划生育,无非就是想生儿子,为夫家传递香火。
小说描述的这个女人比男人更想生个儿子,这是她心中的执念,结局令人嘘唏。她不是个案,是一个时代女性对于生孩子认知的缩影。
01
军官万足的太太王仁美在他们结婚后的两年生下女儿。万足的姑姑--妇产科医生,未经王仁美的同意放置了避孕环。
产后放避孕环在当时是计生委的死规定。要是农民夫妇,第一胎生了女儿,8年后可以取环生二胎。王仁美的老公是部队军官,只能生一个。要是敢超生,开除党籍,回家种地去。
记得在我们当地,也是类似的政策,只是两胎相隔的年限没有死规定。
农村户口的人只要生了二胎,计生委就会上门通知去结扎。要是怀上了三胎,抓去堕胎。
夫妇双方有一方在单位/国企上班,都只能生一胎,超生的话马上丢掉铁饭碗。
一些要追生儿子的妇女,怀孕后从此就过上了打游击的日子,东躲西藏。计生委的人找不到人,耙屋顶,拆房子,抓男人,鸡飞狗跳,用尽各种方法逼怀孕女人堕胎。
这些手段回想起来很野蛮,但是在人口暴涨的年代,没有铁腕是无法落实国家控制人口的政策。
王仁美出院回家的路上一边哭闹着要生二胎,一边骂姑姑。她虽然是军官的太太,想生儿子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底厚,她没有遵守国家政策的觉悟。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生个儿子。
万足在部队接到一封加急电报,王仁美怀了二胎,领导命令他:立即回去,马上做掉。
万足已经领了独生子女证,也领了独生子女补助,国家政策不允许他们生二胎,部队的纪律也不允许,涉及到单位的荣誉,他超生的话,会连累整个部队的人。
女人一旦很执着要做成一件事情,她一定会想办法做到。王仁美算着了老公回来探亲的日子,找村里劁猪阉狗的人帮忙把避孕环勾出来。
她不但不告诉老公,连婆婆也瞒着,等到显怀了,才终于暴露了她偷偷怀孕的事实。
万足妈看到儿子回来劝儿媳妇去堕胎,对儿子说:你的两个哥哥都有儿子,你没有,这是我的一块心病。既然都怀上了,就给她生下来吧。
我曾经问过村里的老人,家里几个儿子的家庭,有的儿子生了男孩,有的儿子没有。按理说家里有男孙传宗接代了,为什么还催没有生儿子的媳妇继续追儿子?
他们说,养儿防老,自己生的才是亲生的,才会为父母养老送终。
王仁美也是这么想的,她为了生个亲生的儿子,宁愿老公不当党员,不做军官,回家种地。她觉得只要怀上,大家都会妥协。
这是她单方面的想法。万足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在他的心里,在他父母的心里,他的工作非常重要。他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一家都是在地里刨食的人,就他一个做军官的,怎么可以轻易说放弃就放弃?
王仁美是农妇,她想不到那么长远的事情。对于农村妇女,对丈夫的依赖程度很深,生儿子是她使命,没有儿子,她始终觉得自己亏欠夫家,腰杆伸不直。
当王仁美得知老公回来劝她做掉孩子,她气鼓鼓地马上收拾衣物回娘家躲去了。万足了解老婆的脾气,她这么刚烈的人,认定的事情一定会做的,劝是没有用的,他做好了回家种地的心里准备。
他这么想,但是姑姑不给他机会。
姑姑严厉批评了他。这不是万足一个家庭的事情,是他们公社的事情。他们公社连续3年没有人超生,姑姑不允许自己的侄子家破例。
姑姑是党员,是计生委的带头人,这是国家的政策,肩负着控制人口的重任,亲侄子也不能通融。
姑姑亲自带人上王仁美娘家要人,她躲在地窖里打死不出来。计生委的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他们找邻居劝她父母放人出来,不然就先推邻居家的房子,最后推娘家的。
这不是吓唬人的话,而是真的动手执行。他们先把邻居肖家的古树连根拔起,再推门楼。
邻居气得跳脚,开始辱骂,催促王仁美出来。伤及无辜邻居的事情是会遗臭万年的,王仁美要是不出来,她的父母从此无法继续在村里呆下去,这一点她是很清楚的。
王仁美的手术是姑姑亲手做的,姑姑是方圆百里最出名的妇科大夫,以为有她出马肯定安全保险。
谁知由于胎儿月份太大,王仁美还是特殊体质,手术出了意外,一尸两命。
姑姑成了万足和王仁美一家的罪人,也因此被王仁美妈妈用剪刀插了大腿,血流如注。
这能怨姑姑吗?其实也不能。她只是一个认真执行政策的党员和医生,不是她也有别人。
在当时为了控制人口的暴增,各个地方用了极端的方式控制人口,不遵守政策的人,悲剧发生在所难免。
万足爸爸说,这是命吧。
王仁美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私自怀孕,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在生孩子这一点,夫妻一定要有共识,只要一方不同意生,特别是男人不同意生,女人就不能自己为了所谓的为夫家传宗接代自愿生。
王仁美夫妇都领了独生子女证了,就代表着没有了机会。她想生儿子的执念突破了对政策的敬畏。以为只要生米煮成熟饭,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她不知道在当时的政策下,个人的力量是很小很小的。加上生活的贫困,要丈夫为了孩子放弃官职回家种地,作为一个男人,他是非常难以选择的。
在农村,一个男人走出去了,他肩负的不单是他个人的前途,还有全家的希望。
从事情的结果来看,王仁美其实可以不死,要是万足有足够的气魄放弃一切,他们可以生下这个孩子。
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王仁美有这种心理,万足也有。王仁美想着孩子只要怀上就有办法生。万足觉得这么多人做了流产手术都没事,还有姑姑亲自做,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老婆身上。
另外王仁美贪心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姑姑说过她,做了军官太太就要付出代价的。
我公公婆婆八几年也很想生二胎,但是他们是国企的双职工,超生的话,就要双双被革职。婆婆和公公很清醒,他们不能一边享受国企的待遇,一边又想生二胎,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
万足后来娶的老婆说王仁美咎由自取,其实是有道理的。
如果她想到姑姑是肯定不会放过超生的人,丈夫也不可能为此放弃官职。自己堵死这条路,不存在侥幸的心里,就不会让女儿早早没有妈,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男人没有了老婆可以再娶,父母没有了女儿,孩子没有了妈妈,就是永远都没有了。
王仁美要是知道有这个结果,她肯定不会一意孤行。
现在到了国家鼓励三胎的时代,女性也不能跟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生不能嫌累,不生不要后悔。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什么都想要的人,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