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老镜头(抹不去的记忆作者)
经典电影老镜头(抹不去的记忆作者)时光的留声机里,一个个经典的声音永远回荡在我们的耳畔;斑驳的大银幕上,一个个鲜活的荧幕形象清晰地浮在我们的眼帘;一本本精美的小人书上,停留下我们永远的童心童真。就像一部电影里的经典插曲一样,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底:“感谢那个岁月让我记住了你,岁月轮回我再一次忘情去寻你.......”。提及配音演员,我不得不想到我最钟爱的上海电影译制厂涌现出的诸多我挚爱的那些配音老前辈们。上海电影译制厂是在五十年代从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派生出来的,老一代配音人怀着对译制片独有的情意,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旧汽车棚墙壁刷白加一木框就成“银幕”,放上一台三十年代的老放映机就成放映间,又在大楼的楼顶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墙改装成一间录音棚,再凑上一台苏制光学录音机,在厂长陈叙一同志的带领下,“上译人”便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精品创业之路。喜爱他们,是因为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铸造一种顽强的精神,他们是在贫瘠的
经典老电影,抹不去的记忆
作者:许秋来
昨夜,朋友圈分享了一些关于经典老电影的帖子,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竟然有不少朋友关注并留言,尤其人到中年的朋友更是倍感亲切,一部老电影,一首老电影插曲就把人的记忆拉回到那个贫瘠又温馨的年月。
提及老电影,泛指八十年代以前的那些电影,或许是年龄的缘故,我对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那些老电影更是情有独钟,因为这些电影,陪伴我的整个童年时光,甚至某些电影是在哪个年龄哪个季节哪一个时间段看过的,至今都印象颇深,这些在我日后的某个年龄段,或许都会一一跃在我的笔端,成为我别样的温暖吧。
喜欢老电影,便爱关注与电影有关的所有信息,得闲音像店淘碟、书店淘书成为我生活里的乐趣,日积月累,家中便收藏了海量的老电影VCD、CD和电影小人书,满满的十几个书柜里,光我的这些宝贝儿都占据了“半壁江山”,备受我宠的电影连环画更是让我工工整整的摆放在重点存放区域,它们更像被皇上受宠的爱妃似的,骄傲地高高在上,大有影视里的男一号、女一号的高傲姿态。单单几册影视小人书只因久被我惯就浮躁的如此,难怪当下一些影视里的这角儿那角儿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呢,大概也是如同我“惯”书一样被广大的影迷粉丝之众捧在云端的缘故吧?此事尽管区区了了,但我定要深刻检讨并重新将小人书定位,让那些不可一世的小人书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朴实的道理,甚至个别自以为是“书精”的,我更要将之“打入冷宫”,让它“永世不得翻身”,悔的机会都不给它留。
老电影其中,早期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些经典动画片,近乎被我“一网打尽”,我将之囊括的原因有几:一来这些动画片不像现在推出的某些动画片动则上百集,暂不说像“臭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制作粗糙,内容低劣,观赏起来占用孩子们大量宝贵时间;二来部部都堪称精品,经典的如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等,像一座里程碑一样无人能够超越;三来每一部动画片的配音都是由老一辈的电影配音演员在简陋的配音棚里认真负责完美的配音。在我让孩子们去写一些观后感的课堂上,我更是在众多的经典动画片里精挑细选,让孩子们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全神贯注融进影片里动人感人的意境中,你说孩子们能不触景生情吗?
提及配音演员,我不得不想到我最钟爱的上海电影译制厂涌现出的诸多我挚爱的那些配音老前辈们。上海电影译制厂是在五十年代从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派生出来的,老一代配音人怀着对译制片独有的情意,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旧汽车棚墙壁刷白加一木框就成“银幕”,放上一台三十年代的老放映机就成放映间,又在大楼的楼顶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墙改装成一间录音棚,再凑上一台苏制光学录音机,在厂长陈叙一同志的带领下,“上译人”便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精品创业之路。喜爱他们,是因为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铸造一种顽强的精神,他们是在贫瘠的年代写就一份高尚的品质,他们是荒凉的时光传递一份温馨的暖,那年月,涌现出邱岳峰、李梓、苏秀、赵慎之、毕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曹雷、尚华、富润生、杨成纯、于鼎等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新老配音演员,在他们认真努力下,《佐罗》、《追捕》、《虎口脱险》等一大批经典译制片缔造了译制片的辉煌。
时光的留声机里,一个个经典的声音永远回荡在我们的耳畔;斑驳的大银幕上,一个个鲜活的荧幕形象清晰地浮在我们的眼帘;一本本精美的小人书上,停留下我们永远的童心童真。就像一部电影里的经典插曲一样,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底:“感谢那个岁月让我记住了你,岁月轮回我再一次忘情去寻你.......”。
【秋来丝语】2018年8月13日 阴(中伏第十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