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爆全网的电音背后的故事(拥有3亿用户的电音)
曾经火爆全网的电音背后的故事(拥有3亿用户的电音)资本不断加码,除了国际电音节IP纷纷入华外,本土电音节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在数量上,2016年中国电子音乐节数量为32场,预计2017年将举办86场,增长率达168.8%,2018年国内电音节数量或将超过150场。根据中国部分电子音乐厂商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的电音节分为引入国外知名电音节和本地原创两种模式。随着电音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在电音领域的布局也越来越广。电子音乐线上播放量有望在2019年达到3000亿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更加新潮的音乐类型。2017年的线上播放量较前一年相比,增长率达到38%,根据趋势预计2018年,线上播放量能够达到2800亿次,到2019年将超过3000亿次。播放量的显著增长主要是由于电音爱好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在线音乐是这部分人群接触电音最直接的方式。在中国,电音文化和观众虽然不及欧美国家那么深远、发达,但现在已显现出后发实力。2016年之前,中国电音爱好者的
“嘻哈之后,电音会成为下一个风口。”这是2018到来之前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测。
文章作者 | 青山
知乎上有网友曾抛出过疑问,大意是电音如何才能得到大众认可?有人答到,只需要一档综艺就够了。回答时间离网综崛起的间隔不长,彼时“嘻哈”已经凭借一档综艺火起来了。就像去年各方纷纷上马推出S 级配置的“街舞”一样,今年各方势力除了将宝压在“偶像”之外,腾讯视频还瞄准了 “电音”这个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板块。
电音文化日渐火爆,但全面爆发尚需支点
在中国,电音文化和观众虽然不及欧美国家那么深远、发达,但现在已显现出后发实力。2016年之前,中国电音爱好者的阵地鲜能集中,也没有资本关注。2016年开始中国电音市场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仅仅两年的时间,电音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逐步成熟商业化,已经成为当下时尚青年的消费主流,且具备充足的可发展空间。
电音用户增长迅速,成第二大音乐群体。随着内容付费习惯的整体养成,以及线下电音节的频率增高,整个电音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了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年度中国电子音乐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电音用户规模将在2019年突破4亿。对比整个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在2018年约在6.7亿人,电音的“群众基础”并不算“小众”了。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电子音乐线上播放量有望在2019年达到3000亿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更加新潮的音乐类型。2017年的线上播放量较前一年相比,增长率达到38%,根据趋势预计2018年,线上播放量能够达到2800亿次,到2019年将超过3000亿次。播放量的显著增长主要是由于电音爱好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在线音乐是这部分人群接触电音最直接的方式。
资本不断加码,除了国际电音节IP纷纷入华外,本土电音节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在数量上,2016年中国电子音乐节数量为32场,预计2017年将举办86场,增长率达168.8%,2018年国内电音节数量或将超过150场。根据中国部分电子音乐厂商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的电音节分为引入国外知名电音节和本地原创两种模式。随着电音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在电音领域的布局也越来越广。
各方面的数据印证着中国的电音市场迎来了发展的好时代,但电音的“出圈”还是稍欠火候。虽然听众基数持续上升,资本不断涌入,在舆论环境中的声量却没有强势崛起。行业因此寄希望于电音相关的综艺节目,能像《中国有嘻哈》对于嘻哈的带动一样,拉动电音行业的成长。但事与愿违,因为文化根基、电音人才匮乏等各种原因,电音综艺始终鲜有,更加难现强者。
电音市场无限,但缺少行业标准。与嘻哈的情况颇为雷同,电音在中国起步较晚,并且面临着没有专业化、体系化的推广问题,因此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行业标准。此外,国内电音还面临着本土知名DJ匮乏的情况,国内大多数的活动还是依赖国际知名DJ来拉高知名度,很难进一步推广国内自己的厂牌和DJ。
自上而下发展的电音,没有扎实的文化根基。电音作为“流行、前卫、酷文化”的代名词,身上的文化特质更为复杂,它需要氛围、技术、厂牌、领头人的支持。即便现在多方表示看到了电音市场的潜力,蠢蠢欲动地想要在电音文化里有一番作为。但遗憾的是,对标到长期被一两种音乐类型垄断的国内市场,电音的存在感和接受度依然不高。
所以尽管电子音乐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消费人群规模,行业内外却并没有产生里程碑式的成功综艺模式和品牌。从专业认知来说,确实做电音综艺比起其他细分音乐类型综艺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但迅速发展的电音市场确实又需要一款综艺引导“出圈”,而从最近市场的情况来看,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与灿星联合制作的一档原创电音文化推广节目——《即刻电音》,似乎具备着一些成为“爆款”的潜力。
《即刻电音》,或将成为电音市场爆发的关键
那么,这款以电音为内容载体的综艺,到底能够做成什么样?是否能真正地“找对路子”做好电音文化?虽然一切尚未可知,但我们可以从目前官宣的资料中窥探出一些信息。
从节目定位上来说,《即刻电音》是一款推广中国电音文化的节目,它将电音文化与青年文化进行结合,旨在推动电音文化在音乐领域的发展。这样定位能以年轻人群为核心受众,让潮流文化的吸引力与年轻群体的创造力彼此影响,更易于成就爆款。从节目制作上来说,《即刻电音》在主理人、幕后团队、舞美设计等方面都具备强大的实力。不管是专业性、可看性还是综艺性,《即刻电音》都具备了扎实的突围基础。所以,综合多方考量,《即刻电音》或许将成为电音市场爆发的关键点。
要推动中国电音产业的发展,歌手的“带头作用”十分重要,不仅能通过明星效应带动大众接触电音,还能作为榜样,带动电音爱好者的创作热情。现今国内流行音乐人致力电音领域并积极引领中国电音潮流的,一个是大张伟,一个是尚雯婕,而他们恰好也是《即刻电音》中的两位主理人。
此前,大张伟在《盖世音雄》中混编的作品《葫芦娃》一鸣惊人,不仅获得第186期酷音乐流行榜冠军,还成为第五期节目播放量最高歌曲。在“中西合璧”上,大张伟能通过融入中国的戏曲等元素,让歌曲焕发新的生机。比如《大喜宙》中加入了快板、三弦儿和现代京剧样板戏等诸多老北京的元素;《鹊桥汇》结合的则是江南戏曲黄梅戏和老北京的叫卖吆喝,都让中国电音更加“本土”和“接地气”。而获封“电音女王”的尚雯婕,是融合电子音乐和时尚造型的先锋歌手,其音乐多以电音风格为主,并一直坚持电音创作。2011年的《IN》是尚雯婕在电音世界的开端,此后还有《最后的赞歌》、《黑色》等电子大碟相继问世,还获得了最佳电子艺人、最佳电子专辑等众多大奖,在她的努力下电音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
此外,张艺兴在也将作为节目的主理人参与其中。2016年至今,张艺兴已经推出过多首电音作品,《Sheep (Alan Walker Relift)》单曲上线当日就在7个国家的iTunes单曲总榜排名第一。在音乐制作光面,张艺兴也能表现出专业的水准。除了自己的三张专辑外,还为莫文蔚、欧阳靖、罗志祥、胡海泉等众多歌手编曲制作。2016年,张艺兴以《relax》为开端首次尝试将电音元素融入到歌曲中,此后陆续出现《X back》、《Can you feel me》等众多电音歌曲,足以证明其对电音认真的态度。所以,由张艺兴、大张伟、尚雯婕担任主理人的《即刻电音》,在专业程度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为了最大化地提升节目的专业度,节目组还邀请到张有待、倪兵、三少、B6、沈立嘉、叶云甫等中国知名的电音制作人加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电音文化推广人张有待担任节目文化总策划,在文化推广、节目设计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及著名电音文化推广人倪兵担任节目制作总策划。此外,节目组还集结了重量级幕后音乐班底:著名作曲家、跨界音乐制作人安栋担任音乐总监;国内一线音乐制作人孔潇一、郑伟、薛钦之担任编曲制作人,为选手提供编曲制作上的协助。以及Simon Napier-Bell、Quba、Sam harper,John Harris等国外幕后大咖,也将从国际化的视角,为选手提供专业上的支持。
据悉,《即刻电音》还与国际最大的电音节Tomorrowland达成了合作,选秀冠军将直接输送到Tomorrowland的主舞台。以Tomorrowland代表的国际品牌、对电音的专业理解,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曝光度和影响力,都将成为中国电子音乐人迅速打开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筹码。
电音的特殊性还在于,参与者需要感受极致的音乐氛围,这对舞美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在舞美设计的设计上,节目组也表现出了极大地诚意。补充舞美“即刻释放”理念,强调创造性、科技感、潮流感。包括巨型大卫头像结构性分割,内部斑斓视效的“分裂大卫”;可以穿梭、旋转、流动的“虫洞通道”;以及复古的重工业时代涂鸦仓库Holding Room等设计,都会让选手、用户沉浸其中,释放自己,真正走进电音文化。
在综合这些“专业元素”后,《即刻电音》掀起电音热具备很大的可能性,加之腾讯视频的影响力以及打造爆款综艺的经验,都将为《即刻电音》倾注更多的砝码。而这类以垂直题材和细分受众为突破口的综艺,只要能在圈层内形成高口碑,便可以延伸到圈层外的大众市场,成功破局垂直题材的受众和市场局限。
作为一款推广中国电音文化的节目,《即刻电音》的使命在于为行业培养及输送人才,加强行业造血功能。从现有的信息来看,《即刻电音》或许能够引领中国电音文化潮流,赋予华语电音更强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