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飞出地球后还需要助推(如果宇航员脱离了航天器)
航天器飞出地球后还需要助推(如果宇航员脱离了航天器)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利斯,在1984年2月搭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在为期8天的飞行任务中,首次进行了不系绳的太空行走。并留下了“漫步太空”的经典图像。漫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的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入太空。列昂诺夫身穿带有“生命支持系统”的宇航服,用一条7.5米长的安全绳和飞船进行连接。在当日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虽然有意外发生,但还是安全地回到了飞船上。中国在2008年9月25日执行了舱外活动,那你知道第一位太空行走的中国人是谁吗?知道的话,请把他的名字发在评论区吧!自此,人类就制定了很多安全措施,来避免宇航员飘走的情况发生。当宇航员需要进行出舱活动的时候,会使用一条安全绳和航天器进行连接。由于连接的样子很像婴儿的脐带,所以也被称为“脐状式”。如果不幸发生意外,宇航员就可以通过安全绳回到航天器。
看到这个画面是不是很可怕?
地心引力剧照
太空行走
天际行者剧照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的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入太空。列昂诺夫身穿带有“生命支持系统”的宇航服,用一条7.5米长的安全绳和飞船进行连接。在当日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虽然有意外发生,但还是安全地回到了飞船上。
中国在2008年9月25日执行了舱外活动,那你知道第一位太空行走的中国人是谁吗?知道的话,请把他的名字发在评论区吧!
自此,人类就制定了很多安全措施,来避免宇航员飘走的情况发生。当宇航员需要进行出舱活动的时候,会使用一条安全绳和航天器进行连接。由于连接的样子很像婴儿的脐带,所以也被称为“脐状式”。如果不幸发生意外,宇航员就可以通过安全绳回到航天器。
漫步太空
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利斯,在1984年2月搭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在为期8天的飞行任务中,首次进行了不系绳的太空行走。并留下了“漫步太空”的经典图像。
当时,他背着的太空“载人机动装置(MMU)”。由压缩氮气箱、供气系统、喷气推进器、电子控制设备、温度控制装置和蓄电池等组成。以高压氮气作为失重环境下的飞行动力,宇航员操纵左右机械手臂上的控制器,控制高压氮气从安装在不同部位的推进喷管喷出。以改变飞行的速度、方向和姿态、实现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动,达到顺转或逆转等机动目的。装置还能提供宇航员呼吸用的氧气,维持人体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生命保障条件。
尽管“载人机动装置”可以摆脱安全绳的限制。但这么巨大的背包,也大大限制了宇航员手脚的移动。而且仪器越复杂越精密,也就越容易出现问题。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尽管宇航员有很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还是有可能不小心飘离航天器。这个时候怎么办?还能救回来吗?只能说几乎不可能。因为太空中几乎是零重力状态,只需要一点点的力,就可以导致每秒数米的速度持续移动,可能很快就能脱离目视距离。距离地球300公里高的轨道速度是每秒7700米,在这种情况下太空垃圾也会让宇航员丢掉性命。
宇航员能够重返地球吗?
宇航员脱离飞船的高度,一定是在距离地球一定高度的轨道上。在这个高度想要回到地球,飞船需要先调整姿态,达到再入地球的角度后,通过飞船自带的发动机产生推力,才能快速回到地球表面。
而脱离飞船的宇航员,本身是不能完成姿态调整的。而不借助外力回到地球,则需要围绕地球进行短则几个月,长达数年的旋转,才能进入地球大气层。但是一般舱外宇航服的氧气,也就能够坚持6.5-8个小时。在这之前宇航员早就因为缺氧窒息而死亡了,遗体也就变成了地球轨道上的一个人肉卫星。
虽然刚刚说的这些可能,看起来都非常可怕!但从1965年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舱外活动还没有发生过灾难性的意外,因此也没有宇航员在舱外活动中丧命。
如果宇航员在太空中飘荡,你认为还会发生哪些可能呢?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