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哪部电影最好看(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到底讲了什么)
伯格曼哪部电影最好看(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到底讲了什么)1978年一段访谈中,伯格曼提及《第七封印》的创作源头是由于他恐惧死亡,这部影片中死亡随处可见,每个人对于死亡的反应不尽相同。作者电影是极度个人化风格化的,骑士的追问在伯格曼前期许多影片中都有体现,是伯格曼在他的年代所拥有的困惑。片中的骑士是换了装束的现代人,应该从二十世纪二战后欧洲的文化状况去理解这部影片,也即从当时的“上帝死亡和上帝阴魂不散,现世虚无和人类生命意义”社会议题切入。骑士像是站在另一个视角去看前几个世纪的人,才会有如此强烈而执拗的怀疑、质问和困顿。电影中,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只是由台词讲述,不像瘟疫、宗教游行、屠杀女巫等直接的视觉陈述。十字军的身份更像是“远方的影像”,在这个地方具有疏离感。
文 | 周小人
1957年,伯格曼拍摄了《第七封印》,题名取于《圣经启示录》,主题是追问上帝、信仰与死亡。
影片叙述模式是双线平行结构,一条是骑士与死神(死亡)对弈,另一条是骑士和同伴的归程,途中遇见了不同人和事,这些人面对死亡(恐惧)有着相异的态度,情节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公路片”。
影片将十三世纪结束的十字军东征、十四世纪的瘟疫(黑死病)蔓延,以及宗教游行和大规模屠杀女巫置于同一时空。
片中的骑士是换了装束的现代人,应该从二十世纪二战后欧洲的文化状况去理解这部影片,也即从当时的“上帝死亡和上帝阴魂不散,现世虚无和人类生命意义”社会议题切入。
骑士像是站在另一个视角去看前几个世纪的人,才会有如此强烈而执拗的怀疑、质问和困顿。
电影中,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只是由台词讲述,不像瘟疫、宗教游行、屠杀女巫等直接的视觉陈述。十字军的身份更像是“远方的影像”,在这个地方具有疏离感。
作者电影是极度个人化风格化的,骑士的追问在伯格曼前期许多影片中都有体现,是伯格曼在他的年代所拥有的困惑。
1978年一段访谈中,伯格曼提及《第七封印》的创作源头是由于他恐惧死亡,这部影片中死亡随处可见,每个人对于死亡的反应不尽相同。
伯格曼1978年接受采访,谈及《第七封印》的片段
“当拉姆揭开第七封印的时候,天堂一片死寂,这样的死寂延续了半小时之久”影片的开头画外音这样说。
黑云密布的天空下,海边的骑士布洛克醒了,死神出现了。
骑士从“画和民歌”中知道死神会下象棋,邀请他下棋。
文化塑造死神的形象,马戏团的骷髅面具、教堂的壁画都印证了到处萦绕的死神文化。
与死神骑士对弈形成对比的是,在一片祥和的草坪上,杂耍演员约瑟夫隐约看见了圣母子从远处走过,他天真地相信这些梦幻。
妻子米亚(有些隐喻圣母玛利亚)同样是杂耍演员,她总是打趣他的幻觉,“你的白日梦”。
他们有个年幼的孩童米卡尔,约瑟夫希望她长大后成为出色的杂耍演员。
约瑟夫视角下,圣母玛利亚拉着她的孩子
随后教堂画工向骑士的随从乔恩讲述了“死神之舞”“瘟疫症状”“集体鞭挞”这三幅画,这些情景在后面都一一出现,一幅欧洲中世纪黑暗图景依次展开。
画工能从容地融于尘世,他画这些是出于人们喜欢,“一个头骨远比通奸更有吸引力”。
镜头切换至放置着基督受难像的忏悔室,骑士布洛克情绪激烈,发问上帝(信仰),他需要知识去看见上帝,铁栏杆投射在他脸上,营造了一种囚笼感。
讽刺的是,听他说话、回答他的不是上帝,而是死神。
伯格曼不只是电影导演,也是戏剧导演,他的电影有着强烈的舞台效果。
杂耍演员登台表演,苦修式的游行、众人祈祷、神父宣讲等表演元素,都非常具有舞台戏剧性。
在村庄,民众对于末日来临充满了恐惧,唯一的乐趣或许就是看马戏团演戏。
但他们对演员的态度却是轻蔑和嘲弄的,他们朝戏台上的表演者扔东西,让杂耍演员约瑟夫在餐桌上扮演狗熊跳舞,然后尽情地大笑。
铁匠的妻子和一位杂耍演员偷情,事情暴露后,这名演员用假刀表演自杀,结果他真的引来了死神,把他带向真正的死亡。
即使遭遇女巫被无情屠杀,面对一切灾难与信仰的坍塌,主角骑士布洛克仍然在不停的追问、不停地寻找答案,他想从死神或魔鬼(女巫身上)那里得到知识,去寻找上帝。
他追问是由于他没有彻底相信“上帝死了”,而是认为或许“上帝沉默了”。
与他不同的是随从乔恩,他陷入了虚无与玩世不恭。
对他而言,参与了十年的十字军东征毫无意义,牧师神圣的宣讲只不过是维持生计的一种方式,神父还会侵犯无助的女性,根本没有上帝去救赎人类的恐惧。
骑士布洛克二度表达“在黑暗中呼唤上帝”时,是在草坪上,他像经历着圣光一样的时刻。
那时,马戏团的杂耍演员约瑟夫弹着琴,演员妻子米亚给骑士端来了野草莓和牛奶,他们孩子米卡尔在安睡。
骑士在喝牛奶的时候,捧着盆子,眼神发光,圣洁得像在喝圣水,这世俗的麻醉、生命的慰藉让他暂时忘记了追问。
在这个场景里,道具骷髅面具一直存在,意味着恐惧一直相伴。
影片最后与开头画外音相呼应,骑士妻子在餐桌上读着《圣经》那段话,“当拉姆揭开第七封印的时候,天堂一片死寂……”屋里有着骑士、侍从、铁匠夫妇和侍从救下的那名女性等人。
于是,死神最后一次出现。
这时,骑士侍从在神父那里救下的女性(之前没说过话)说了句“结束了”。
最终借着杂耍演员约瑟夫的视角,呈现了死神引导着那群人手拉手走向死亡,妻子以为又是丈夫的白日梦。
杂耍演员一家活了下来,有人认为这是伯格曼留下的爱和希望。也许是伯格曼制造的梦幻效果,那群人的死亡是真实的,杂耍演员的不死是梦幻的。
电影最后那段最著名的“死神之舞”镜头,是在匆忙的情况下偶然拍到的。
伯格曼在他的传记《魔灯》中提到,“当时大部分演员都已收工了,天空突然飘来一团乌云。我要助理、电工、化妆师以及两个避暑的游客立即穿上那些已经被宣告死亡者的服装……摄影机无声地转动起来,赶在乌云消失前,迅速抢拍下了这个场面。”
伯格曼的电影时常贯穿着宗教主题,与其出生在宗教家庭相关。1970年,在他接受采访片段里,透露过已经不相信外在的上帝了。
如果《第七封印》是“上帝沉默了”,在伯格曼后来的人生则倾向于“上帝死了”。
在纪录片《伯格曼论电影和生活》里,伯格曼再次表达他对于信仰的观点,也可以说不是信仰,而是一种对客观的外在的观察,只是这种观察似乎难以穷尽、难以掌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