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而女孩终于成为了主旋律以外的背景,就如同她被残杀时的画面。导演终究不忍心拍出最残忍的那些镜头,转而描写主角为了揭发罪行而受迫害并抗争的过程作为电影的主线。主角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桩恶行,而是在层层军官掩盖下的常态环境,和互相包庇的官僚体系。所幸,导演最终还是选择用一种浪漫的结尾稍微安抚了观众。不然,没法拍下去啊。士兵们陆续逃离,少女从血泊中挣扎着起身,捂着鲜血喷涌的伤口,沿着铁轨无助地蹒跚,绝望地哭喊着什么。这里没有字幕,我只能猜测她喊的可能是:“妈妈,你在哪里?妈妈,我想回家”……而最终等待她的,是停下脚步的士兵们一轮倾泄的弹雨,瘦弱的身影如暴雨中的花瓣,在悬崖中破碎地坠落。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

我看了越战片《越战创伤》(Casualties of War)。1989年由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西恩·潘主演的影片,前半部讲的是一群美军士兵在越战后期,为了发泄掳掠了一位无辜的越南少女,将其摧残致死的故事。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1)

影片里有一个著名的镜头,受害的柔弱少女,在士兵们身边因被轮暴摧残而无力地咳嗽。上士说咳嗽声可能暴露己方,要求手下杀了她。不肯同流合污而被孤立的主角忍无可忍,以向对方阵地开枪的方式主动暴露自己,以为能使上士的杀人理由不再成立。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2)

但他却忽视了上士不停地唠叨的另外一句话:等直升机过来,会发现我们的丑事,得杀了她灭口。于是在主角战斗的画面背景中,另一位士兵还是拿起了匕首无情地扎向这个毫无反抗之力的弱小身体,一刀又一刀。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3)

左上角挥舞匕首的士兵和无力反抗的少女, 这应该是电影史上值得铭记的镜头之一了

士兵们陆续逃离,少女从血泊中挣扎着起身,捂着鲜血喷涌的伤口,沿着铁轨无助地蹒跚,绝望地哭喊着什么。这里没有字幕,我只能猜测她喊的可能是:“妈妈,你在哪里?妈妈,我想回家”……

而最终等待她的,是停下脚步的士兵们一轮倾泄的弹雨,瘦弱的身影如暴雨中的花瓣,在悬崖中破碎地坠落。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4)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5)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6)

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

导演终究不忍心拍出最残忍的那些镜头,转而描写主角为了揭发罪行而受迫害并抗争的过程作为电影的主线。主角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桩恶行,而是在层层军官掩盖下的常态环境,和互相包庇的官僚体系。所幸,导演最终还是选择用一种浪漫的结尾稍微安抚了观众。不然,没法拍下去啊。

而女孩终于成为了主旋律以外的背景,就如同她被残杀时的画面。


如果你也想看这部电影,我非常强烈地建议届时不要开弹幕。

因为闪动的留言都是这样的:

  • 主角真是猪队友,那几个伙伴能让他活着回来就不错了;
  • 这种害队友的人就该拉出去毙了;
  • 主角真不适合战争,有这样的心态回家抱孩子吧;
  • 主角太作了,窝囊废的救赎;
  • 是我肯定让他回不来;
  • 上就快上,磨叽什么;
  • 和他做战友真是倒霉了;
  • ……

这让人不禁会想,假设那个女孩幸运地在重伤的情况下逃离了美军的枪口,回到当时越南武装的范围后,等待她的,会不会是因劫持而被迫与美军同行的“叛国”罪名,或者是因被美军强暴而成为人人唾弃的“烂货”?

又假设她能幸运地再度逃离这种处境,来到某个新的地方,迎接她的,或许还有这些键盘侠的口水。

和这些留言的人较劲是没什么意思的,毕竟他们又不会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但还是有人忍不住反驳:你们这些键盘侠,(美军)难道不像当年日本鬼子的德行吗,如果那个女的是你们的亲人,你们会怎样,那样的无助,到最后那个女的都只想要回家而已。

回复他的四十六条留言,全部是嘲笑。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7)

一位女性观众Alice愤怒地说:为什么总要用欺侮牺牲无辜的女性发泄兽欲的方式维系战争?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雄性依然没有摆脱最原始的兽性,明明都是有母亲的人却对女性没有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

湾岛某节目中一位嘉宾的名言已经作了回答。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8)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9)

(湾岛节目)


文明到底是什么?

那些美军脱下军装后照样西装革履,正如这位侃侃而谈的嘉宾。但它们做的,它们说的,是文明吗?其实无非禽兽而已。

物质在二十一世纪,治理在二十世纪,思想在十九世纪。正如希特勒也会拿起画笔画画,戈培尔是个能写剧本的哲学博士……一个个体,一个体系,从文明到禽兽,从来不是那么黑白分明,往往只是一步之遥,这与物质无关。

对历史遗留的罪恶如果没有勇气彻底清理,选择只是解决个案,甚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未必能彻底治病。对政治性问题或许要慎重权衡其影响,但对完全是刑事性的问题若也如此,是让人遗憾的。

因为无法预防他们再次变成禽兽。

所以二十年后的2019年,导演丹·克劳斯又拍了一部有关阿富汗的《杀戮部队》。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让人难以置信(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10)

我没有接着看这部,因为历史是会重演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