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海宁发展(海宁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

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海宁发展(海宁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与杭州市及钱塘新区、余杭区规划部门的衔接,争取杭海新区纳入钱塘新区总体规划。全面落实海宁市与钱塘新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江东三路建设和3000亩土地的合作开发。一、聚焦核心板块,以“三区”建设引领一体化1、推进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制定出台《海宁市推进“与杭同城”暨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许村长安一体化发展,对标杭州钱江新城、钱塘新区、余杭区临平新城,以更高要求的现代化城市标准高起点规划杭海新区,健全杭海新区管理体制,实质化推进杭海新区建设。

近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从海宁市发改局获悉,《海宁市2020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正式出台!

争取杭海新区纳入钱塘新区总体规划、加快谋划康湖区块康湖芯城战略发展规划、谋划推动下沙至长安城际、杭海城际延伸海盐和嘉兴南站前期研究规划、谋划建立国际医学中心、推动发行“杭州通•都市圈海宁卡”、全力打造“杭海数字新城”……好多事关海宁未来发展的大动作,都是第一次看见!

《工作思路》主要围绕“一个核心”“三个重大”,以“四个聚焦”为主要抓手,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起来看看。

一、聚焦核心板块,以“三区”建设引领一体化

1、推进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制定出台《海宁市推进“与杭同城”暨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许村长安一体化发展,对标杭州钱江新城、钱塘新区、余杭区临平新城,以更高要求的现代化城市标准高起点规划杭海新区,健全杭海新区管理体制,实质化推进杭海新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海宁发展(海宁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1)

全面落实海宁市与钱塘新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江东三路建设和3000亩土地的合作开发。

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与杭州市及钱塘新区、余杭区规划部门的衔接,争取杭海新区纳入钱塘新区总体规划。

加快海宁市与余杭合作开发区块规划建设。

2、推进省际合作园区示范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海宁发展(海宁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2)

制定出台《海宁市推进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省际合作园区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海宁与上海漕河泾十年合作开发经验,积极落实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推动漕河泾海宁分区建设进入发力期。

以漕河泾海宁分区为核心,推动海宁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加快谋划康湖区块康湖芯城战略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商业综合体、康湖公园、院校、医疗机构等公共设施和生活配套工程,推进康湖科技综合体建设和谷水路东延工程。

启动科技绿洲三期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宁科技绿洲品牌。

合作推动海宁“智慧港”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

打造漕河泾•海宁双向科创“飞地”,引入科技服务、人才服务、物业服务、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服务等6大“漕河泾科创服务模式”。

强化漕河泾-海宁两地信息互通、政策共通、服务贯通,力争推动高企认定、自贸政策、企业注册、人才保障“四个一体化”。

3、推进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海宁发展(海宁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3)

制定出台《海宁市推进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实施方案》。深化与浙大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浙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和国际科创城、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海宁分园)、浙江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浙大国际科创项目路演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建设,联合争取设立浙江大学长三角国际研究生院,教育部国际合作教育研究中心。

积极协助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进更多国外知名大学、院系,招收更多学生,形成更强师资。

发挥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国际交流平台作用,加大力度引进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

联合浙大国际联合学院丰富和扩大国际交流宣传,争取引进重要的国际机构、国际活动、国际会议、国际赛事永久落户海宁。

加强与浙江大学校友会合作,办好浙大校友创业大赛决赛。

探索在海宁新建实习实训基地。

加快推进国际校区教师住宅开发建设进程。

实质性推进浙一医院托管海宁市人民医院,谋划建立国际医学中心。

努力争取杭海城际联通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

推进国际校区周边高端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酒店等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构建“类海外”生活环境。

二、聚焦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支撑一体化

1、谋划建设重大交通项目。

密切关注国家、长三角、杭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力争海宁更多线路纳入。争取沪乍杭最优方案,做好周王庙“海宁观潮站”前期,谋划推动下沙至长安城际、杭海城际延伸海盐和嘉兴南站前期研究规划。

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海宁发展(海宁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4)

加快建设杭海城际铁路,推动“轨通、电通”,具备联调联试条件,推进站场配套建设。

加快沪杭高速许村段改建工程。

524国道(08省道)王店至海昌、525国道(01省道)改建等力争开工建设。

依托京杭运河二通道上11座桥梁及配套道路,布局杭海新区融杭便捷路网,重点研究杭海新区对接余杭临平东湖快速路方案,谋划硖许高架快速路,盐仓海塘提标加固项目、杭浦沪杭高速联络线、硖许公路西延工程等。

加快融入航道网,确保京杭运河二通道全面施工,杭平申线全面通航,加快“海宁港”建设。

2、谋划建设重大产业项目。

细化招商目录和产业地图,充分利用宝武总部、浙大网新、泛半导体等落地项目影响力,充分挖掘浙大、中科院创新“金矿”,充分承接沪杭高端资源,瞄准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强化首店经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招商。

重点招引阿里系、腾讯系、网易系、华三系、浙大网新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大高新”项目。

加快推进许村国际数字双创中心项目,全力打造“杭海数字新城”。

谋划杭海新区总部经济,启动中国宝武供应链管理产业基地、浙大网新国际数字双创中心等标杆项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在杭海新区快速集聚。

推动泛半导体产业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海芯微、天通二期等项目,力争引进泛半导体项目5个以上。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主动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

探索与杭州共建双向“飞地”产业园,吸引杭州优秀企业通过总部 生产基地、产业链合作、园区共建等模式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3、谋划建设重大民生项目。

深度接轨沪杭优质教育资源,重点谋划和推进与长三角地区优质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民办学校、合作举办国际学校等项目。

深化与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的合作,全面落实托管鹃湖学校协议。

稳步推进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引入项目。

积极争取与杭州采荷二小、杭二中等名校开展校际结对共建。

继续推动市级医院与省、杭州等优质三甲医院合作,着力落实浙一医院托管海宁市人民医院,继续深化省人民医院托管海宁市中心医院、省妇保院托管海宁市妇保院。

重点推进有资产纽带关系的沪杭三甲医院建设海宁分院。

探索海宁卫生学校与沪杭等长三角地区优质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海宁发展(海宁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5)

加大与杭州医保互联互通力度,拓展市民卡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功能,扩大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推进与嘉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衔接统一。

配合开展长三角公交“一卡通”整合,尽快推进海宁公交城市通卡在杭州通用,推动杭海城际与杭州地铁无缝换乘。

积极推进杭海新区公共自行车与钱塘新区、余杭区通借通还。

推动发行“杭州通•都市圈海宁卡”,让海宁市民在杭州坐地铁、乘公交、逛公园、消费购物等方面享受杭州市民的“同城待遇”。

加强区域公共文化的融合发展,倡议成立长三角地区文化礼堂联盟。

三、聚焦重大改革,以机制突破压实一体化

1、推动规划编制接轨。

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统领,加强全局谋划。积极对接沪杭等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加强与杭州余杭区、钱塘新区等地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的衔接协调。

主动对接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子规划、子方案的国家相关部委、省相关厅局,努力讲好“海宁故事”,争取将海宁市重大项目、重大行动、重大平台、重大战略等写入,体现更多海宁元素。

发挥专业机构、智库顾问团等作用,开门编规划、全面听意见,使海宁市两大规划,更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嘉兴“三城一地”战略安排。

充分体现国家和省战略安排,坚持“一盘棋”“大统筹”理念,系统提出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战略格局和目标任务,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空间总体格局,编制上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合理配置各类自然资源,保障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杭嘉一体化先行区(杭海新区)等重大平台发展空间。

2、推动营商环境接轨。

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为目标,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学习借鉴上海“一网通办”、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等创新性举措,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推进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

认真研究上海在规划、土地、投资、要素、财税、公共服务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海宁市与上海在“两个无差别”方面实现新突破。

梳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政策清单,对标张江科学城、虹桥国际商务区,对接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等政策,探索在海宁市复制相关政策、做法。

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研究沪杭在企业服务方面的先进做法,探索建立海宁市接轨国际的企业服务标准和服务体系。

探索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推广电子证照服务,探索长三角一网通办模式。

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强与上海证交所、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建立“金融服务产品网上超市”。

进一步升级优化完善人才政策,加大针对沪杭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柔性引才力度,重点招引海宁稀缺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

依托长三角科创服务联盟,共建跨区域多层次科技合作机制,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有效招引长三角科技孵化项目。

3、推动生态法治接轨。

建立危险废物跨区域协同监管、非法倾倒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

完善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信息化监控系统平台建设。

加强与杭州等地绿道走向与建设标准对接,力争与钱塘新区、余杭区的绿道联通。

四、聚集重大举措,以实干担当扛起一体化

制定《2020年海宁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事项任务清单》,梳理出10个重大事项,作为标志性事项重点跟踪落实推进。

高标准、高规格承办在海宁举办的杭州都市圈第11次市长联席会议。

组织举办浙江大学—海宁市全面战略合作委员会年度会议,海宁市与钱塘新区全面战略合作委员会年度会议。

配合嘉兴开展2020年“上海.嘉兴周”活动。

尝试整合全市长三角相关活动,继续举办好浙江大学东方论坛海宁分论坛、杭州都市圈市民体验日等推介交流活动,集中宣传推介海宁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亮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