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边是我们的约定看日出(晚上陪你数星星)
去海边是我们的约定看日出(晚上陪你数星星)引发了市民的强烈关注,视频顿时在网上快速传播,仿佛繁星落入大海,魔幻又神秘视频截图△仿佛繁星落入大海~~
2022年的初春子时,
一道“蓝色荧光”,
出现在深圳西涌的海面,
浪花涌起,海面上荧光闪闪
仿佛繁星落入大海,魔幻又神秘
视频截图△
仿佛繁星落入大海~~
视频顿时在网上快速传播,
引发了市民的强烈关注,
并为它取名“蓝眼泪“
而最早发现这片“梦幻美景”的,正是——深圳市天文台。
在东南方,有个博览群“星”好去处
深圳市天文台,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的最南端,面向有着“中国最美海岸线”之一美称的西涌海滩,背靠南澳,遥望广阔的南海,是深圳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梅林是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
关于之前网上流传的“蓝眼泪”,他介绍说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荧光海,产生荧光的是海洋里的一种浮游生物。
因为三月份深圳的气温突然升高,海温还有大气环境空气含氮成分比较高,雾气沉积到海洋表面形成藻类,从而产生了这一种奇特现象。
白天观测太阳,晚上观测恒星星系——观测工作是天文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零点后的深夜子时,更是观测的最佳时机。
为了更好地观测星空,这里没有室外照明设备,每个天气良好的夜晚都非常宝贵,观测人员会趁着夜色,观察记录天空中肉眼看不到的变化。
他们将太阳系、银河系及银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以距离由近到远,时间由远到近为观测原则,描绘出整个宇宙的发展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推算各星将来会演化成的结局。
而6月正是观测天蝎座“调色盘”的最佳时期。天蝎座是夏季银河中心很壮丽的一个发散的星云,行星散射光线,形成像调色盘般不同的颜色,非常好看。
但在海边,还是要面对海上变幻莫测的云团和天气。因此想要拍到清晰的天蝎座“调色盘”,运气很重要。
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天文观测总是收获意外惊喜,更能让观测者切身感受到星空宇宙的魅力。
这座天文台,全靠同事 “搬砖”建成
“我是伴随着深圳市天文台的建设成长的,因为我直接参与了深圳市天文台建设。”
据梅林回忆,自己2008年7月份到深圳工作,而深圳市天文台刚好是2008年10月破土动工,自己除了天文台选址没有参与外,所有的基建,包括大家很喜欢的天文台栈道,梅林都亲自参与了建设。
当时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人工搬上去的,包括天文台里的设备,也是梅林和同事一步步给扛上去的,可以说深圳天文台真是靠梅林等员工搬砖建成的。而梅林可以一次性搬8块砖,也成了当时天文台“搬砖队”的明星成员。
虽然目前的天文台设备已经非常齐全,但影响观测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除了天气,光污染也是最直接影响观测结果的因素之一。
2021年,梅林提出了大鹏西涌海滩建立暗夜社区计划。
暗夜社区作为星空公园里的一个核心区域,为天文观测保留一片未被光污染的星空,率先打造城市灯光健康和高品质照明示范区。
目前,已开始对西涌社区里面的市政照明、民宿与餐饮广告照明招牌进行一个品质提升和整改,把功率大、色温高的照明换成了低色温、暖色调的灯具。
如果说今天的观测条件能看到1000颗星,那根据暗夜社区星空公园的标准改造之后,就能看到5000颗星,所以很多没见过的星星也许就会出现了。
除了天文观测,梅林和同事们还承担着气象气候的观测服务工作,天文台是深圳防灾减灾的前哨站,基本上会比市区里面的台风预警早30分钟以上。
他们坚信只要预警早一分,危害就少一分。
“天文学这个事并不是高不可攀,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来到大鹏、来到西涌,抬头可见满天繁星,就能看到它。”
这是梅林对自身工作的亲身体会。
《湾区子时》聚焦新旧一天的交汇时间点——子时,展现湾区“夜间进行时”。科技创新、超级工程、个人奋斗、人间烟火……
以“场所志”沉淀社会场景,为夜幕下的湾区百态与温情存档。
深圳卫视场所志纪录片《湾区子时》
每周六21:35播出
致敬不夜城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