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调查温州女子学院院长许秀珍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工作时,所教的生涯规划课程颇受欢迎,她说这种“吐槽”和“恶搞”,是有一定土壤的,她说,“千万别报体”的走红,固然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上的缺陷和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以及网络跟风恶搞风气等不无关系,但它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学子们往往将十几年时间精力悉数花在了追求分数上,而对自身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少有定位,以致填报志愿草率盲目,入校或入职后才如梦初醒,陷入对所学专业的强烈不满中。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的痛苦可想而知。换个角度讲,一个人一生所能获得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找到一个自己喜爱并适合的职业。许秀珍表示,“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如果能加入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这样学生就有机会体验,也让学生有机会反复修订人生职场目标。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他们理性规划未来人生道路,无疑具有很大作用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1)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2)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3)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4)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5)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6)

商报记者 群超

“千万别报English,因为汉字(子)难找;千万别报广告设计,因为你会加班加到吐;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医学,因为医生有风险……”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千万别报体”风行网络,成为一次新的造句狂欢。

有人说,你将来的泪水,就是你现在报志愿时脑子进的水。可见报专业有多重要。

现状

选专业很盲目迷茫

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高中时期也大多只想着考好分数,进入好大学,没有时间去了解大学、专业究竟是什么,自己对哪一类、哪一所大学感兴趣,适合哪些专业。临到填报志愿时,不少学生(及其家长)采取的办法,通常是“打听”。

不过,越来越多的有见识的学校行动起来了。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的一些高中已经开展人生规划方面的课程。温州中学、温二十一中等学校均开设了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而像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学校也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据了解,有些学校为此设立专门的课程,如温州中学,温八高等,而很多学校则是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学会选择,并明确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

温州女子学院院长许秀珍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工作时,所教的生涯规划课程颇受欢迎,她说这种“吐槽”和“恶搞”,是有一定土壤的,她说,“千万别报体”的走红,固然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上的缺陷和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以及网络跟风恶搞风气等不无关系,但它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学子们往往将十几年时间精力悉数花在了追求分数上,而对自身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少有定位,以致填报志愿草率盲目,入校或入职后才如梦初醒,陷入对所学专业的强烈不满中。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的痛苦可想而知。换个角度讲,一个人一生所能获得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找到一个自己喜爱并适合的职业。许秀珍表示,“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如果能加入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这样学生就有机会体验,也让学生有机会反复修订人生职场目标。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他们理性规划未来人生道路,无疑具有很大作用”。

调查

高考生:只是娱乐“不当真”

这些过来人的“肺腑之言”,高考生信几分?记者调查多名应届高考生和家长,完全相信吐嘈之言的不多,“大部分热门专业都被吐嘈了,不过有些吐嘈点倒是有一定道理。也说明选专业要在了解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判断”。更多学生则认为,“千万别报体”娱乐价值大于参考价值。

毕业于温州中学的马伟真表示,似乎每年都有类似的“恶搞”,只是今年格外热闹,“觉得很有趣,但不会当真”。

乐清中学的蔡怡说,外婆是教师,妈妈曾想当教师,但被外婆“现身说法”坚决制止了。身为会计的妈妈也对她表达了“千万别报会计”的态度。但她报志愿没有受影响,还是报考了一些与金融相关的专业。

但也有一些学生表示“千万别报体”虽然感觉有恶搞的成分,但其中一些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看了“千万别报体”,选专业时更加茫然了。问问自己内心,似乎也确实没有什么职业理想。

过来人:吐嘈本专业“真不少”

虽然高考生不怎么相信这类吐嘈,但过来人确有不少人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或者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在采访中,不少采访者觉得自己当初专业没有选好。

郑淑然就读于杭州某高校数学专业,今年大二的这名女生告诉记者,在读高中时,她的数学成绩非常好,也非常喜欢这门学科。但是,读了数学专业后,想法就完全变了,大学数学更抽象、艰深和晦涩,“觉得很没有意思,觉得选择错误”。

温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也说,读法律之前对法律的理解太不够了,学法学的很多学生毕业后都转行了,继续本行业的也在考各种证书。

专家

认识自己最重要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胡伟国从2003年开始倡导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同年着手组织编写必修课《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教材并率先在温州大学开课。对于“千万别报体”的走红,他认为,自娱自乐的调侃和搞笑背后,显示了部分大学生学什么不喜欢什么的心态。“很有可能在读大学第一年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落差,这是很多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但关键是我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如果我们总是抱怨或吐槽"这课我不想去上了,浪费我的时间""我真心后悔,当初就不应该选这个专业"等,其实都于事无补。既然选择了,就应该积极去面对。”

对于要填报志愿的高考生,胡伟国建议:首先要摒弃从众心理。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讲,选择报考专业往往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职业走向,因为要非常慎重。面对林林总总的高校专业,考生和家长都特别容易迷茫。因此,许多考生和家长就会产生“从众心理”,选择一些热门专业。社会发展快,“热”和“冷”的专业也在不断转换,很多现在看起来好的专业,以后沦落成“坑爹”专业也说不定。

然后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也都有不擅长的事情。如果自身能力达不到专业职业要求,好高骛远往往事倍功半。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兴趣爱好。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些从职业中找到无穷乐趣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各领域中的出类拔萃者。只要符合了这些条件,没有任何专业是“千万不能报”的。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并且持之以恒付出努力,就不难获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

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了解更多职业信息。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自己所报的学校,所学的专业到底上什么课,这个课是怎么上的,未来的出路如何等。可以上学校网站看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网页。胡伟国建议高中生要多利用网络的资源,可以根据网络的呈现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也不妨多听听这个专业的过来人的一些认识。

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