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经验重要吗(资深老员工除了工作)
老员工经验重要吗(资深老员工除了工作)结果,最好的答案让大家啼笑皆非,五花八门,课程主题是逻辑学。从小学语文都开始学的造句,一时间竟然让几十岁的成年人词穷了,厉害的工程师、技术主管、人资行政主管都江郎才尽,黔驴技穷。讲师陈述了一段具有逻辑性的句子,然后让我们分成组讨论,每组提交一个大家公认比较好的答案,在课堂上分享。讲师问:“大学里,哪一门课程是教我们善的学科?”教室里90多人顿时安静的能听到呼吸声,没有人敢讲出来。首先,不管各自内心里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但至少有勇气讲出来,才是正常现象。可是,作为理科生的我,大学真的就没有学过这门学科,表示内心的答案错了。“伦理学!你们的大学都白上了!”讲师一脸失望的表情,恨铁不成钢。
昨天因为公司统一安排,参加了为期7H的预晋升培训。有意外收获,意外惊喜,意外感触。
课程背景和目的很明确,激励员工无尽的上进心。一系列的线上和线下课程之后,通过考核和面评,拿到举足轻重的综合成绩——作为资职位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这里的“必要”和“之一”,可想而知,想晋升可不是随随便便的。
(二)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
第二节课的讲师,很厉害,公司高阶主管,曾是某知名大学教授。她的授课技巧很娴熟,能够调动全员的注意力,让课堂气氛紧张起来。
讲师问:“大学里,哪一门课程是教我们善的学科?”
教室里90多人顿时安静的能听到呼吸声,没有人敢讲出来。首先,不管各自内心里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但至少有勇气讲出来,才是正常现象。可是,作为理科生的我,大学真的就没有学过这门学科,表示内心的答案错了。
“伦理学!你们的大学都白上了!”讲师一脸失望的表情,恨铁不成钢。
讲师陈述了一段具有逻辑性的句子,然后让我们分成组讨论,每组提交一个大家公认比较好的答案,在课堂上分享。
结果,最好的答案让大家啼笑皆非,五花八门,课程主题是逻辑学。从小学语文都开始学的造句,一时间竟然让几十岁的成年人词穷了,厉害的工程师、技术主管、人资行政主管都江郎才尽,黔驴技穷。
我造的句“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提升能力,逻辑学是培训,所以逻辑学是为了提升能力。”讲师的要求大概是这个逻辑,你们也可以自己试试看。
讲师问:“什么是人?”
一位同仁回答道:“最先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很让人庆幸,也很骄傲。
老师兴奋地说:“他是我授这几堂课以来,唯一一位能够把人定义清楚的学员。”
其实,课下我也在反思,作为大学生,作为储备干部,对人的定义不清楚,对善的课程不知道,甚至连造句都觉得为难。我们还有什么能力把工作做好,把生活过好?
对于知识渊博的教授来说,她恨不能倾其所有的知识技能,全盘交给我们。只怪我们没有头脑去接收。
(3)我们做的与你说的不可能相同
第三位讲师颜值担当,讲话特别有水平,据说是被猎头猎回来的人才。
他分析了10种员工最讨厌的主管行为:
1。抢功劳;
2。不信任;
3。不在乎员工是否过劳;
4。不替员工发声;
5。雇用或升迁不适当的人;
6。不提供适当意见;
7。不给员工自由发表意见;
8。看不见优点,只会强调缺点;
10。目标设立不够明确;
10种主管常见的负面行为:
1。忘记已经交代某件事给一位下属,又指派另一人做
2。员工的面前 批评他们的同事
3。忽略团队的贡献,总挑他们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4。隐瞒员工守成工作所需要的讯息
5。高谈团队合作、愿景、新创,却不给员工空间
6。把支持挂在嘴边,一到关键时刻就掉漆
7。常常忘记下属排休计划
8。视员工的真诚付出为理所当然
9。忘了说谢谢
10。对下属的问题感到焦虑和有压力,但却不直接跟他们沟通
讲师对照剖析,在座的主管们心里是否暗自对号入座,我不得而知。即使没有匹配的,也会警醒。我使劲的用我锐力的眼光扫了一圈教室,仿佛都是歇斯底里的检讨,有的甚至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这些讲得都是自己的主管,跟学员们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讲师的目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储备干部,在储备期就应该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欠妥的地方。可是,大家都是一副“我们做的与你说的不可能相同”的自信表情。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愿大家在日常的工作里,能够顺心顺利,顺风顺水!
习惯一:积极主动
习惯二:以终为始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四:双赢思维
习惯五:知彼解己
习惯六:协作增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