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最后一名怎么准备(笔试最后一名面试如何翻盘)
笔试最后一名怎么准备(笔试最后一名面试如何翻盘)更贴近公务员的思维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看待问题都是处于一个群众的身份,关心的只有眼前的短期利益,不管是眼光还是思维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更重要的是,表达的时候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务员,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是思虑不周,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此外,在面试回答中加入个人阅历无疑会让自己的回答变得更有感染力,打动性也更强,从个人经历出发通常也能够引起自己和他人的共鸣,表达时也会情绪更加饱满,说服力也更强。用“我小时候家门前就有一条臭水沟,我比谁都清楚环境治理的意义”来回答生态环境的效果就比“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好很多。虽然有很多人都说面试的形式大于内容,不过近几年的公考面试中,考官的评判标准更趋向于去模板化、形式化,越来越趋向于对考生本人的综合素质的考察,而且在我个人的认知里,参加面试的诸位形式上都不会差,能够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实际上还是表达所体现出来的内涵。面试的内涵要想达到更加深刻丰富的程度,
我笔试成绩不算高,行测70刚出头,申论还不到70,在一众大佬中间像只鹌鹑一样瑟瑟发抖,奇迹般的进面了之后用87.2的面试成绩成功上岸,所以说不到最后一刻还是要认真准备,万一真的走了狗屎运呢?
每年在面试环节翻车的人还真不少,毕竟面试的一分能当笔试两分用,5、6分的差距换算到面试成绩中也就是2、3分,还是有翻盘的希望的,如果是差了7分以上的话翻盘的希望就会骤降了。
题主的这种情况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反超第一名完全有可能,不过备考的时候就要多下点心思在拿高分上了,那些以不出错为目标的备考方式显然不适用。
面试想要反超,不仅要比第一名发挥得更好,还得和他拉开差距才行,所以首先要把自己的基础水平保持在基准线以上,在此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来给自己的面试设计亮点,以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在面试中拿到一个出色的成绩,这里就从内涵、思维、表达和外在四个维度具体分析如何提升。
更加深刻丰富的内涵虽然有很多人都说面试的形式大于内容,不过近几年的公考面试中,考官的评判标准更趋向于去模板化、形式化,越来越趋向于对考生本人的综合素质的考察,而且在我个人的认知里,参加面试的诸位形式上都不会差,能够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实际上还是表达所体现出来的内涵。
面试的内涵要想达到更加深刻丰富的程度,个人阅历和理论、事例的积累都是少不了的,应届生没有很多社会经历的情况下也要尽量表现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还可以在理论层面多下点功夫,人家都在说韩愈、老子的名言时,我们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来打开局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场,同样能够体现出内涵的深刻和丰富。
除了理论层面的学习,事例的积累最好也要一早准备,虽然考场上不一定有机会说,但是一旦事例在回答中运用的合适妥帖,给人深刻印象的话,也是很加分的。用“前两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来对综合分析题进行分析的话,我相信会比干巴巴的理论和教条更能获得考官的认同和理解。
此外,在面试回答中加入个人阅历无疑会让自己的回答变得更有感染力,打动性也更强,从个人经历出发通常也能够引起自己和他人的共鸣,表达时也会情绪更加饱满,说服力也更强。用“我小时候家门前就有一条臭水沟,我比谁都清楚环境治理的意义”来回答生态环境的效果就比“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好很多。
更贴近公务员的思维更贴近公务员的思维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看待问题都是处于一个群众的身份,关心的只有眼前的短期利益,不管是眼光还是思维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更重要的是,表达的时候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务员,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是思虑不周,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我曾经在培训班学过一段时间,学得都是基础知识和表达方式,老师只会告诉我怎么说以及“继续说啊”……按照模板回答的问题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好像有些文不对题,但又想不出更好的回答,生性内向又无法说服自己,表达起来也磕磕巴巴的。
现在想想,一是习惯了按照模板回答的懒人模式,另一方面也是没有按照公务员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后来去看了面霸进阶教程才慢慢试着用政府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周时间把面霸看了两遍,第一遍记笔记、学理论,第二遍跟着练,对照自己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回答中总存在一些“自我中心”的问题,思维没有发散开,该注意的问题也没有注意到……
然后就是一点点纠正自己的问题,把政府思维内化为我自己的思维,从考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注意事项和得分项,从公务员的角度回答问题,把以人为本、阳光思维、实践思维和权属意识刻入骨子里,回答时尽量避开那些坑。
这样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的思维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看待问题的时候更具备全局意识和系统意识,学着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时也尽量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把一切社会现象,都当作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社会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一来分析问题时就不至于发生立场上的偏离。
更加清晰流畅的表达表达清晰流畅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却需要大量的练习,尤其像我这样害羞内向的人,在培训班里练了两三天才刚刚敢在人前进行表达,表述的时候还经常会出现表达模糊、混乱、磕巴等问题。
要让表达变得更流畅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积累词汇和表达的句式,晨读也好、模仿新闻联播也好,都是练习的一种方式,不过在我看来,最好的练习方式还是练真题,毕竟晨读和模仿都是不需要自己思考、分析、回答问题的,和面试的区别还是蛮大的,最多就是锻炼一下发音和咬字。
要让表达达到清晰的程度可就不是练嘴皮子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其实是语言的组织方式,说得更清楚一些就是表达的逻辑和框架,是并列还是递进,是总分还是总分总,如果没有完整的表述框架和严谨的逻辑,很容易就会说着说着忘了自己说到哪了,想到哪说到哪,就会表达得非常混乱,别人接收信息的时候也会出现困难。
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加强对逻辑的把控和对框架的运用,形成自己习惯的、用着顺口的表达方式,不求多新颖,但求完整和严谨。
此外为了表达时避免词穷和磕巴,可以通过阅读和与别人交流来积累词汇量和表达句式,尽量多一些变化,避免让别人感到无聊。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新闻、书籍和策论文章,其中又以新闻评论最佳,尤其是官媒的新闻评论,语言高度凝练又准确,很值得学习。
完成以上步骤后,为了给面试加分还可以多注意一下表达的方式,包括语速、语调、表情和手势,大方自然 、情绪饱满的回答怎么想都比背书式的生硬叙述更容易拉到别人的好感。
更加清爽大方的外在外在其实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只分为外貌和礼貌,外貌保持干净大方就好,没必要特别光彩照人、艳压群芳,比起这些,一个眼里有光、表情平和又精神干练的形象更受考官欢迎。
礼貌方面就是自然得体,不至于过于傲气或者谄媚就好,我没遇到过,只听说过有人进去之后就拉着所有考生排成一排给考官鞠了个深躬,我听到的时候就感到一阵窒息……回想一下,这种情况更像是文艺汇演的开场吧?
面试想要反超,说到底还是要通过学而思、练而知,永远比别人多想一步、先行一步,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