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上的读帖是什么(读帖是什么怎么读)
书法上的读帖是什么(读帖是什么怎么读)最后结尾部分,王羲之感叹人生,书法也变得动荡起来,章法明显的变的紧密,还出现了多处错误和涂抹,这可能也和王羲之当时激动的心情有关系: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临帖相当于低头拉车,而读帖则相当于抬头看路。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读通字帖本身的内容,先把整个字帖通读一遍,了解一下这本字帖的文字内容到底讲了什么。优秀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基本都是相近的,有很大的关联性的,你比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它的整体风格秀美典雅,《兰亭序》本身也是一篇美文,一开始写的不紧不慢,文字内容写的也很优美:
本文出自瀚墨云桥
请及时关注哦,第一时间获取精选艺术资讯和深度艺术内容
读帖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提到临帖,对于读帖做的比较少,有些朋友甚至忽略了读帖这一方法。
读帖其实就是观察、研究字帖的意思,因为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单个字的用笔或者结构上,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通过研究字帖、分析字帖,能够更好的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字体的风格特点。
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临帖相当于低头拉车,而读帖则相当于抬头看路。
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读通字帖本身的内容,先把整个字帖通读一遍,了解一下这本字帖的文字内容到底讲了什么。
优秀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基本都是相近的,有很大的关联性的,你比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它的整体风格秀美典雅,《兰亭序》本身也是一篇美文,一开始写的不紧不慢,文字内容写的也很优美: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最后结尾部分,王羲之感叹人生,书法也变得动荡起来,章法明显的变的紧密,还出现了多处错误和涂抹,这可能也和王羲之当时激动的心情有关系: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尤其是,我们能够看到“痛哉”这两个字写的非常的大,比正常的内容大了很多,最关键的是第一遍王羲之还写错了,涂抹以后,又改了一遍。
通过这些,我们知道文字内容和字帖的整体的风格的联系是非常的密切的,先把整体的内容通读一遍,能够更好的理解字帖的整体格调。
其次,要读本字帖书写的年代和背景
了解一下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那个时代的整体的书法氛围,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一定是要融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但同时,他的一些部分又会超越这个时代,这就是大师了。
第三,要读一读古代书法家对于这本字帖的评价
古代大师眼中这本字帖是怎样的,古代大师的解读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本字帖有哪些优点或者缺点,需要怎样去学习,怎样避免出现学习这个字帖常见的问题,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第四,读一下这本字帖的章法
第一眼看书法作品,先看到的是章法,给人最直观的印象。看不到具体的字的,这个就像我们刚接触一个人,首先只能了解他的穿着和长相,我们很难先去看到他的人品一样。
所以章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和了解了这本字帖的章法,就从整体上基本掌握了这本字帖的基本风格,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五、读笔法看墨法
读帖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书者能更好地临帖和脱帖,它需要反复多次地揣摩范本的点画、结字、章法、意韵,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古人学书,不尽临模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黄庭坚《论书》)我认为之所以能下笔时随人意,便说明了他对张挂于壁间的书作朝夕谛观,通过细看已对其章法、结字、意韵等特征达到心手相应的程度。只要我们能这样长期不懈,坚持记忆式的读帖,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一定会得之于心,用之于手。
读帖在形式上也比较灵活和自由,有时候也没有必要抱着书,手机、电脑、平板上都可以进行读帖学习,而且用手机读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把字帖放大,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这对于一个书法学习者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
对于书法老手,我建议读帖的时间要对于临帖,书法老手一般技法问题已经解决了,需要的是寻求突破的方向,是要去出帖,这个时候对于书写者的见识、视野和理解能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多读帖,有助于你寻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