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最后只有当妈妈意识到是自己的过度要求导致阿衍有如此行为,并承认他的平庸,放手让他去学一门手艺时才让阿衍回归了正常。(>>点击查看推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父母如何一步步把孩子逼到绝境......)但今天我们不讨论虐猫者的行为何等的残忍,以及网络暴力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是想聊一聊为何在如今网络如此发达,明知虐猫行为会有很高的风险,还会有人铤而走险?这些人到底怎么了?为何能对那般可爱的猫咪下得去如此狠心?在心理咨询中,面对讨伐学生的家长,我们总爱说这样一句话:任何行为都有其背后原因。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猫的孩子阿衍,他最后用伤害猫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母亲和社会却视他为怪物,而那又能改变什么呢。

当我们听到“虐猫者”三个字,想必心情会不约而同的一致:惊恐加愤怒!

这也是为什么前阵子的英国留学生虐猫事件发酵的如此之快,虐猫者被网友人肉的无处藏身。

事情大致是在伦敦留学的一对情侣,帮助照顾朋友的猫咪。然后,两人在大量酗酒、吸毒之后,将朋友的猫咪虐待致死。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1)

最近又疑似浙江大学某男生虐猫并把照片传到网上威胁他人。

但今天我们不讨论虐猫者的行为何等的残忍,以及网络暴力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是想聊一聊为何在如今网络如此发达,明知虐猫行为会有很高的风险,还会有人铤而走险?这些人到底怎么了?为何能对那般可爱的猫咪下得去如此狠心?

在心理咨询中,面对讨伐学生的家长,我们总爱说这样一句话:任何行为都有其背后原因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猫的孩子阿衍,他最后用伤害猫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母亲和社会却视他为怪物,而那又能改变什么呢。

(>>点击查看推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父母如何一步步把孩子逼到绝境......)

最后只有当妈妈意识到是自己的过度要求导致阿衍有如此行为,并承认他的平庸,放手让他去学一门手艺时才让阿衍回归了正常。

既然行为已经产生,一味的指责又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要转变思维方向,帮助他们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让这样的惨剧不再继续,可能更加重要吧。

虐猫的背后,是心灵的创伤

有时从咨询的个案那里会探知到,有些人曾经或现在有着或轻或重的虐猫经历。

猫作为一个生物体,有别于无生命的物体,所以虐待动物,不同于破坏物品,它是极其残忍的一种行为。

那其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在作怪,能让人下得去如此重手呢?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2)

a.用伤害猫来突显问题的存在,获得关注,或者进行报复行为,这里往往暗藏着家庭问题的存在。

儿童觉得砸桌子不够引起注意,从而用这种虐待动物的方式来引人关注自己。

之所以会选择伤害猫,很可能是因为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如肢体伤害和性侵害。

作为成人当遇到与人不和,或感觉被欺负时,童年的痛苦再次放大,从而用伤害动物来报复他人或恐吓他人。

我曾遇到过一个孩子,因长期遭受父亲体罚,而母亲喋喋不休的责备与教导,令孩子完全体会不到父母的关注。

每当父亲对他进行体罚后,他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呈现在猫身上,只有这个时候,父母才会安静下来关心,并担心孩子。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3)

b.有一类虐猫者,他们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满足控制感。

我们作为社会人有着性格差异,分工不同,自然看上去会有一种控制或被控制的不同感受。

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会产生低自尊从而去寻找比自己弱的动物去欺凌。

曾经有一男孩因为虐待家养的猫被送到我这里来,但通过几次咨询后发现孩子一直是在模仿父亲的行为。

爸爸因为工作中总不能得势,心情总处于低谷,回到家就会用上司批评他的口吻去教训被他五花大绑的猫咪。

因为他想通过迫害更弱小或更易受伤的动物来重新得到控制感和权力。

这样的虐猫者更愿意让他人看到自己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能力。他们误以为对他们的恐惧就是一种屈服和膜拜。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4)

c.模仿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对待动物的行为。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我们经常说孩子耳濡目染学到了某某行为。

上面的案例中孩子学会了爸爸对猫的五花大绑,也学会了批评猫。同时他又有过之无不及,他会把猫装进枕头套里在空中绕上几圈狠狠的摔在地上。

妈妈说猫很多时候都会从鼻孔和眼睛出血。

这里孩子除了模仿也带有发泄自身情绪的目的。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5)

d.第二条中所提到的处于弱势地位的人,长期处于忍耐的状态。当隐忍到达他们的极限时,有可能会用小动物作为发泄的工具。

当他们没有胆量去攻击他人 便去虐待更容易受伤的动物。

鲁迅先生也说过: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悲从中来,怒从心起,虐猫的行为只是容忍多时的暴力行为在不同受虐体上的发泄殆尽,以解心头之恨。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带着对某一人的强烈不满和恨意,所以对猫咪下手也会很重。

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当然,虐猫的行为是极其严重和恶劣的,急需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但作为心理人,我们能做的是更加准确的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把这种错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当我们看到一个虐猫者,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他的童年。一个成人不可能突然变成虐猫狂人,所以揭开那把锁的钥匙就在童年。

倘若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会了积极的人生观,更加富有同理心和爱护小动物。我想虐猫者自然会减少很多。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一个孩子会伤害动物并侥幸逃脱责任。

虐待动物是对生命的亵渎。

心理学的虐猫事件(虐猫者心理分析)(6)

另一方面,对成人进行情绪管理尤为重要。

很多暴力行为的始作俑者都是难以控制的情绪。

让他们学会给情绪调一下静音,在安静和理智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会发现问题并没有想象的严重。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很喜欢:怒火是虚弱的前奏,是你对这个世界毫无办法之后最无力的发泄,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却烧光了你的清醒和内存,烧坏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我想虐待动物的人,把怒火一股脑发泄到了猫咪身上后,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会减轻。反则会更加重其负罪感,导致又一轮的低自尊与愤怒。

杜绝虐猫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望我们都能互相监督,还给可爱的猫咪们一个安全温暖的世界。

文/珍熙此刻(燕园心理合作心理咨询师)


你养过小动物吗?

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件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