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谈一下年轻人互联网现状)
互联网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谈一下年轻人互联网现状)“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并不单指公众人物,对于每个人都适用。我们每个人都是表达者,都有被误解的可能性,我们斟酌言辞可以降低被误解的概率,但是不能消除。确实,戾气很重,争吵不断,但是个人认为并不尽然,我想从别的方向谈一下“你杠你对”“狗头保命”现象(如有冒犯,提前滑跪)。跟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不一样,现在的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某种特殊形式的小心翼翼暂且不谈,这边谈论是同等阶级的互联网人,在大家都是普通平民的前提下,我们也都小心翼翼生怕挨骂。当然,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只有少数精英会使用,现在随时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必然。这里我想主要谈一下现在比较火的一个观点“互联网戾气太重了”。
1.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2.所有的攻击,都是一种呼救
3.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这些年,评论区画风突变,各种保命”,说一句话需要后面加上一个又一个小括号,或者加上“狗头保命”“个人意见,你杠你对”“如有冒犯,私信删除,请不要骂我”
跟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不一样,现在的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某种特殊形式的小心翼翼暂且不谈,这边谈论是同等阶级的互联网人,在大家都是普通平民的前提下,我们也都小心翼翼生怕挨骂。
当然,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只有少数精英会使用,现在随时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必然。
这里我想主要谈一下现在比较火的一个观点“互联网戾气太重了”。
确实,戾气很重,争吵不断,但是个人认为并不尽然,我想从别的方向谈一下“你杠你对”“狗头保命”现象(如有冒犯,提前滑跪)。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并不单指公众人物,对于每个人都适用。我们每个人都是表达者,都有被误解的可能性,我们斟酌言辞可以降低被误解的概率,但是不能消除。
公众人物说的话听的人多,被误解的次数多,我们说的话听的人少,被误解的次数少,只是次数问题。
然而互联网是一个极大的环境,公众人物有几千万浏览量,我们普通的网民,如果抢到前排或者被赞到前排,浏览量甚至可能比一个小明星高。
浏览量升高的同时,被误解的概率也呈直线上升。
因为文字是很粗糙的传播方式,别人看不到你说这句话的表情,也不知道你说这句话的心理活动。被误解,被用他以为的方式解读,是很正常的事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笑,真的是发出“呵呵”的声音,当对方在你面前呵呵笑,我们感受到的是善意,当陌生人发送文字“呵呵”,我们自身感受是想要给对方一个白眼。但是陌生人真的是恶意的吗,不知道,但是我是这么感受的。
一万个读者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当作品推出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属于每个人的,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如何看待这个作品,无法控制别人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即便是我们创造了它。
同样的,当一句话说出去,看到的人越多,解读的方式也就越多。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同样的话对他们来说感受也不尽相同。
“我120斤,胖死了”,对于一个瘦子来说,可能是认同的,觉得你说的是普通的大实话,但是对于200斤的人来说,看到却不一定是相同的感受,这个120斤也是她梦寐以求的体重,看到不爽也不是不能理解。
“我120斤,胖死了”,如果说这话的人之前一直是九十几斤,那么说这句话可能是真的在吐槽,但是如果说这句话的人是200斤好不容易瘦到120斤,对她而言,说出这句话,也许是想听到“胖什么,这个体重刚刚好”。
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所有的攻击都是一种呼救”。
如果有人攻击,也许真的从他的角度感受到了冒犯,那这样的话,所谓的互联网求生欲,也是一种善良,大家都无冤无仇,何必给别人添堵呢。
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曾经看到一条微博,并且在下面评论了一条,某一天突然发现,居然收获那么多赞和评论,点开才发现,原来是被骂了。
原博说的是一个女生发现男朋友出轨,然后女生像侦探一样搜集了很多证据,在男朋友否认之后一个个甩出来,最后男朋友求饶,就是很爽文的一件事。
我看了也很爽,立刻就想到了杨笠的那句话“在制高点上指责他”,然后我就评论了,大概意思是,搜集证据的时候一定很爽吧,这简直是杨笠的理想“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他”
我原意是故事看了很爽,星星眼崇拜那种,姑娘达到了杨笠的理想啊,遇到背叛,不是哭哭啼啼,而是转换视角,丧事喜办,反而给了自己一种成就感。
结果好多人骂我“茶壶嘴”“你是女生啊,怎么会这么想”“制高点指责怎么了!她是受害者啊”
我当下立刻重新读了一下我的评论,如果这句话用阴阳怪气的语气读出来,确实是可以理解成相反的意思,而好巧不巧,我的微博头像还是个男的,不过当下我还是庆幸,还好没有加狗头,否则阴阳怪气感就更重了。
然后我就默默把评论删了,我是意思不是这样的,但是我需要承认,我确实冒犯到了她们,而被赞到前排,势必会冒犯到更多人,没有必要。
之后我就很少在评论区留言了,不是因为什么戾气太重,而是因为“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因为老祖宗也曾说过,“言多必失”“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