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上古大神都垂涎的灵物(三宫六院的嫔妃们最为忌惮)
一个连上古大神都垂涎的灵物(三宫六院的嫔妃们最为忌惮)这些小壁虎以朱砂为食,三年以后,能长到七八斤重,通身赤红。到这时,太监用桑树皮将其裹住,放在阴瓦上烤干,然后碾碎入药搓成丸。一枚守宫砂便大功告成。过去的三宫六院,都是皇上一个人的女人。都说“后宫有佳丽三千,铁杵磨成针”,然而事实是,即便“磨成了针”,这么多女人皇上也招呼不过来呀。为了防止宫中发生淫乱,宫内专门设立了守宫太监。这些太监的任务是,捉些暗青色的小壁虎,装在青瓦缸中,放在浓阴之处饲养。县太爷摇摇头说:“可惜了两个孩子!这东西叫守宫,古书有记载,它的精液极毒,人不小心吃了,哪怕沾到一滴水,整个人的骨肉都会化为脓血。你的两个儿子吃了混有守宫精液的干菜,早已化在这浴盆中了。”太吓人了!这不就是韦小宝蒸发真太监小桂子的化骨水吗?可是,壁虎为什么叫守宫呢?这里面有来历:
先说个惊悚的故事:
清朝的时候,江南有户人家,两个儿子都在私塾读书。有天放学回来,母亲看他们读书辛苦,就给他们做了碗梅干菜蒸肉。正值暑天,俩人吃出了一身汗。放下饭碗,就一起到浴室洗澡去了。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大人还不见他们出来,喊也没回应。感到很奇怪,推门进去一看,浴室空无一人,但是浴盆里满满都是血水。
大人都吓坏了,赶紧跑去衙门报案。县太爷听完母亲的述说,径直掀开梅干菜坛子的盖。在坛子里面,有两只一尺来长的大壁虎,正在梅干菜上交尾,精液汩汩流入到干菜之中。
县太爷摇摇头说:“可惜了两个孩子!这东西叫守宫,古书有记载,它的精液极毒,人不小心吃了,哪怕沾到一滴水,整个人的骨肉都会化为脓血。你的两个儿子吃了混有守宫精液的干菜,早已化在这浴盆中了。”
太吓人了!这不就是韦小宝蒸发真太监小桂子的化骨水吗?
可是,壁虎为什么叫守宫呢?这里面有来历:
过去的三宫六院,都是皇上一个人的女人。都说“后宫有佳丽三千,铁杵磨成针”,然而事实是,即便“磨成了针”,这么多女人皇上也招呼不过来呀。为了防止宫中发生淫乱,宫内专门设立了守宫太监。这些太监的任务是,捉些暗青色的小壁虎,装在青瓦缸中,放在浓阴之处饲养。
这些小壁虎以朱砂为食,三年以后,能长到七八斤重,通身赤红。到这时,太监用桑树皮将其裹住,放在阴瓦上烤干,然后碾碎入药搓成丸。一枚守宫砂便大功告成。
将守宫砂点在刚入宫的女子手臂上,便留下一个殷红的斑点。斑点终年都不会消退。只有和男子交合,它才会消失于无形。
据传说,守宫砂的制作秘方最早是东方朔呈献给汉武帝的。
张华《博物志》:
取七月七日守宫,阴干之,治以井花水和,涂女人身,有纹章,则以丹涂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
《淮南.万毕术》:
守宫饰女臂,有纹章。取守宫新舍阴阳者各一,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饰女臂,则生纹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
梁朝的名医陶宏景说:
守宫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
可见,守宫砂在中国古代的确存在。
明代诗人汤胤勣有《守宫》诗:
谁解秦宫一粒丹,记时容易守时难。
鸳鸯梦冷肠堪断,蜥蜴魂销血未干。
榴子色分金钏彩,茜花光映玉鞲寒。
何时试卷香罗袖,笑语东君仔细看。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守宫砂着实是男人强加在女子身上的一副枷锁。
不单在中国,西方中古时代的男人们,为防止帽子被绿化,也是挖空了心思。
比如他们发明了贞操锁,出门时就将女阴锁住,将钥匙带在身上。
在《圣经》里,也有与守宫砂相类的记载:
男人一旦怀疑妻子有淫乱行为,可以送到祭司那里检验。祭司命妇人发誓后喝下一种苦水。如果妇人出轨,肚子就会因苦水膨胀如鼓 。
咸丰帝驾崩时,慈禧只有26岁,还是个年轻貌美的少妇。由于难耐寂寞,她多次红杏出墙,先后和荣禄、奕亲王、英人巴克斯有一腿。
垂帘听政后,慈禧下令重凿“龙凤呈祥”的丹陛石。由于工匠疏忽,在丹陛石下方龙爪一侧,遗留下一只石雕守宫。
慈禧一见,怒不可遏,即刻杀掉了工匠,并将那只守宫凿去。
如此彪悍的慈禧皇太后,居然害怕一只小小的壁虎。可见,当年的守宫砂,在她心里留下多么大的阴影。
现在的女孩子,自然不会害怕守宫了,不但不怕,有人还把它当做宠物来养。守宫皮肤鲜艳,长相呆萌,也确实很容易俘获女孩子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