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通过猫耳洞(李德生通过猫耳洞)
李德生通过猫耳洞(李德生通过猫耳洞)放牛的孩子还没到家门,李德生就看见父亲在张望着什么,看到自己回来了,父亲的眼神瞬间一亮。不出李德生所料,父亲看到他脏兮兮的衣服的时候,真的骂了他一顿,他十分理亏,也不敢回话。但是李德生觉得,今天父亲骂自己的话仿佛没有之前那么多了。拿着木枪的小孩除了枪,李德生看着自己脏兮兮的衣服,回去肯定要挨骂了。前几天有枪压制,牛群还算听话,但今天这牛群不知道怎么了,又东奔西跑了起来。虽然最后李德生将他们一个一个地抓了回来,但衣服已经变得脏兮兮了。就这么走着,李德生到家了。
李德生将军
“等回去了,一定要爹再给我一把小枪!”李德生在回去的路上一边放着牛,一边愤愤地想到。李德生记得,在他上次过生日的时候,父亲送给了自己一把小枪,虽然是木质的,但也抵挡不住喜欢。
他拿着这支枪,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出尽了威风。甚至连放牛的时候,也是因为这支枪,那些牛都在原地乖乖地吃草,没有一头牛敢乱跑。
自从这支枪被抢走后,小伙伴们不跟他玩了,牛也开始不听话了。他想让自己父亲去把枪要回来,但抢他枪的人家祖祖辈辈都是村长,父亲也不敢招惹他们,这件事变得无疾而终。
拿着木枪的小孩
除了枪,李德生看着自己脏兮兮的衣服,回去肯定要挨骂了。前几天有枪压制,牛群还算听话,但今天这牛群不知道怎么了,又东奔西跑了起来。虽然最后李德生将他们一个一个地抓了回来,但衣服已经变得脏兮兮了。
就这么走着,李德生到家了。
还没到家门,李德生就看见父亲在张望着什么,看到自己回来了,父亲的眼神瞬间一亮。不出李德生所料,父亲看到他脏兮兮的衣服的时候,真的骂了他一顿,他十分理亏,也不敢回话。但是李德生觉得,今天父亲骂自己的话仿佛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放牛的孩子
父亲说完了,也说累了,就让他去把牛拴好,然后回到屋子里,说要跟他说一件事。李德生把牛拴好后,看到自己父母都在屋里坐着,一时之间他有了些许紧张。
等他也坐好后,父亲也说出了今天的真实目的:“眼见这两天放牛放的衣服越来越脏,有时候干得还没洗得快。所以一商量,就决定让你去城里裁缝店学一门手艺,也能养家糊口,放牛也总不是办法。”
李德生一听父母说的,瞬间就急了起来:“我不要去裁缝店,我才不要一天到晚对这个破剪刀。不让放牛,那我就去去当兵!”
当兵,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份最危险的工作。先不说清廷被推翻后的种种战争,就连每次他们村抓走的壮丁没有一个能回来的,父亲就对当兵有了深深的恐惧。
当时的士兵
而且,他们的家在河南,这里也是常年打仗,当兵的人除了几位佼佼者,哪个还能出名?这份九死一生的工作,父亲是绝对不会让儿子参加的。
听到儿子要说去当兵,父亲十分生气地将他锁在了房间里,生怕他被那些抓壮丁的军队给抓走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可不能就这么没了。
后来直至李德生苦苦哀求父亲说不再当兵了,父亲才把他放了出来。但是在李德生的心里,虽然他嘴上说不当兵了,但心里对枪喜欢还是抑制不住。
次年夏,红军为了守护黄麻起义的战果,选择在大别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柴山保地区成为了革命的摇篮。这片土地经过各方军阀蹂躏后,成为了当时最为和平的地方。
现在的柴山保
恰好,李德生老家也在柴山保地区。当李德生看到一队一队的大兵经过时,那颗想要当兵的种子也开始在心里默默发芽。
一天放完牛后,李德生在把牛往家赶的途中看到了红军在招兵,他连忙把牛晾在一边跑去报名参加了军队。因为年龄过小,李德生被编入了童子团。
当他回家把这一喜讯告诉父亲时,父亲扬起了打他的手,又颤巍巍的放下。他们一直以来被各类军阀欺负,本来想保护儿子不让他被抓壮丁,但最后还是没有保护好。
既然木已成舟,就只能先让儿子干着。但是在父亲还在疑惑,为什么别的军队都直接发兵打仗,这只“红军”却让孩子加入了一个什么童子团?
红军童子团
当然,父亲的想法李德生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现在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士兵”。
在加入童子团之后,他利用自己放牛之便积极地为红军站岗、探路、送信,很快就成为了童子团团长。
但李德生的目标并不是成为团长,他想成为一名士兵,一名拿着大枪的士兵。在成为团长以后,他积极的联系起了自己的族叔,因为族叔是乡党委书记,他可以在很多时候接触到红军。
很快,李德生的机会来了。
出于维护根据地的缘故,红军的一名连长要来村子里联系村民感情。李德生叔叔瞅准机会,就把李德生介绍给了那名连长。
李德生将军
连长看李德生的年龄小,便说让他长大了再过来。但没想到李德生一口回绝道:“我都是童子团团长了,才不小哪!我要跟你们一样,拿着大枪,去打坏人!”
连长看了看他,又想起了自己年少从军的经历,一时之间对他有点怜悯,随即说道:“行,如果你能跑赢我的通讯兵,就让你加入我们。”
听到连长答应了自己,李德生迅速回答道:“好!”多年放牛的生活让他跑得比同村所有人都快,所以如果比跑步,李德生自信不会输。
放牛的孩童
结果就是这样,比赛刚开始的时候,李德生信心十足地发起了冲锋, 顺利赢得了比赛。那位连长看到李德生有如此过人的潜力,便同意他加入红军。
李德生加入红军后,随即跑到父亲面前大声说道“父亲,我可以拿大枪了!”
父亲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刚想问怎么回事,就听到远方的叔叔喊道:“哥,德生加入红军了!”
这时父亲才明白怎么回事,经过长时期地接触,父亲也明白了红军跟别的军阀不一样。对于儿子加入红军一事,父亲并没有表现出强烈得不满,反而对儿子的行为有些许赞同。
战争空闲时帮农民的红军
就这样,李德生开始了自己革命的道路。
因为战略需要,红军开始被迫转移,李德生也因此离开了家乡。
1932年,此时的红军挥师入川,准备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李德生也跟自己首长陈锡联一起,加入到了开辟的队伍中。
蒋介石为了遏制共产党的发展,便派遣多路大军来阻止根据地的建立。虽然经过红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成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但他们却要面对四川军阀和蒋介石军队的围攻。
面对重重包围,红军没有选择放弃,李德生也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以弱小的实力与强己数倍的敌军作战,有时甚至还不落下风。
不放弃的红军部队
但即便这样,因为敌军的数量过于繁多,身为新兵的李德生还是受了伤。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胸膛射入,又从后背射出,贯穿了左肺,几乎伤及心脏。
李德生遭此横祸,倒在了血泊中,所幸被首长陈锡联发现,随即派人将他送往了医院。由于当时医疗资源的匮乏,虽然李德生保住了性命,但却因伤及神经,左手从此落下残疾。
在医院的日子,李德生阅读了许多红色名著,对自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有了深刻的了解。
近5年的从军生涯,从河南转战四川,让李德生见识到了活在军阀压迫下穷苦老百姓,也让他见识到了红军的优良品质,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从事革命的心理。
转移的红军军队
可事实往往就这么戏剧化。
1935年6月,李德生遭人诬陷被开除了党籍,从党支部书记降为普通战士,对任何人而言都不好受。但这对于李德生来说,却毫无大碍。
自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后,他坚信红军是唯一一支为百姓做实事的队伍。即便没有任何官职,他也愿意一直跟着红军走下去。
一天,在李德生忙完日常训练后,一位老朋友敲响了他的房门。这位老朋友是陈锡联,时任红11师政委。
但令陈锡联没有想到的是,李德生丝毫不担心此事。反而还劝陈锡联,不要过于忧心他的事,要以革命事业为主,不要进行内部斗争。
陈锡联将军
说起来李德生与陈锡联的关系,还得从李德生受伤开始。
李德生在苏醒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谁救了他。在得到答复是陈锡联后,李德生对这位天天见却从没说过话的首长萌生了想接触的想法。
在李德生病好后,他本来想以感谢为由去拜访陈锡联,但是当他走到门口后,每每想起战场上训话时陈锡联严肃的表情,好几次想要敲门的手都不知怎么地放了下来。
“你是?”突然一阵声音从李德生身后传来。李德生回头一看,发现陈锡联一脸警惕地站在了他的身后。
“首,首长好。我,我叫陈锡联。”李德生结结巴巴地回答道。等他回答完,才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名字,豆大的汗珠刷刷的从脑门上往下流。
陈锡联将军
“哈哈哈哈哈,你叫陈锡联,那我叫什么,李德生吗?”陈锡联听完了李德生的回答,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地说道。
李德生看着陈锡联的笑容,自己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随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明了来意。陈锡联听完后,表示让李德生好好养伤,剩下的事不用他操心。
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二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友谊。
直至后来,陈锡联听说了李德生的事,便第一时间前来拜访他。在听到李德生没事之后,陈锡联的心才算放了下来,随即他向李德生说出了另一件事:红军要准备进行转移了。
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大部分已落入敌手,所以红军被迫放弃瑞金等地,转战陕西。本来陈锡联是来李德生部传递信息的,但是在路上他听到了李德生的事,就先来探望一下自己这位老朋友。
被迫转移的红军
李德生经历过战争失败,了解战略转移的重要性,当即表示遵从党的领导,自己不搞特殊。
听完了李德生的话,陈锡联满意的走了。其实陈锡联也有私心,他之前见识过李德生出色的战略指挥能力,就怕他一时想不开离开红军。这么好的人才走了,陈锡联可承担不起这份损失。
出于这个想法,在长征结束李德生重新入党后,陈锡联将其调到了自己的部队中来。
当时陈锡联仅仅是一名团长,所以他能给李德生最大的官也仅仅是一名营长。但是陈锡联却没有这样做,也许是想要磨砺他的心性,也许是为了培养他敏锐的指挥思维,他让李德生从排长做起,逐步晋升。
从军时的李德生
李德生也没有辜负陈锡联的期望,虽然他身在底层,但一直以来的战斗生活却让他知道了战斗训练中的明显不足,他也在努力的进行着改变。
就任排长,就改变一个排;就任连长,就改变一个连;就任营长,就以一个营的部队击败日军一个大队。李德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新型训练方式的正确性,但因为官职较低,所以无法在全军推广。
1942年5月,日军集结2.5万余人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时任营长的李德生临危受命,率军死守营地,为后方八路军总部与机关突围夺得了宝贵的时间。也因为此功,李德生被任命为团长。
李德生同志照片
但这个团长却没有在陈锡联手下,当时的陈锡联已经成为了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他已经被繁忙的事务压的透不过气,所以一时之间缺少了对李德生的“照顾”。
恰好是因为疏于“照顾”,李德生就这么去了别人的怀抱中。
在别人怀抱中的李德生并没有感到什么不一样,在他心里,只要能为红军做事,在哪里都一样
1945年1月,李德生身为团长,主动请缨去攻打日军马坊据点。马坊据点作为河北与山西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自1941年开始,日军抓走了大量的民工,在马坊北面建立了一个圆形的城堡。三层的堡垒凭借着八米高、两米厚的墙和数不清的枪眼,成为了我军最难攻克的地方,也成为了日伪军实行“三光政策”的大本营。
日军碉堡照片
1942年,李德生所在的团部曾进攻过这里。但因为当时李德生正在陈锡联麾下且敌军防守过于严密,所以我军只能败势而归,马坊也成为了晋中的一根“毒刺”。
在李德生接手团长之后,他详细询问了打马坊失败的过程,认为失败原因是准备工作不足,缺乏对敌军的了解。所以李德生便选择在攻打之前先摸清敌情,再就势发起攻击。
在经过仔细的调查后,李德生发现了堡垒外部虽然无懈可击,但因为马坊据点经常靠各“维持村”来维持生活,可以从内部轻易攻破。旋即他决定化妆城农民送菜,去堡垒内部打探消息。
被迫送菜的农民
他向农民借了一些破旧棉衣,又拿了一些煮熟的鸡蛋与粮食后便率领一些干部向日军阵地出发了。
在抵达之后,防守的日军虽然对这几个新面目有点怀疑,但当他们看到煮熟的鸡蛋后,瞬间两眼发光地抢了起来。至于李德生等人,则让他们自己把粮食送到伙房。
李德生等人在进去后,旋即开始了打探地形。堡垒内部的敌人听到门口地骚乱之后,也加入到抢夺鸡蛋地过程中去,所以内部敌人很少。
虽然还有一些不为所动,但对于这些衣着朴素的“农民”,他们也没有产生较大的怀疑。就这样,李德生打听到了堡垒内部的详细信息。
在了解到详细信息之后,李德生选择了在下雪的一天凌晨,向据点内部发起了进攻。不出李德生所料,虽然堡垒外部无懈可击,但在他们首先控制住了保卫营,进入堡垒内部后,一切仿佛都变得十分轻松。
攻克敌军碉堡的八路军战士
最终,李德生率领82名将士成功夺下了马坊据点,晋中的“毒刺”,也被李德生所拔除掉。为此,《解放日报》还出版了一期以《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太行我军收复马坊》为头条的报纸夸奖他们。
也是因为这条消息,让陈锡联还有李德生这个人的存在。在抗战结束后,陈锡联想把李德生给调任过来自己麾下的时候,却发现他早已被王近山所调走。
虽然在军内内部陈锡联被称为“小钢炮”,但他也不敢招惹“王疯子”,所以只能将李德生“暂时借给”王近山。
但没想到,陈锡联的“借”,在王近山眼里却成了“送”。
解放战争期间,李德生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训兵手段,在王近山率领的第6纵队打响了自己的招牌,也打进了王近山的视线中。
王近山将军
在“疯子”王近山眼里,不同的战法意味着不同的攻略方式。而这,也恰恰是红军内部所需要的。所以当陈锡联想要回李德生的时候,王近山是绝对不同意让这个“宝贝”消失的。
于是,趁着建国后陈锡联成为了炮兵司令,王近山赶忙带着这个宝贝参加抗美援朝,让他脱离陈锡联的视线。
此时的李德生并不知道部队的首长为了争夺他都要“打”起来了,此时的他只知道一件事:战斗。
奋勇作战的士兵们
好不容易拿血肉所建立的新中国,不能就这么毫无防备的暴露在美帝面前,帮助朝鲜,也是在帮助刚建立的新中国。
所以,当王近山跟李德生说要一起去朝鲜的时候,李德生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就答应陪王近山一块去。
在进入朝鲜之初,李德生只是一名师长,但是在离开朝鲜之后,李德生却成为了第十二军副军长。这一切的原因,还得从上甘岭战役说起。
1952年10月28日,此时的上甘岭战役已经开始了两周。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志愿军与美军围绕着537.7高地与597.9高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处于他们中间的五圣山更是二者相争的战略要地。
上甘岭战役
当时李德生所在的12军仅仅是负责防御任务,因为他们刚进行完金城防御战,所以并没有参加到这场战役来。但是因为美军的攻势过于激烈,在上甘岭地区防御的15军已经开始呈现出不敌之势。
正当指挥部一筹莫展的时候,王近山想到了身在金城的李德生,随即下令让他过来,并参与指挥战斗。李德生临危受命,放弃了原定于11月初的休整计划,率领12军前往上甘岭阵地与敌军作战。
本来李德生还以为是美军攻势过于强大才会呈现败势,但等他抵达现场才发现,对志愿军威胁最大的其实另有原因——弹药与粮食。
前线的士兵们
李德生抵达战场第一时间便发现了弹药库距离前线较远,虽然这在平时还可以,但现在面对美军如此猛烈的攻势,这成为了战力不足的一大问题。
倘若运的少了,不够用;运的多了,其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是巨大的。
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李德生最终决定采用分段运输的方法来补充弹药:距离前线远了,便用汽车运输。等马上要到炮火覆盖范围的时候,便以营连为单位,通过“猫耳洞”的办法,分段运输。虽然这样每次运输的数量不多,但传输带的绵长,也能基本保证前线有着充足的弹药。
“猫耳洞”
除却弹药,粮食的运输也是一大问题。
在战场上,由于敌军的封锁隔离,许多单独作战的小组往往打着打着粮食就会耗尽。再加上没有得到补充,所以将士们的战力变得越来越差。
对这一问题,李德生也没思路。便令大家畅所欲言,最终得出结论:在一个岩洞里,由炊事班24小时不间断做饭,另组织一个专门的运输队,从地下出发,往前线运送食物。至于缺水,则用苹果充饥。
也是因为解决了这两个大问题,李德生给予了战士们优良的作战状态,最终他也率领将士们与敌军反复进行阵地争夺战,最终获得了战役的成功。
得胜的将士们
抗美援朝结束后,李德生与12军将士一起回到了祖国。不久之后,他被提拔为12军军长,奉命驻守淮阴地区。
直至195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军衔制,开始给战争中历过汗马功劳的将军们授衔。
陈锡联,上将;王近山,中将…许多与李德生有旧的人均被授予了军衔。甚至连秦基伟,那位上甘岭战役中被李德生部所救的15军军长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是组织把我忘了吗?”李德生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一个被授予了军衔,落寞的他想到。虽然李德生不喜欢军队系统内部的名利,但这次的名利代表的却不一样,这是共和国对将军们的确定,是党和人民的认可。
李德生将军
就在李德生准备出门去找评委会问原因的时候,突然他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李德生将军的任命也下来了,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