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恋爱中的 舔狗(为什么恋爱脑和舔狗这两个词不好)
怎么看待恋爱中的 舔狗(为什么恋爱脑和舔狗这两个词不好)这两个词的出现,突然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因为我们对于爱情的误解而产生的问题。区别就是恋爱脑至少真正的陷入恋爱之中了,而T狗可能很多时候只是单方面的YY而已,他们沉浸的是他们自己为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放弃很多很多底线,放弃到我们觉得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到无脑的人。如果说恋爱脑常常用来形容女孩子,那么T狗就是用来形容男孩子比较多了。也是一样的被爱情冲昏头脑,也是一样的没有底线。
最近刷到了余秀华和90后男友的新闻,曾经不被大众看好的感情,以一种荒诞又合理的方式走到了尽头。
微博里戾气比较重,所以去凤凰网里找了一篇长文来看,里面相对客观了还原了整个过程,同时也延续了余秀华本身对爱情的清醒认知——我知道对方必有所图,但是有所图也不妨碍我去体验这一段感情。
不过评论区里依然一大半都在说人间清醒诗人余秀华,原来也是恋爱脑。
恋爱脑这个词,本来是说人一旦陷入恋爱中,正常的思维变得不正常了,一切以恋爱为重了。
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放弃很多很多底线,放弃到我们觉得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到无脑的人。
如果说恋爱脑常常用来形容女孩子,那么T狗就是用来形容男孩子比较多了。
也是一样的被爱情冲昏头脑,也是一样的没有底线。
区别就是恋爱脑至少真正的陷入恋爱之中了,而T狗可能很多时候只是单方面的YY而已,他们沉浸的是他们自己为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
这两个词的出现,突然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因为我们对于爱情的误解而产生的问题。
爱情这件事是非常稀有的东西。婚姻是几千年来人类的常态。
爱情和婚姻两者绑定在一起,是最近几百年才出现的事情,法国大革命之后,自由地风吹遍了全世界,爱情也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由的一种象征。
于是谈及婚姻,必然要有爱情作为前提。
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你看婚姻这事儿如此普遍,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结婚,那么爱情自然也是。
再加上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更加让我们对爱情产生了我也可以拥有的错觉。
其实真实的世界恰恰相反,爱情是极其稀有的东西,而正是因为稀有,文学和影视作品才会把它当做核心的主题。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爱情这件事本身就是如此的稀有而美好。
它稀有在哪?美好在哪?
在于客观上极低的概率,在于主观上违背自私的基因,违背了理性的利益计算。
客观上极低的概率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你爱上一个人的同时,对方也爱上了你,你们的爱情在6-18个月以后,荷尔蒙消退以后依然可以持续,这件事是非常小概率的。
时间大多数人依然是爱而不得,依然是错过和过错。
主观上稀有,是因为爱情它能让你违背自私的基因,让你违背理性背后的精心算计,比如痴心绝对,比如爱情至上。
比如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终身不娶,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放弃一切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放在几十年前,不管谁听了都觉得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故事之一,是爱情在茫茫人海中最绚烂的表达。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习惯用T狗和恋爱脑来总结,因为正常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再美好的爱情也得在底线之上。
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很难说。
说是进步的人,觉得我们对于亲密关系有了正确的认知,知道真正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关系需要平等付出,需要双向奔赴,所以T狗T到最后容易一无所有。
说是进步的人,觉得我们不管如何都要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恋爱脑这种放弃自我的亲密关系形式,是对自我的不负责。
说是退步的人,觉得人们已经失去了对于稀有爱情的追求,觉得人们已经失去了某种勇气,对于持久长情和不顾一切这两种爱的表达开始进行了不屑和否定。
这是不是说,其实人们在快节奏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已经失去了某种勇气,某种真正去执着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勇气呢?
也许都有吧,至少在我看来,不管如何,恋爱脑和T狗们,他们是享受了他们定义的爱情,他们的曾经里有过我们体验不到的爱情。
而且,换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清醒理智的人,反而更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