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间故事鼠仙借粮(八斤半狸猫能降千斤鼠)

民间故事鼠仙借粮(八斤半狸猫能降千斤鼠)“什么?”皇上“呼”地一下站了起来,差点没被椅子绊倒,但他毕竟是皇上,很快就稳住心神冷静下来,借口身体不适,转回后宫,老包也就只好走了。“外面又……,”陈琳看了看旁边的老包,凑在皇上耳边小声说:“又来了一个包大人!”只是,查了多日,竟一点头绪都没有,离奇的案子却一天比一天多,就连皇上都坐不住了,赶紧召见包拯商量对策,限期破案。忽然,太监陈琳慌慌张张来报:“万岁!不……不好了!”“嗯?何事惊慌”

传说,我国古代有条法令:六十岁不死活埋。据说是因为那时候劳动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而人老就失去劳动能力,白白浪费粮食,还需要青壮年人照顾,会造成国家和家庭的负担。

而这条不合理的法令却在宋朝终结,原因竟然是五鼠闹东京。

话说,在大宋朝,有五只千年的老鼠就成了精,竟然能变化成人形,结伴来到东京汴梁,他们入室行窃,侮辱民女,装神弄鬼,诈骗钱财,无所不用其极。

一时间,把个好好的京城闹得是乌烟瘴气。告状的人把开封府的门槛都要踏破了!可把包大人忙坏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更是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民间故事鼠仙借粮(八斤半狸猫能降千斤鼠)(1)

只是,查了多日,竟一点头绪都没有,离奇的案子却一天比一天多,就连皇上都坐不住了,赶紧召见包拯商量对策,限期破案。

忽然,太监陈琳慌慌张张来报:“万岁!不……不好了!”

“嗯?何事惊慌”

“外面又……,”陈琳看了看旁边的老包,凑在皇上耳边小声说:“又来了一个包大人!”

“什么?”皇上“呼”地一下站了起来,差点没被椅子绊倒,但他毕竟是皇上,很快就稳住心神冷静下来,借口身体不适,转回后宫,老包也就只好走了。

民间故事鼠仙借粮(八斤半狸猫能降千斤鼠)(2)

这边,皇上可没敢再召见门外的那个包拯,而是派心腹:赶紧请王丞相和八贤王偏殿议事!

王丞相和八贤王来至偏殿,刚跟皇上见完礼,太监又紧急来报:门外又来了一位王丞相,一位八贤王!

这下,皇上彻底懵了!回到后宫,皇上不敢去见娘娘和妃子们,甚至不敢去见太后,因为他怕又出来一个假的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有一个孝子,母亲早逝,老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又当爹又当娘,很是不易,孩子大了,父亲也老了,到了满60岁这天,这儿子思前想后,怎么也不舍得把老父活埋,就趁夜把老爹偷偷背到山上,藏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对外就说父亲走失,每天借着砍柴给老爹送饭,这样过了好几年。

且说包大人愁肠满结,这几天的案子堆积如山,却又毫无头绪。这天就来到京城附近的山上查找线索,隐约听到哭泣声,包大人寻声找去,原来是一个躲避活埋的老汉藏在这里。

包大人也是一个孝子,对六十岁不死活埋的法令也是不满,就心生怜悯上前说话。说到京城近日发生的怪事,甚至连皇上吓得都不敢上朝了,都愁出病了。

老汉沉吟了一会,说:“按你所说应该是老鼠成精,老鼠最怕的就是猫,我这有个跟我做伴的八斤半狸猫你带上朝,若真是老鼠精作怪可以降伏。

民间故事鼠仙借粮(八斤半狸猫能降千斤鼠)(3)

早朝上,皇上坐镇金銮殿,文武百官两厢站立,山呼万岁已毕。

包大人上奏:“臣新请来一个宝物降妖,还请万岁回避!”

“为何?"

"只恐那妖物现出原形,惊扰了圣驾。”

“哦”,皇上一想:“也对,能变化成人形,必非普通妖孽,还是避一避的好。

那边厢皇上转身离宫,这边,包大人面对文武百官,冷不防一撒手,袖子里“呼”的一声,窜出一只硕大狸猫!这狸猫浑身毛发倒立,双眼圆睁,前爪摁地,尻尾隆起,一声怪叫,大殿上凭空多出五只牛一般大的老鼠,原来是变成了官员混在早朝上伺机作乱,这真是一物降一物,被一声猫叫就都吓出原型。每只足有千余斤!却只是伏在地上,瑟瑟发抖一动都不敢动,被猫嘴叼一个,四个爪子各按住一个。

民间故事鼠仙借粮(八斤半狸猫能降千斤鼠)(4)

一切尘埃落定,皇上无比开心,要重赏降伏妖孽的包拯,不曾想包拯什么也不要,还自称有欺君之罪。皇上恕其无罪,并说:“无论你有什么要求,朕都会满足你!”

包拯便把老汉隐匿深山的事和盘端出,并说这“八斤半的狸猫能降千斤鼠”,就是老汉出的主意,并恳请皇上废除六十岁不死活埋的法律。

皇上一想,说:原来人老了还有点用啊,那六十岁不死活埋的法令就废了吧!这猫就留下封为御猫,来防鼠镇宅吧。

从此,这条恶法被彻底废除,老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六十岁不死活埋了。可是这猫有借没还,最后变成家家养猫防鼠,和人吃在一起睡在炕上。

从那时起有这么一句话:“老猫房中睡,一辈留一辈”。可是这只猫不愿留在皇宫和宅院里,它怨恨老包有借不还,可是皇命难违。所以每当它叫的时候就喊:“老包,老包”,就连睡觉时候发出的鼾声细听都是报怨“借猫不还猫,这事怨老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