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高僧及其著作(明朝一和尚问高僧)
明朝四大高僧及其著作(明朝一和尚问高僧)他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时庵大师,请求时庵大师开导。时庵大师回答说:“你先回房自己参悟,待冷泉逆流之时,我再告诉你原因。”自此,师颐和尚跟随时庵大师修行。有一次,他看到“狗子无佛性”这句话,并对此产生了疑虑,因为佛家讲“万物众生皆有佛性”,狗子为何就没有佛性呢?时庵大师打起了机锋:“曾见马大师顶相否?(你见过马祖道一大师的顶相吗?)”师颐和尚回答说:“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意思是,我只要懂得马祖大师“即心即佛”的宗旨就可以,为何要见死了几百年的旧时候的人呢?)”时庵大师听了师颐和尚的回答,感觉很满意,于是点了点头,收留了师颐和尚,让他居住在一个叫作择木寮的地方。
明朝年间,有一位高僧人称“师颐大师”,他是嘉禾李家的公子。李公子自幼好佛,十七岁那年,拜江西万寿寺高僧天宇大师为师,正式出家做了和尚,得赐法号“师颐”。
后来天宇大师奉旨到西华寺说法,师颐和尚跟随着师傅一同前往。两人虽然是师徒,同修佛法,但是彼此的佛学观点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颐和尚当时年轻气盛,一气之下离开了师傅,背着简单的行囊,前往杭州灵隐寺,拜谒高僧时庵大师。
见面之后,时庵大师问他:小和尚从哪里来?师颐和尚回答说:从江西来。
时庵大师打起了机锋:“曾见马大师顶相否?(你见过马祖道一大师的顶相吗?)”
师颐和尚回答说:“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意思是,我只要懂得马祖大师“即心即佛”的宗旨就可以,为何要见死了几百年的旧时候的人呢?)”
时庵大师听了师颐和尚的回答,感觉很满意,于是点了点头,收留了师颐和尚,让他居住在一个叫作择木寮的地方。
自此,师颐和尚跟随时庵大师修行。有一次,他看到“狗子无佛性”这句话,并对此产生了疑虑,因为佛家讲“万物众生皆有佛性”,狗子为何就没有佛性呢?
他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时庵大师,请求时庵大师开导。时庵大师回答说:“你先回房自己参悟,待冷泉逆流之时,我再告诉你原因。”
师颐和尚回去之后苦苦思索,几天之后,忽然开悟,于是来到时庵大师的禅房说:“师傅,今日冷泉逆流了。”
时庵大师文道:“说说看你懂了些什么?”师颐和尚回答说:“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时庵大师知道师颐和尚已经开悟,便大声呵斥说:“你这个说大话的脱空谩语汉,不用在我这里修行了,三十年后再来相见。”师颐和尚听了,当即拂袖而出。
此后,师颐和尚先后在杭州崇福寺和万寿寺居住。明成祖永乐年间,朝廷编纂《永乐大典》,师颐和尚作为高僧代表,被邀请到京城参与编修事宜。
《永乐大典》编纂完成之后,明成祖朱棣为了嘉奖师颐和尚,下旨派遣他到杭州净慈寺做主持方丈。
师颐和尚在净慈寺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期间广招弟子,弘扬佛法,被人尊称为“师颐大师”。
明宣宗宣德壬子年(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师颐大师忽然对众弟子说:“为师将要远行了,你们给我准备热水和干净衣服鞋袜,我要沐浴更衣。”
弟子们为他准备妥当,师颐大师沐浴更衣完毕,提笔写下了一首偈子:“须弥一拳,大海一口。海竭山崩,乌飞兔走。”写完之后,正襟危坐,就此安然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