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袁世凯谁有实权(李鸿章一手提拔重用了袁世凯)
李鸿章和袁世凯谁有实权(李鸿章一手提拔重用了袁世凯)这段时间,是李鸿章一生最失意的时候。他依然住在贤良寺——那是封疆大吏进京觐见慈禧太后和皇帝的临时住所。李鸿章每次来京城,都住在贤良寺。一来二去,就把贤良寺当作自己的家了。以前,李鸿章贵为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时,权倾朝野,每天来贤良寺拜访他的人排起长队,贤良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可现在,谁都不敢来贤良寺了。贤良寺变得“门庭冷落马鞍稀”了。不过,正当袁世凯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时,李鸿章自己倒栽了跟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在陆战和海战中都宣告战败,特别是李鸿章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让李鸿章的个人威望跌入到谷底。《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解除了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职务,仅仅保留一个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职,每天上朝请安混日子。对于袁世凯的个人能力,李鸿章是欣赏的。在曼尼克思所著《李鸿章回忆录》中,李鸿章曾经于1886年评价过袁世凯。李
从1840年以来,几乎每过一二十年,晚清政坛就会出现一名力挽狂澜的历史人物。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到了19世纪末,又出现了一个袁世凯。
袁世凯走上晚清政坛,得益于李鸿章的推荐。
1882年—1885年,袁世凯奉命进驻朝鲜。他在驻守朝鲜期间,“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不但得到了朝鲜方面的一致好评,还进入李鸿章视线。1885年,当清廷决定派人护送朝鲜大院君回国时,李鸿章向清廷推荐了袁世凯。于是,清廷破格提拔年仅26岁的袁世凯为“钦命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以道员任用,加三品衔”。
袁世凯护送大院君回朝鲜后,俨如一名“太上皇”,左右着朝鲜政局。
对于袁世凯的个人能力,李鸿章是欣赏的。在曼尼克思所著《李鸿章回忆录》中,李鸿章曾经于1886年评价过袁世凯。李鸿章说:“袁世凯非常勇敢,是一名出色的战士。1884年,他不惧怕与驻朝的日本人对抗,只可惜没有大批兵力归他指挥。如果他有两个陆军团,我相信这场战争将截然不同。”
为了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袁世凯在朝鲜持较为强硬的态度,甚至不止一次策划策划废黜朝鲜国王李熙。这引起了一部分清廷大臣的担忧和抨击,指责袁世凯“侈然自大,虚骄尚气,久留朝鲜,于大局无益”。局势对袁世凯很不利。李鸿章见此,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袁世凯,评论他“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让他继续在朝鲜任职。
可以说,正是李鸿章的支持,让袁世凯度过了一道大关。
不过,正当袁世凯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时,李鸿章自己倒栽了跟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在陆战和海战中都宣告战败,特别是李鸿章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让李鸿章的个人威望跌入到谷底。《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解除了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职务,仅仅保留一个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职,每天上朝请安混日子。
这段时间,是李鸿章一生最失意的时候。他依然住在贤良寺——那是封疆大吏进京觐见慈禧太后和皇帝的临时住所。李鸿章每次来京城,都住在贤良寺。一来二去,就把贤良寺当作自己的家了。以前,李鸿章贵为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时,权倾朝野,每天来贤良寺拜访他的人排起长队,贤良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可现在,谁都不敢来贤良寺了。贤良寺变得“门庭冷落马鞍稀”了。
就在这时候,袁世凯来看望李鸿章了。
李鸿章对袁世凯的到来充满感激。这得多大的情谊,才敢来贤良寺?不过,李鸿章听袁世凯说了几句,脸色就变难看了。
袁世凯说:“中堂当年铁马金戈,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朝廷只给予内阁首辅的空名,虽然每日随同上朝请安,实则无所事事,这样太不公正了。中堂大人不如暂时告假还乡,等到朝廷遇到难事了,届时必定会想到股肱老臣,这样中堂再次出山,岂不是名正言顺,而且能挽回昔日的声望?”
袁世凯的意思,是建议李鸿章以退为进,等待时机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东山再起。实际上,袁世凯在遭遇政坛危机时,也是这样做的。
1908年,当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后,年幼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成为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一直怀疑袁世凯告密,导致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载沣执政后立即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袁世凯也很知趣,以脚有疾为由告病还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不得不召回袁世凯,将军政大权全部拱让给他。
不成想,李鸿章听了袁世凯这番话,勃然大怒,厉声呵斥道:“停,停!慰亭(袁世凯),你这是给翁叔平(翁同龢)当说客来了吗?我要是请辞出了缺,那他就可以依次升到协办大学士的位置。他想得倒挺美!你回去告诉他,让他想都别想!要是别人出了缺,让出一个位置给他,那我管不着,但要想让我空出一个位置来给他,这万万办不到!只有我有一口气在,就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决不会无故请辞,奏请开缺。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对朝廷哪能说三道四,计较这计较那的?你要是受他所托,在这里花言巧语,我是不会受你们愚弄的!”
翁同龢不是别人,正是李鸿章的政敌。两个人在朝廷里互相不对付,已成公开的秘密。显然,在李鸿章看来,袁世凯是受翁同龢的委托,前来劝李鸿章请辞。当李鸿章请辞了后,作为军机大臣的翁同龢就可以依次升为协办大学,一圆“出将入相”的梦想。
袁世凯被李鸿章这一顿抢白弄得哑口无言。显然,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他既不能出言为自己辩解,又不能反驳,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忍着。好在袁世凯已经修炼得“荣辱不惊”了,他连忙向李鸿章道歉,请李鸿章喜怒。随后,便告辞而去。
等袁世凯走了,李鸿章的气却并没有消除。他对幕僚吴永狠狠地说:“这个人真是个小人!他为了巴结翁叔平而来这里做说客,嘴巴里说得天花乱坠,想要欺骗我乞假开缺,一边给翁叔平让出一个协办大学士的位置。哼!我偏不退!我刚才当面训斥袁世凯,就是要免得他再来啰嗦,我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什么事情没有见过?我难道还会受这种人的捉弄吗?”
过了一段日子,袁世凯在军机大臣李鸿藻的推荐下,在小站按照西式办法操练新军。李鸿章闻讯,冷冷地对李鸿藻说:“我是败军之将,等着袁大少爷练成新军后打一仗试试看。”
袁世凯听了,心里很不好受。
【参考资料:《庚子西狩丛谈》《李鸿章回忆录》《异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