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七喜 认养(七巧七喜)
七巧七喜 认养(七巧七喜)但是大熊猫所拥有的黑白相间的皮毛及别具一格的“黑眼圈”,个体之间看起来十分相似,难以区别。因此,大熊猫“认脸”工作提上日程。同时,运用此数据库建立的大熊猫“认脸”APP也将推出,大熊猫“脸盲患者”再也不用担心分辨不出大熊猫了。我国就野外大熊猫保护工作,先后四次组织专业的大熊猫科学调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大熊猫野外种群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但是,对于野外大熊猫的种群结构的研究依然难以厘清。而对于野生动物,个体识别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研究动物的种群结构,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在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中,特别是圈养大熊猫,个体识别是对其进行日常饲养和动物谱系、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大熊猫“七巧”与“七喜” 图片来源:IPanda熊猫频道
当一群大熊猫出现的时候,你能分清谁是“白云”,谁是“七巧”,谁又是“七喜”?
5月17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消息,大熊猫个体识别相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其中,论文“Giant Panda Face Recognition using Small Database”(中文名“基于小数据集的大熊猫个体识别”)被ICIP2019(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会议录用。
同时,运用此数据库建立的大熊猫“认脸”APP也将推出,大熊猫“脸盲患者”再也不用担心分辨不出大熊猫了。
我国就野外大熊猫保护工作,先后四次组织专业的大熊猫科学调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大熊猫野外种群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但是,对于野外大熊猫的种群结构的研究依然难以厘清。
而对于野生动物,个体识别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研究动物的种群结构,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在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中,特别是圈养大熊猫,个体识别是对其进行日常饲养和动物谱系、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大熊猫“认脸”工作提上日程。
但是大熊猫所拥有的黑白相间的皮毛及别具一格的“黑眼圈”,个体之间看起来十分相似,难以区别。
201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开始了使用图像分析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研究,目前已建成含有12万余张图像、上万个视频片段的数据库,并对近万张图片完成了标记、分割和注释。
通过此数据库,实现了对圈养大熊猫脸部自动检测及大熊猫个体识别工作。运用此数据,大熊猫专家们还特别推出一款“认脸”APP,通过大熊猫脸部独有的特征数据,经过数据库分析、对比,实现对大熊猫的精确识别。该算法优于当前世界五种最先进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AlexNet GoogLeNet ResNet-50 VGG-16和VGG-Face)。
↑各种数据分析 图片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熊猫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此数据库的建立,业内外呼声颇高,既有利于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推进,还方便了民众对于大熊猫的识别。如此一来,市民通过手机APP扫描大熊猫的脸部,即可获得大熊猫个体的相关信息。
未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联合研发团队继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圈养和野外大熊猫影像资料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经济、快速、高效和长期开展野外大熊猫种群调查和健康监测探索新模式。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 周霖
新闻链接>>>
ICIP大会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设的专业领域分会。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1994年,IEEE信号处理协会单独设立了ICIP大会,主要针对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包括从底层的简单处理到高层的视觉理解都有涉及,是国际顶级的图像处理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