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的男明星的婚姻(和相差22岁女演员谈)
出轨的男明星的婚姻(和相差22岁女演员谈)소설가의 영화《小说家的电影》完事就等各种大奖送到手上。想学?行,我教你啊~
拍出好电影很难,这事Sir常说。
可对于有些人来说也很“简单”。
累了,和朋友聊天,喝酒,松弛神经。
倦了,在公园偶遇女演员,一拍即合。
完事就等各种大奖送到手上。
想学?
行,我教你啊~
《小说家的电影》
소설가의 영화
第72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得主,韩国导演洪常秀。
外人看这奖确实得来不费功夫。
疫情三年,电影人深陷泥潭。
他呢?
三年四部,其中三部都在柏林电影节拿下提名。
《逃走的女人》最佳导演,《引见》最佳剧本,《小说家的电影》评审团大奖。柏林电影节亲儿子,实至名归。
△《逃走的女人》《引见》《在你面前》《小说家的电影》
可人家也不是随便拍。
一个必要条件——他,离不开她。
金敏喜。
洪常秀的御用女演员,他的缪斯。
清冷,柔软,性感,纯真。
她是《小姐》里天真有邪的贵族千金,是《独自在夜晚的海边》等一个人的心湾的永熙。
△ 2017年金敏喜凭借洪导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拿了柏林影后
两人相差22岁、长达7年的“不伦恋“”也是谜一样的存在。
《小说家的电影》被媒体称为“洪常秀送给金敏喜的浪漫情书。”
嗐,不就是狗粮嘛。
可亲自翻开这对恋人的影像之书。
你才发现,什么叫高级的“恋爱”,高级的“狗粮”。
01
话聊,妙趣无穷
第一层“高级”几乎写在脸上:
生人勿近。
全片大段黑白摄影,没有故事,纯聊天,它没有讨好任何人的意愿。
上来就给大众影迷摆出一张“臭脸”。
不喜欢的,劝退。
感兴趣的,只需“忍受”5分钟,便能在这段极为私人的影像中获得极为难得的愉悦。
电影是一次妙趣横生的小城漫游。
著名小说家俊熙(李慧英 饰)逃离北上广首尔,来到边郊的小城找朋友。
第一站,书店。
朋友是前同事,却偷偷把自己藏在小城,成为一家小书店的店长,连小说家都不告诉。
久别重逢,寒暄客套?
那不是小说家的风格。
只见她围巾一披,香烟一点。
开启嘲讽:
“你胖了,还胖了不少。”
朋友嗫喏一下,低头害羞地承认。
不过,小说家话锋一转:
“但你看起来更自然了,真好。”
两人聊着,店里的年轻员工也顺势加入。
她33岁,演过话剧,现在在学手语。
小说家兴趣来了,你能用手语表达这个吗?
——天色尚早,但很快就会暗下来。趁白日漫漫,我们一起去散步吧。
手指的律动,跳跃,翻转。
店员细心地表演,小说家跟着学,到最后自己也能完整的表演下来。
她们用身体,建立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第二站,观光塔。
小说家告别旧友,来到观光塔俯瞰城市,遥望汉江。
遇到电影导演夫妇,他们来看朋友,顺便观光勘景,万一哪天拍片用上了呢。
这次的对话开启得尴尬,导演夫妇夸小说家有魅力,小说家回夸。
△ 乍看是尬聊,但画个重点后面要考
三人移步咖啡厅里继续聊,对话走向微妙。
小说家没去看导演热映的新片,导演妻子推荐去看,说导演转型了,变得“清晰”。
什么清晰了?
小说家用望远镜往远处的公园看,镜头不断拉近。
春天要到了。
美丽又神秘的她,逐渐清晰了。
第三站,公园。
三人在公园里碰到了女演员(金敏喜 饰)。
散步的她既没带保安,也没粉丝尾随。
因为女演员最近只拍过熟人几部独立制片的电影,不打算继续接大片。
导演嘴上提女演员可惜。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像这样躲起来
所有人都觉得这样很浪费
你知道吗
这番爹味说教简直是在小说家的雷区蹦迪。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TMD叫TMD的“浪费”?
浪费?你知道那个词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她在做的事情是错的
……
还是说你更懂生活?你更聪明?
△ 小说家——洪常秀的嘴替
和导演夫妇不欢而散,女演员和小说家相视一笑。
此时,开车过来的女演员侄子加入聊天室。
他是电影学院学生,崇拜做陶艺的艺术家叔叔,有个当演员的婶婶,今天还遇到了著名的小说家,心里激动,动作拘谨。
三人聚齐,灵机一动:
“我们一块拍个电影吧!”
小说家是导演和编剧,侄子是摄影和剪辑,女演员和他的丈夫是演员。
齐活。
这能拍吗,太草率了?
可这事目前就取决于女演员不在场的艺术家老公。
女演员比小说家更敏锐,她有鹰一样的视力,狗一样的嗅觉。
如果说作家用文字与生活建立联系,那女演员需要用身体直接感受生活,并通过细腻的表演再现情感。
此时,她嗅到了野炊人吃的炒年糕和紫菜包饭。
没错,她饿了,小说家也饿了。
第四站,餐厅。
单独和女演员相处,小说家终于从聆听者,成为倾诉者。
摊牌了,不装了。
她遇到创作瓶颈,很久没写新书。
总觉得自己在夸大其词,把微不足道的小事夸张化,写一些违心的话。
失去了像年轻时期一样,能够感受生活和生活细微之处的能力。
两人本要喝点儿酒,突然来了通电话,女演员被自己很依赖的朋友叫去救场。
那就一起吧。
第五站,书店。
对。
故事在惬意中莫名回到原点。
没想到,救的场子,就是书店店长做东的文青酒局。
更没想到
酒局众人一起哄,帮小说家把电影梗概编好了。
“关于生日。你老公生日,你忘记了,你们吵架,你去了妈妈家,老公随后来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带你去了餐厅又去了公园,想让你开心起来。”
在场的男诗人觉得太简单随意,而女演员却觉得真实。
-这是不是太随便了?
你难道不需要一些引人入胜的东西吗?
-我喜欢!因为真的发生过
至此,电影究竟想说啥?
仔细回味:
这场小城漫步,看似是随意的兜兜转转,实际是不动声色地带观众穿越“故事”与“现实”之间的暧昧地带。
餐厅,公园,都是刚才经历的场景;
而关于“生日”,是小说家和丈夫真正吵过的架。
那么。
下一站去哪儿?电影能拍成吗?
生活的偶然与想象,电影的虚构与真实,边界又在哪?
02
看电影,几大错觉
洪常秀是韩国导演“奇葩中的奇葩”。
别人大多数在钻研类型片。
他却偏爱艺术电影,成为三大电影节常客。
《小说家的电影》是他第27部长片。
获第71届柏林银熊的滨口龙介导演这样评价:
通过单纯的美学,开启了无限想象的世界。在物质上膨胀的社会里,这部电影鼓舞了我们重新思考价值的勇气。
什么是单纯的美学?
要理解“单纯”,首先要厘清几个观影的错觉。
比如,“拍这种电影不会花太多钱”。
既没好莱坞恢弘磅礴大场面,也不需要跑到穷山恶水去拍长镜头。
他就发生你的身边:
一家书店,一个咖啡馆,一条河边,一处海边。
连公园都像是随便找的,后景全是荒草。
但,这几个场景却被小说家的漫游打通,在书店处形成一个闭环。
最后仪式感的影院里,小说家拍摄的短片再次把我们带回公园。
完成了一次时空通过银幕的穿越。
比如,“人物是随便找的”。
大家确实都是圈内朋友,碰巧聊天聚会。
但,又不完全简单。
朋友之间,曾经过节,新龃龉再生的朋友;有因为睡过后的纠缠而生嫌隙,现在没太大感觉的朋友;有萍水相逢,但相见恨晚的朋友。
再比如,“这种电影,没有故事啊”。
极简的台词,不同于伍迪·艾伦话痨时也要金句频出,洪常秀的台词就是生活本身。
流水,自然,日常化。
“故事”其实都藏在“潜台词”。
小说家和导演在塔上偶遇,他来晚一步。
作家笑中带刺:你不是在躲着我吧?
导演打太极满级:我去厕所了,真的,挺急的。
“躲”暗示了两人曾有不愉快的经历。
他和小说家本有一次合作,最后却不了了之,他甩锅给审查和资方,而小说家则认为是导演自己想名利双收,对表达进行了妥协。
之后导演说女演员时也说她在“躲”,是对她隐身乡野的生活方式的不认同。
△ 暗示金敏喜的现状,是文本和现实的再次互文
如果说导演一类是“偷窥癖”,一类是“暴露狂”,那么洪常秀导演肯定是后者。
洪常秀不拍容易出彩的边缘人,反而直面自己所在的知识分子阶层。
小说家,电影导演,演员,诗人,画家……他的影像总带有个人生活的投射。
专注地拍圈子里的半真半假的故事,对自己来说 ,人物的状态比他的职业背景更重要。
—— 网易娱乐专访洪常秀:走上导演之路是一次次意外
Sir给解释解释:
这些职业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职业赋予人物观察世界、看待生活的特定角度。
《小说家的电影里》,由小说家引领观众,见到的每一个朋友在人生的变化中自省。
观光塔咖啡厅,半幅落地窗前。
导演对制作电影的态度,从偏执走向松弛,甚至妥协。
他以为自己的妥协,会让自己对电影有了更深彻的领悟。
就像这个镜头:
他们谈论着美丽风景。
而观众却只能在过度曝光窗户里,看到一片模糊。
导演妻子说,导演的影片更加“清晰”,却又不知道清晰在何处。
反而是小说家用望远镜不断放大,找到了缪斯,看到了春天。
极简的镜头语言,给人“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没有复杂的场面调度,93分钟,28个镜头,基本固定机位,不超过10个推拉变焦镜头。
没有复杂的色彩搭配,27个黑白,1个彩色。
没有复杂的听觉设计,基本是自然声,只有片尾一段音乐。
但,又别有深意。
就看电影最后的“虐狗一刻”。
女演员缓缓走向摄影机代表的丈夫。
她手捧雏菊和狗尾草插成的花束,哼唱着《婚礼进行曲》。
最后,转身,走上荒潦的林中路,却像走上了通向幸福婚姻的花路。
新娘来了
电影此时完成了最华丽的一幕“穿越”。
我们都知道镜头后就是导演洪常秀本人。
他不再“躲”了。
用最浪漫的一个举动回应金敏喜。
她,对着镜头撒娇:
你没用彩色拍吗?太可惜了。
他,在镜头后面,默默宠溺:
彩色?好,那就彩色啊。
这当然不只是一顿狗粮那么简单。
洪常秀。
一个被青年导演挂在嘴上,放在心里,拍在电影里最多的导演之一。
Sir记得有个调查:
62位华语青年导演选出10年代303部最佳电影中,洪常秀有8部作品被不同的青年导演列于十佳。
△ 《野马分鬃》
魅力在哪?
一句话:他能让观众的“错觉”成真。
而错觉成真的前提之一,甚至是重中之重是。
找到独属于你的“金敏喜”。
03
艺术家与缪斯
《小说家的电影》反复提到一个词:“魅力”。
现实中,金敏喜作为蛊后的魅力当然无可置疑。
影帝李政宰,男模李洙赫,国民男神赵寅成……
她在综艺上的那句玩笑话:“我想要的男人都会爱上我。”
的确照进现实。
她的生活经历,也直接被“扫描”至洪导《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我不再关心男人的外表如何了
长得帅的男人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搞得好像你交往过许多帅哥一样
-对啊
洪常秀导演的高度自反和互文,在遇见金敏喜前还没那么强烈。
那时,洪常秀的电影还在“前金敏喜时期”。
他已经被权威电影杂志《Cine21》评选90年代“三人三色的作家主义导演”之一,另外两位是李沧东和李光模。(金基德都没上榜)
注意,这里的“作家主义导演”可不是“作者导演”。
作家主义导演的思维更文学化,轻叙事,轻逻辑,重心理,重意识。
前金敏喜时期的洪常秀,冷眼看世界。
玩的是结构实验,探索的是平常生活中如梦境般巧合、偶然的时刻。
《处女心经》里,分别从男女主视角分别讲述他们陷入的三角恋关系,上半部由男主讲述,下半部由女主讲述。
男主视角里,女主是被动、娇羞的,是等待追捕的猎物。
甚至还要教女主怎么拿筷子。
△ 可他还没放下过他的前女友
女主的视角则相反
她是唯一的猎手,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在诱惑男主。
在追求她的制片人和有钱的男主之间徘徊,和男主的“巧遇”都是埋伏。
一个故事讲两遍,不同视角的记忆有暧昧的偏差,都会朝倾向于自己的一方发展。
关系总是游离在三人之间。
相比于女性的坦诚,在轻言漫语中揭露男性知识分子的虚伪面目。
总喜欢拍婚外恋的洪常秀导演,后期批判对象成了亲身实践的自己。
活了50多岁,我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
——网易新闻
2016年两人关系公开后,洪常秀向法院提交离婚申请,被妻子拒绝,等待他回归家庭。
历时三四个月拍出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讲的是女演员爱上中年已婚导演的故事。
看上去就是他与生活的对镜自视。
醉意朦胧的金敏喜控诉着虚伪苟活的人,没有被爱的资格。
哪怕这些人是第一次见。
因为没有爱的资格 不是 是没有被爱的资格
我们却在这里歌颂爱
你真的见过有资格被爱的人吗?
在座的各位都没有资格 都是卑鄙的人
都满足于说着谎言之中 都做着龌龊的事情
导演也给出了对爱情的看法。
阻碍我们相爱的那一切多么不必要
多么微不足道多么虚无缥缈
相爱的时候 或者想起那个爱的时候
不要按照日常的标准判断幸不幸福
是否是善的举动还是恶的举动
应该比这些更高尚更重要的是出发点
凭借《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拿了柏林影后时,金敏喜在台上两次感谢洪常秀,大方表白:
“我以你为荣,我爱你”。
来到72届柏林电影节,洪导演拿银熊(最佳导演)时表示:“我想我应该说点什么,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随后在得到评委们的许可后,他把金敏喜叫到了舞台上。她说:
“在今天的放映中,感受到了观众们真心爱着电影,但是没能说声谢谢就下来了。这让我很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刻。”
洪导的电影开启了“金敏喜宇宙”。
互文关系从影片内部,到了影片之间。
△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小说家的电影》
写作、拍电影,这种要调动极大想象力、创造力的工作都是某种程度的“造梦”。
导演要探讨的,是造梦和生活的关系。
洪常秀拍的,是他周身真实存在过、他笃定的生活。
剥离冗杂的视听,绚烂的色彩,他用近乎白描的故事勾勒出了生活和梦的渐近线。
此时没必要用一句“渣男小三”概括。
他们尽量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爱、身体、情绪,也势必要背负道德失职的批判。
今天这篇,Sir也不想给出确切结论。
如果问题摆在你面前:
现实与梦境。
他人与自我。
道德的规训与生活的魅力。
你会选择哪一边?
你会坚持哪一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西贝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