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欣赏德彪西音乐中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音乐鼻祖德彪西

如何欣赏德彪西音乐中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音乐鼻祖德彪西“在所有谎言中,艺术是最美的一种。”——德彪西德彪西从小就特立独行。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时,他对传统的音乐教育持怀疑态度,对和声学习却充满着兴趣。这个离经叛道的学生并不受老师的喜爱,他屡屡与钢琴比赛的第一名无缘,后来索性放弃成为钢琴家的梦想,转而沉浸于音乐创作之中。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去世,享年56岁。德彪西被传记作家奥斯卡•汤普森描述为:“他远离喧哗、战败或胜利,只能想象牧神与水中的仙女,幻想月亮,幻想露台上的忧郁,用魔幻般隐隐作响的和声来表现夜晚的降临”。人物轶事

有时候会有朋友问:生活工作压力大,听什么音乐可以减压或者放松一下?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减压又有品位,可以加入你的音乐list!今天,本文就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极富创新精神与艺术魅力的法国钢琴家。

人物简介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如何欣赏德彪西音乐中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音乐鼻祖德彪西(1)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去世,享年56岁。

德彪西被传记作家奥斯卡•汤普森描述为:“他远离喧哗、战败或胜利,只能想象牧神与水中的仙女,幻想月亮,幻想露台上的忧郁,用魔幻般隐隐作响的和声来表现夜晚的降临”。

人物轶事

德彪西从小就特立独行。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时,他对传统的音乐教育持怀疑态度,对和声学习却充满着兴趣。这个离经叛道的学生并不受老师的喜爱,他屡屡与钢琴比赛的第一名无缘,后来索性放弃成为钢琴家的梦想,转而沉浸于音乐创作之中。

如何欣赏德彪西音乐中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音乐鼻祖德彪西(2)

“在所有谎言中,艺术是最美的一种。”——德彪西

他的青年时期在极其动荡的环境中度过。物质和情感生活中的极端变化几乎使他不知所措。他和双亲原本住在贫穷的巴黎郊区,突然得到了俄国百万富翁梅克夫人(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的资助。她聘请德彪西陪她和她的孩子们弹二重奏。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漫长暑假期间,他曾陪同梅克夫人到她在欧洲各地的豪宅。

他拒绝墨守成规,写音乐从不模仿前人。他时常在音乐评论中用他特有的幽默表达自己的不屑。他曾疯狂崇拜瓦格纳,但很快又成了瓦格纳的反对者,在听了瓦格纳的著名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后,他曾说:“不知是音乐之罪还是表演之罪,总觉得非常沉闷……”他不喜欢柴可夫斯基,贝多芬也令他感到无聊,他甚至很少使用自莫扎特以来一直非常流行的奏鸣曲式结构。

如何欣赏德彪西音乐中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音乐鼻祖德彪西(3)

“是艺术创造规则,而不是规则创造艺术。”——德彪西

为什么说他是西方现代音乐的开山鼻祖?

德彪西为何被称为西方现代音乐的开山鼻祖?因为他将自己的祖国法国从德国音乐的巨大阴影(尤其是瓦格纳主义对各种创新力量的破坏)中拯救出来,为法国创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音乐:法国的风格、法国的趣味、法国的精神。这也让法国音乐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独树一帜。

而这一创新在当时极为难能可贵。19世纪8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中有一半人被瓦格纳的音乐所陶醉和征服。整整一代的作曲家将自己的热情倾注于瓦格纳的音乐中,让自己的天才在毫无创新的模仿中毁灭。有些人甚至公开愚弄自己,他们在拜罗伊特的音乐节上惹人注目地哭泣,甚至晕厥过去。在如何看待瓦格纳音乐的问题上,年轻的德彪西显示出了一位创造性天才所独有的明晰的感觉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正如莫奈祭出了印象派开山之作《日出•印象》(1872),被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印象主义音乐的惊世杰作《牧神午后前奏曲》的诞生如旗帜般完成了一场全新的音乐变革,让欧洲音乐逐渐摆脱瓦格纳的巨大阴影,并开启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崭新时代。

不爱混音乐圈的音乐家

德彪西不爱混音乐圈,他喜欢的是诗人圈、画家圈,甚至作家圈。

德彪西经常参加马拉美每周二的家庭沙龙,聆听交流艺术之道。长期混迹象征主义诗人圈子的德彪西受到了诗歌的强烈影响,将西方音乐一举带入现代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就来自马拉美的诗歌《牧神午后》,十年磨一剑的唯一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改编自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前奏曲》第一卷第四曲《黄昏中的空气与香味》的标题来自波德莱尔的诗句……德彪西曾宣称:“法兰西音乐是清澈、雅致、简朴与自然的表露。法兰西音乐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使人愉快。”这与法国文学的象征主义精神高度一致。

好友马拉美的诗歌《牧神午后》被德彪西写成了著名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德彪西曾说:“我要在文学无能为力的地方开始音乐,我希望从朦胧中出发,又回到朦胧中去。”马拉美听了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后感叹:“德彪西的音乐大大地丰富了和超过了我的诗意。”

魏尔伦、波德莱尔的诗歌、爱伦-坡的小说也是其音乐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源泉。

绘画中的诸多元素同样极大地启发了德彪西的音乐创作,色彩、明暗、干湿这些绘画术语毫无违和感地成为解读德彪西音乐的关键词。三首交响素描被他冠之以“夜曲”之名,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动机:“对单一颜色做各种组合的实验,就像是研究绘画中的灰色”。据说,德彪西创作这组《夜曲》时,心中想到的是惠斯勒的油画《黑色的夜曲与金色的焰火》。他用音响的明暗浓淡对比作为色彩,勾画出朦胧迷离的画境,与这幅绘画杰作的精神气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此外,德彪西还将自己景仰的英国画家透纳的海上风景,与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海浪图中展示的大自然的丰富素材凝结为音响,谱写了著名的交响诗杰作《大海》。葛饰北斋的名作《神奈川冲浪里》后来也成为DG、Philips、Telarc等多个公司出版的德彪西《大海》的唱片封面。

如何欣赏德彪西音乐中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音乐鼻祖德彪西(4)

德彪西的《夜曲》据说受到惠斯勒的画作《黑色的夜曲与金色的焰火》的影响

德彪西的音乐充满诗情和画意,或许正是诗人和画家启发了他,他的音乐也反哺给他们灵感。

喜欢安哥拉长毛猫的“猫奴”

如何欣赏德彪西音乐中的象征主义:西方现代音乐鼻祖德彪西(5)

安哥拉猫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源于土耳其。

不少音乐家都是爱猫主义者或者爱犬主义者,像贝多芬、瓦格纳都是爱犬人士,德彪西则和拉威尔一样是个“猫奴”。和拉威尔钟爱暹罗猫不同,德彪西喜欢安哥拉长毛猫。德彪西的猫备受宠爱又自由,它们可以在德彪西的工作台上蹿下跳,还可以肆意玩弄他的乐谱。

有人说他本人甚至是他的音乐中都能嗅出猫的性格,那是一种自由又神秘的性格,法国人的浪漫加上年轻时在俄罗斯的音乐经历,使德彪西的作品充满着复杂而迷人的特质。

德彪西自己曾说“音乐是女性的”,他也没有在自己的音乐中表现出同时代人追求的瓦格纳式的阳刚。也有更多的人会用“猫性”来形容德彪西——既是描述他外表柔弱、散漫、孤傲通常给人留下欠佳的印象,也是在描述他特有的犀利、贪玩,以及他喜爱的奢侈与享受。

怎样聆听德彪西?

德彪西的乐曲几乎都有标题,但并不表示他有意创作标题音乐,他从不说故事的,宁可给听众一个印象,他的音乐只是暗示人们某种意象,而不明白的指出。德彪西曾说:“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

德彪西的音乐总是用意想不到的配器和音阶变化表现出神秘、朦胧、精致的美感,这一创作特点贯穿于他所有的创作生涯,很多音乐分析学专家也很难运用常规的分析法则来分析德彪西的作品。对于普通听众而言,要听懂德彪西最重要的是放下对旋律的追寻,正如陶辛教授的建议:“不要试图像听流行音乐一样哼出德彪西的曲子,放弃对旋律的跟踪,静心聆听音色之美,感受光影之美。”

《月光》

如今,堪称德彪西音乐名片的《贝加马斯克组曲》中的那首《月光》,在中国乐迷中如雷贯耳。同时,他还写过一首同名的艺术歌曲。德彪西不愧是精研文字意象的音乐大师,诗作中的象征隐喻,他都尽可能以音符暗示描述,写作锱铢必较,下笔处处心机。追根溯源,两者都来自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诗歌《月光》:

你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假面和贝贾莫舞令人陶醉忘情,

舞蹈或跳啊,唱啊,弹着琵琶,

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清。

当欢舞者用 “小调”的音符

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

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当他们的歌溶入了月光——

月光啊,忧伤,美丽,静寂,

照得小鸟在树丛中沉沉入梦,

照得那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

在大理石雕像之间腾向半空。

(飞白 译)

《牧神午后前奏曲》

《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取材于马拉美同名诗作《牧神午后》所创作的,也是他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在马拉美的诗作中,包含着梦幻而含糊的已经,而德彪西则试图用音乐将它描摹出来。

凉爽的清晨如欲抗拒,即被暑气窒息,

哪有什么潺潺水声?唯有我的芦笛

把和弦洒向树丛;那仅有的风

迅疾地从双管卢笛往外吹送,

在它化作一场旱雨洒遍笛音之前,

沿着连皱纹也不动弹的地平线.

这股看得见的、人工的灵感之气,

这仅有的风,静静地重回天庭而去。

(译文节选自飞白)

《黄昏中的空气与香味》

德彪西《黄昏中的空气与香味》来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黄昏的和谐》:

茎枝摇曳的时刻到了,

每朵花宛如香炉散放芬芳,

声音与馨香在暮霭中回荡着,

忧郁的圆舞曲和慵懒的昏眩!

每朵花宛如香炉散放芬芳,

提琴颤颤,

恰似愁苦心儿,

忧郁的圆舞曲和慵懒的昏眩!

天空凄美得像一座大祭坛。

(梁宗岱译版)

今年是德彪西诞辰160周年,全球各地上演各种音乐会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让我们来聆听他这些充满写意的音乐,致敬一个灵魂自由的音乐家吧!

在此推荐十首德彪西的曲子:

  • 德彪西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月光》;
  • 最能体现“印象主义”的音乐作品之一,用有声之音写出了无声之寂静的作品,如同印象派绘画层层叠叠的细腻描绘的《水中倒影》;
  • 用无限的温柔凝望,写下了印象派作品里,一幕最美好的风景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 旋律非常优美、妩媚,和声色彩、全音音阶构筑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的《梦幻曲》;
  • 追求自由的色彩、朦胧的意境以及微妙的气氛,用音乐描绘味道的《黄昏中的空气与香味》;
  • 有着丰富的色调变化的《雨中花园》;
  • 绵密又爽朗,音色如金色蜜糖,充分展现印象主义风格的《塔》;
  • 意境最空寂,谱符最稀疏,音响最弱远的《月落荒寺》;
  • 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 被称为德彪西“交响素描”的《大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