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多年的积累,就有了这辑“狗肉上不了正席”的粉笔画。那时还没有液晶面板的一体机。投影仪老化得厉害,照度不够,聚焦不准,白天完全看不见图片。于是,我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那种纯白色的“国画”、素描、装饰画、卡通画……中职学生调皮,有为难我的,要我画关云长、画张飞。粉笔画的寿命短,大多40分钟后就灰飞烟灭。但有时我一个星期后再来上课,居然看到“关云长”还杵着大刀、捋着长髯立在黑板上!原来孩子们认为太“神”了,强烈要求其他老师不要擦,也是醉了!( 好在是活动黑板,可以遮挡,并不影响其他课的板书)。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脸谱化的人物、程式化的动作,其实很容易画。只可惜画了那么多刘关张诸葛亮,没拍一张留下来。那个年代农村学校条件不好,教具匮乏,学生也没有画笔颜料。而且越是乡下美术越是“副课”,开展美术教学的困难可想而知。师范毕业后,我带的最多的课是语文,兼职教美术、音乐。不规范的美术教具,不规范的美术老师

注:本文作者为浠水师范84级学生

“狗肉上不了正席”之粉笔画

8403班 刘群胜

说起绘画,人们大多立刻会想到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之类,粉笔画不是“正规军”。但在教师这个特殊群体里,一定不少人还在画或曾经画过。

那个年代农村学校条件不好,教具匮乏,学生也没有画笔颜料。而且越是乡下美术越是“副课”,开展美术教学的困难可想而知。

师范毕业后,我带的最多的课是语文,兼职教美术、音乐。不规范的美术教具,不规范的美术老师,倒也般配。但规规矩矩的说,我是费尽了心思,用最简单的工具——粉笔,努力为讲台下那群期盼“副课”的孩子们制造快乐。学生们用手头的铅笔或黑色中性笔跟着画,许多人竟也模仿得有模有样!

后来到了黄梅理工学校,感谢领导信任,有幸专门教起了美术。除了幼师班要正规从素描画起,其它班级的美术课基本以欣赏课为主。

那时还没有液晶面板的一体机。投影仪老化得厉害,照度不够,聚焦不准,白天完全看不见图片。于是,我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那种纯白色的“国画”、素描、装饰画、卡通画……中职学生调皮,有为难我的,要我画关云长、画张飞。粉笔画的寿命短,大多40分钟后就灰飞烟灭。但有时我一个星期后再来上课,居然看到“关云长”还杵着大刀、捋着长髯立在黑板上!原来孩子们认为太“神”了,强烈要求其他老师不要擦,也是醉了!( 好在是活动黑板,可以遮挡,并不影响其他课的板书)。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脸谱化的人物、程式化的动作,其实很容易画。只可惜画了那么多刘关张诸葛亮,没拍一张留下来。

多年的积累,就有了这辑“狗肉上不了正席”的粉笔画。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1)

01 齐白石的白菜、香菇与潘天寿的萝卜组合在一起,是学生用铅笔最容易表现的。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2)

02 人物还带场景,就难多了,天赋好的学生也能画。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3)

03 相比人物,学生们更喜欢郑板桥那看起来似乎完全是纯线条的竹子(中国人爱咏竹画竹,估计是自古就刻在基因里的)。但竹叶难画,不光学生的铅笔,粉笔画起竹叶来也困难。一笔很难把形画准,补一笔,反而更加不像!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4)

04 画松。虽笔画繁密,但松枝随意,松针也细,漫说铅笔,中性笔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学生们又好高骛远,要画鹰。李苦禅的那种还不行,要“更象的”、翅膀飞起来的那种……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5)

05 画菊相对简单,就是叶子的浓淡粉笔难表现,画不出灰阶变化。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6)

06 柳树干皮糙,粉笔掰断侧画倒是好表现,就是难为孩子的用铅笔涂抹了。但补上齐白石的蝉,大家最是乐意,而且认真的男同学也画的像。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7)

07 学生觉得国画人物没有卡通漫画类人物有趣。那时小品《不差钱》余热不退,于是也画赵本山、小沈阳。油画人物是画不了的,除非像梵高这种线条手段用得多的。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8)

08 粉笔画最难拉开远近层次,借助黑板擦的敲打,有时有出其不意的虚实效果。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9)

09 粉笔画是反的,颜色越深画得越重越白,不合视觉习惯。于是,我尝试着按正常视觉感受来画,跟白纸上画的方法完全相反!粉笔表现深浅太难,画静物深浅过渡不自然,能画出5级灰阶就不错了,算是做实验吧。即便如此,在学生们看来已经很惊艳了。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10)

10 尝试使用彩色粉笔。至少图章是红的,但感觉还是不如黑白的朴素耐看。其实,现在都已是“绿板”了,为了视觉上的纯粹,我都将它调成了黑色。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11)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12)

10 粉笔画不符合视觉习惯,不方便看出笔触细节的的好坏。其实利用电脑软件的反相功能,可方便检查粉笔画效果。(可以看出赵本山那张“笔墨”效果比梵高那张好,也更像;虾蟹和蝉的反白效果比原图好)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13)

11 跟粉笔画比起来,粉笔字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教师队伍中高手很多。上图是我在课堂上介绍黄梅著名书法家游义云时,临摹游先生的行草作品,下图是临摹游先生的楷书作品。

1980年学校伙食(八十年代中师生之)(14)

“狗肉”上不了正席,大冬天的端出来应个景,博君一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