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战争剧情解析:消逝的时代秦汉往事
秦末战争剧情解析:消逝的时代秦汉往事这个瓦当出土於陕西凤翔县的秦国故都雍城的一个陶作坊遗址中【注2】,我干脆就将其戏称为「猛狗抓鼠纹」瓦当吧!博物馆没有给出具体的名称,只称其为「陶动物纹瓦当」:东汉制盐画像砖还有巨大的「陶夔龙瓦当」,极为少见,可以说是瓦当中「和氏璧」:但是,在我的眼中,巨大的「陶夔龙瓦当」旁边一件不起眼的小瓦当最为有趣:上面有一只身形矫健壮硕的猛犬,张口去咬一只长尾老鼠,如下图:
一、猛狗捕老鼠,多管闲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专题展,价值连城的国宝重器云集,让今天的我们可以触摸华夏第一帝国的「历史脉搏」:【注1】
所谓「秦砖汉瓦,土木之功」,秦汉建筑装饰以「瓦当纹饰、砖石画像」最为典型,《秦汉文明》专题展,当然也有搜罗秦汉砖瓦中的珍品。
比如:反应汉匈交往的「单于天降」和东汉时代蜀地邛崃制盐业的「制盐画像砖」:
西汉单于天降瓦当
东汉制盐画像砖
还有巨大的「陶夔龙瓦当」,极为少见,可以说是瓦当中「和氏璧」:
但是,在我的眼中,巨大的「陶夔龙瓦当」旁边一件不起眼的小瓦当最为有趣:上面有一只身形矫健壮硕的猛犬,张口去咬一只长尾老鼠,如下图:
博物馆没有给出具体的名称,只称其为「陶动物纹瓦当」:
这个瓦当出土於陕西凤翔县的秦国故都雍城的一个陶作坊遗址中【注2】,我干脆就将其戏称为「猛狗抓鼠纹」瓦当吧!
俗语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猫抓老鼠狗看门」才是理所当然,这个秦代瓦当为何创造一个如此奇怪的图案?
其实,在秦汉以前,「喵星人」在华夏大地上还是「稀有动物」,身为中国「六畜」之一的「汪星人」身兼多职,「拿耗子」乃分内之事!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文献和文物的二重证据,寻觅这段已经消逝的秦汉往事!
二、「良狗捕鼠」、「老鼠哲学」及「盗狗完囊」
其实,「狗拿耗儿」在传世文献中也有一些蛛丝马迹。
- 齐人良狗捕鼠
先秦典籍《吕氏春秋 ·士容论》有一个「良狗捕鼠」的典故: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人欲买良狗抓老鼠,但良狗的天性是「志在獐麋」,相狗的高人告诉齐人,要让狗抓老鼠,要桎梏狗的后退。
尽管这个寓言的意思是说:要为人才创造发挥其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但从这个寓言也可以看出两点:
- 战国时代不但有「相马人」,还有「狗伯乐」。
- 当时「狗」的职能之一就是「抓老鼠」。
- 李斯老鼠哲学
另一个是《史记·李斯列传》所记载的「老鼠哲学」: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秦相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年轻的时候在楚国当过看官粮食的仓吏,他观察到:
- 「厕鼠」——厕所中老鼠,吃的是不洁之物,而且「近人犬」,惶惶不可终日。
- 「仓鼠」——粮仓中老鼠,吃的是仓库的粮食,「居大庑,无人犬之忧」,长得又肥又大。
「厕鼠」和「仓鼠」的天壤之别,仅仅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这让李斯悟出所谓的「老鼠哲学」:「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从《史记》这个记载也可以看出,当时老鼠的天敌不是人和猫,而是人和狗。当时仓库应该是用狗来治理鼠患。
- 曹操盗狗完囊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裴松志引 《魏略》记载:曹操的典军校尉丁斐,颇有才能,但是一个品德不端之人,因为贪污被抓,但曹操知道了,马上恢复期官职,众皆不解。
曹操用了一个「盗狗完囊」的比喻:
我之有斐 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 盗虽小损 而完我囊橐
意思是:丁斐虽然是一只偷吃吃狗,但他也是一只会抓老鼠的狗,能保护我的囊橐的完好。
这跟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言」是异曲同工:
他可能是一个「son of a bitch」 但是 他是我们的「son of a bitch」。
齐人的「良狗捕鼠」和李斯「老鼠哲学」以及曹操「盗狗完囊」,这三个史料表明,战国秦汉时代的古人的眼里,狗捕老鼠是理所当然的。
三、东汉画像石上的「狗拿耗子图」和秦简中的「犬官」
无独有偶,文物方面除了秦国的「猛狗抓鼠纹」瓦当,还有一件东汉画像石也能反应「汪星人抓老鼠」的历史。
四川省三台县郪江金钟山汉墓画像石上有一副「狗咬耗子」的浮雕:
考古学家在发掘报告的描述是:一只「立耳,长吻,尖牙,四肢肌肉发达,前肢直立,后肢弯曲呈蹲坐新状,双眼炯炯有神」的狗,口中「得意地叼着一只长尾老鼠」。【注3】
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狗咬耗子图」: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墓葬中刻上「狗咬耗子图」?
汉代人认为为老鼠会窜入坟墓吞噬死者的尸骸,如果吃了死者的眼睛就会变成鬼怪,侵扰死者的亡灵。
而在秦汉时代「犬司捕鼠」,所以,古人就在墓室中刻画一副猛犬捕鼠图,以保卫死者的亡魂不受鼠鬼之害。
引自注3
因此,这「狗咬耗子图」上的「猛狗」,可以说是一种「镇墓兽」,震慑鼠鬼,维护墓主安宁的冥界生活。
上文说道先秦芝麻官「仓吏」,其职能就是管理仓库粮食,正所谓「兵马未出,粮草先行」,战国时代,以「耕战」为国策的秦国非常重视粮草的管理制度。
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有关于当时粮草管理和考核仓吏的法律条款,古文字学家将其命名为《秦律十八种·仓律》。
《睡虎地秦简》中《法律答问》规定了秦国粮仓中不能超过三个老鼠洞,否则是要问责于仓吏的。
引自:注4
当时,王侯贵族田猎娱乐,加上治理鼠患当然需要很多狗,所以,秦汉时代,养狗是纳入官方体系的。有专门负责为王室和政府养狗的「狗监」和「犬官」。
出土文献《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189》记载了为秦王养狗的犬官叫做「宫狡士」和「外狡士」:
书影引自,注5
《逸周书·王会》《说文》等文献记载「狡」指「壮狗」,一种来自匈奴的猛犬:
《逸周書.王會》:「匈戎狡犬,狡犬者,巨身,四尺果,皆北嚮。」
《說文》:「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割之猶濡。」高誘注:「狡,少也。」
〈急就篇〉「豭豶狡犬野雞雛」,顏師古注:「狡犬,匈奴中大犬也,鉅口赤身。」
在出土的秦代封泥中也可以见到「狡士」「尚犬」这两个官职:
引自:注6
引自:注7
秦代出土的印章中,发现一枚叫做「弄狗厨印」的官印:
弄狗厨印,引自【注8】
「弄狗」是秦汉时代管理皇帝娱乐用狗的的狗监机构,「狗监有厨」说明其组织有一定的规模。【注9】
学者李超的《秦汉养狗官制考》对秦汉时代的「犬官制度」进行了考证,他认为秦汉时期养狗机构有「中央」和「地方」两套班子:
- 中央政府机构「少府」主管「养狗」,分为「外厩」和「内厩」,下有属官协作。
- 地方养狗机构则是「县官、仓库管理官吏、属官」构成。【注9】
三、结论
综上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两方面的证据可见:战国秦汉时代,狗拿耗儿,并非多管闲事,而是「鞠躬尽瘁」。
战国秦汉时代古人养狗的目的之一就是捕老鼠,当时政府中有专门养狗的机构,满足政府粮仓的鼠患治理的需要,以及王公的对娱乐、田猎用狗的需求。
出土封泥和印章上「狡士」「尚犬」「弄狗厨」等,属于狗监体系内的官职,是秦汉时代国家养狗体系的一部分。
当时汪星人拿耗子,那「喵星人」在干什么?
先秦、秦汉文献中有「猫狸执鼠」的零星记载:
《韩非子·扬权篇》:使鸡伺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
《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但当时对猫驯化可能不是很彻底,诗经中将「猫」和「虎熊」视为一类的野兽:
《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淮南子·泰族》记载当时的猫经常捕鸡:
《淮南子·泰族》:狸执鼠 而不可脱于庭者 为博鸡也
其次,古人对神出鬼没的猫有一定的偏见,甚至认为猫变成了可怕的「猫鬼神」:【注9】
隋《诸病源候论》:猫鬼者,云是老狸野物之精,变为鬼蜮,而依附于人。人蓄事之,犹如事蛊以毒害人。
所以,喵星人「一生不羁爱自由」,外加「杀手基因潜伏」,秦汉以前可能还没有「驯化上岗」,外加当时古人对来去无影踪的「喵星人」有一定误解,因此,当时养猫应该还不是很普遍。
正是「秦时犬官汉时狗,看门捕猎抓老鼠」,这段消逝的秦汉往事,通过蛛丝马迹依然可以还原。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狗抓老鼠」挺奇怪且滑稽,不知道读者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
-----------------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专题展(2017),from: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70916qhwm/pc/index.html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2011). 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与文物(4) 3-31.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07),三台郪江崖墓,文物出版社,页l5—16
- 郝勤健. (1978). 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页128
- 同注4,页138,简189.
- 傅嘉仪. (2002). 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 西泠印社.页54
- 周晓陆 刘瑞 李凯 & 汤超. (2005). 在京新见秦封泥中的中央职官内容——纪念相家巷秦封泥发现十周年. 考古与文物(5) 3-15.
- 赵新来. (1984). 介绍一批古代官印. 中原文物(2) 112-114.
- 鄂崇荣. (2010). “猫鬼神”信仰的文化解读.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6(1) 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