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这么说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丹药是坏的,不是好东西,但其实并非如此,古代科学水平不足,很难对丹药、方士有完整的了解。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无数帝王都妄图长生不老,方士也因此产生,他们精通天文地理,懂得算数,能人异士确实多不胜数。我们现在看来,这种丹药就如同致幻毒品,但对于当时的诗人来说,这是他们灵感的来源。故而,他们基本上都会服用这个寒食散。因为服用寒食散的副作用,甚至在文学创作上分发出了“空想派”,即浪漫主义作品。又因寒食散服用以后,身体温度虽然会上升,但人自身会感觉十分寒冷,故而魏晋诗人多有饮酒的习惯,又因酒与寒食散的双重影响,魏晋诗人多放浪不羁,不顾世俗。原来,在两人的墓穴中还出土了不少红色小药丸,经过专家化验,这个所谓的药丸其实就是五石散。而之所以会在墓穴中发现这些药丸,这其实与当时魏晋服丹药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王彬有服用丹药的习惯,长女王丹虎受父亲影响,也是对丹药情有独钟。但我们都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1)

论文人风骨,当数魏晋风流。魏晋时期的诗人,词人,大儒多风流不羁,个性突出,豪放肆意,堪称文学史上一代盛况。但你知道为什么独独魏晋时期的文人这般不同于常人吗?其实其中有一些颇为隐晦的原因,今天就给大家揭秘。

这一秘密的被揭开的原因,源于一座不寻常的古墓。南京自古便是众多王侯将相出生埋葬之地,自然考古工作也比较平常,但有一座墓却让当时的考古学家轰动了,这座墓是一座罕见的父女合葬墓。父女合葬墓多见于奴隶制社会,奴隶制这种父女合葬的方式也源于对亲族观念的重视,到封建时代已经几乎不见,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父女合葬呢?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2)

墓主何人也?

要找到原因,首先要知道墓主人的身份。经过众多考古学家的研究努力,这一对奇怪的父女的身份水落石出。甚至引出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而这个父亲也正因此饱受后人诟病。

墓室的主人是晋朝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东晋大臣,权臣王敦和丞相王导堂弟。对于王彬,史书对其评价很高,赞其品行端正,刚正不阿,在亲哥哥谋反作乱时,王彬甚至大义灭亲。王彬死后,谥号为肃,足以可见其品行端正。既如此,又怎么会和女儿合葬,又被考古学家大为批判呢?

原来,在两人的墓穴中还出土了不少红色小药丸,经过专家化验,这个所谓的药丸其实就是五石散。而之所以会在墓穴中发现这些药丸,这其实与当时魏晋服丹药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王彬有服用丹药的习惯,长女王丹虎受父亲影响,也是对丹药情有独钟。但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丹药大多含有过量的汞金属,对身体有极大的损害,故而王丹虎小小年纪身体便垮了,得了不孕不育的病症,没办法嫁人,最后只能与父亲合葬。为此一些专家,气愤的评价王彬:枉为人父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3)

害人丹药

被史书评为评为刚正不阿的王彬都有服食丹药的习惯,甚至连累女儿枉死,可见在当时丹药的盛兴程度。这种丹药也不是一般的丹药,不仅含有剧毒,甚至还会损害神经,说白了,就如同现在的毒品。

丹药一直属于平平无奇的东西,直到魏晋时期,随着中药的发展,丹药也随之而生。丹药的开山鼻祖何晏将其发扬光大。他对丹药进行改良创新,发明了五石散,一种类似于慢性毒药。但是它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服用之后,能够使人飘飘欲仙,产生幻觉,故而受到了众多权贵文人的追捧,甚至将其视为“仙药”。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4)

我们现在看来,这种丹药就如同致幻毒品,但对于当时的诗人来说,这是他们灵感的来源。故而,他们基本上都会服用这个寒食散。因为服用寒食散的副作用,甚至在文学创作上分发出了“空想派”,即浪漫主义作品。又因寒食散服用以后,身体温度虽然会上升,但人自身会感觉十分寒冷,故而魏晋诗人多有饮酒的习惯,又因酒与寒食散的双重影响,魏晋诗人多放浪不羁,不顾世俗。

寒食散的历史

这么说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丹药是坏的,不是好东西,但其实并非如此,古代科学水平不足,很难对丹药、方士有完整的了解。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无数帝王都妄图长生不老,方士也因此产生,他们精通天文地理,懂得算数,能人异士确实多不胜数。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5)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欺骗秦始皇的徐福算得上是方士当中用心不纯之人了,故而也影响了方士内部一些人的想法。到了大汉时期,方士坑蒙拐骗之人越来越多,方士给大家的印象也越来越差。但仍有很多的权贵妄图通过服用丹药,达到长生不老或者青春永驻的目的,所以丹药一直兴盛不衰。

在这个过程中,丹药的炼制也促进了火药、中药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很多中医大家也并没有意识到丹药的危害。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将五石散作为一种药物一直沿用,而很多学习医术之人自然也将其当为药物,并不觉得其有什么害处。魏晋时期,五石散更是受人推崇,经过何晏的改造,很多人将它作为一种补药服用。直到唐朝时期,孙思邈通过对五石散进行研究,发现其毒害价值远远大于其药用价值,五石散才逐渐从药物转变为慢性毒药,从而被禁。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6)

禁食寒食散

随着孙思邈的发现和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寒食散对人的危害,历朝历代将寒食散列为禁药,不再允许人们非法买卖与使用。这一进步是值得欣慰的,但同时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无数才子佳人因寒食散而失去了一个健康正常的生活,墓中的王彬也因自己的这一不好的习惯害了女儿,也是令人惋惜。

千百年的历史中,对于五石散这一似正似邪的药物,我们都好像隔着一层纱在研究它,这次南京古墓的发掘和寒食散的发现,不仅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更揭开了那个时代一个痛苦的伤疤。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这个发现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寒食散就像现在的毒品,一旦沾染,便是无法回头。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我们百年后不会像王彬一样,因为害了女儿而被后人耻笑,我们应该远离这类药品。

考古发现父女合葬的墓,南京发掘父女同葬墓(7)

何宴

时代、文明、文化一直在发展,而这类药品的侵蚀却是始终存在,从魏晋到今天,从五石散到各种各样的其他药品,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沾惹。看到此,对于那些名垂青史的魏晋名流文人,心中不免更生一层叹息,即使作品流芳百世,生前声名远播,行事乖张放肆,但大半的原因不过是因为药物,若是听从本心,不知他们可会愿意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换这虚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