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名人明星得抑郁症康复案例(最该治疗的是父母)

名人明星得抑郁症康复案例(最该治疗的是父母)“她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嘲笑,回到家拿作业的时候,她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安慰她,告诉她没关系呢,还是指责她、辱骂她?”我问道。说她(他)突然自杀的父母,是多么不负责任啊!突然二字,足可以推理出以下信息:要么是他们长期的漠视,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有什么心理障碍跟父母倾诉也没用,所以选择什么烦恼都压抑在心里,积少成多,最终让作业事件,成为压垮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要么是他们长期的打压,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彻底否定自己活着的价值,对自己失望,对父母失望,对未来和这个世界绝望,所以才希望一死了之,到另一个世界寻找可能。“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上学时没有拿,老师批评了她,让她回家拿。她回家之后,从20多层跳下去了。”兄弟说道。我知道,兄弟了解的这些信息,也未必是真相。人,恐惧死亡是一种本能,当他(她)选择自杀的时候,必定经历了长期的压抑和绝望,怎么会突然自杀呢?

国家一级演员王迪,这个与杨丽萍一起登上春晚舞台共跳孔雀舞的天才,这个获得过舞蹈界两个最重要奖项荷花杯与桃李杯的男子,这个有着两个孩子的44岁中年男人,在抑郁症的长期折磨之下,从39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早在三个月前,一位兄弟告诉我,他同村发小的读初中的女儿,正是花一样的年龄,突然跳楼自杀了。

“小小的年纪,居然加了约死群。”兄弟叹息。

“促使她跳楼的导火索是什么?”我一阵心痛。

“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上学时没有拿,老师批评了她,让她回家拿。她回家之后,从20多层跳下去了。”兄弟说道。

我知道,兄弟了解的这些信息,也未必是真相。

人,恐惧死亡是一种本能,当他(她)选择自杀的时候,必定经历了长期的压抑和绝望,怎么会突然自杀呢?

说她(他)突然自杀的父母,是多么不负责任啊!突然二字,足可以推理出以下信息:要么是他们长期的漠视,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有什么心理障碍跟父母倾诉也没用,所以选择什么烦恼都压抑在心里,积少成多,最终让作业事件,成为压垮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要么是他们长期的打压,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彻底否定自己活着的价值,对自己失望,对父母失望,对未来和这个世界绝望,所以才希望一死了之,到另一个世界寻找可能。

“她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嘲笑,回到家拿作业的时候,她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安慰她,告诉她没关系呢,还是指责她、辱骂她?”我问道。

“这个不知道,我没听他们说。他们现在正在闹学校,让学校负责。”兄弟说道。

“我判断,让她下定决心跳楼的,不是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否则她就在学校跳楼了;或者从学校到家里,需要坐公交车,走几里路,如果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就能让她崩溃的话,她完全可以在路上结束自己的性命,何必走回家里呢?”

我脑海浮现一个哭哭啼啼埋头走路的小女孩,她在一个个红灯前停下,等绿灯亮起,足够安全的时候才通行;她沿着马路边沿,尽可能躲开路人的目光,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那颗破碎不堪的自尊心;迎面过来一个牵着大黑狗遛弯的老人,那大黑狗冲着她狂叫,她吓得连连后退,哭得更加委屈压抑。

她那样敏感,那样胆小,那些注意安全,但她最终在见到父母之后,在自家的小区里,纵身一跃,从二十多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她的父母,第一反应不是反省自己做父母的失职之处,而是去向学校追责,在赔偿问题上,像做生意一样讨价还价。

好可怜的孩子,好可恨的父母!!!

我那时候就想把自己的这些认知写出来,但我也担心那孩子的父母,看了我这样的文章,会情绪崩溃,会过度自责,像那个孩子一样,走入抑郁的魔怔中,那我创作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有很深的罪过了?

顾虑到这一点,我放弃了这篇文章的创作。

没想到,天才一般的舞王王迪,春晚舞台上被誉为“最美节目”表演者的这位国家一级演员,居然在44岁的年龄,也因为抑郁症跳楼了!再翻看王迪童年的资料信息,可以确认他童年的时候,也缺乏了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这促使我下定决心,写下本篇文章,尽管它肯定会刺疼很多人,尤其是刺痛很多本就被抑郁症孩子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父母,我依然也要将这篇文章写出来,请原谅我的残忍——我想阻止同类的惨烈悲剧,发生更多的家庭之中。

跳楼的王迪,和跳楼的那位小姑娘,我都不清楚他们走向抑郁的心理路程,能跟大家分享的有限。今天重点讲一个齐齐的案例,希望能帮到一些家里有抑郁症孩子的父母。

名人明星得抑郁症康复案例(最该治疗的是父母)(1)

1,

小齐初中的时候,经常是班级第一名。他考到本市的重点高中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分到了这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小齐父母也为这样的孩子骄傲,逢人便说自己儿子多么优秀,被分配到了重点班,未来一定会如何了不起。

亲戚朋友们见了小齐,也都拿这件事情夸奖小齐,这让小齐形成了错误的认知:所有人认可我,是因为我足够优秀,进了重点班。

重点班都是优中选优拼出来的,班级第一次考试,小齐感觉良好,但成绩出来后,他居然被排到了第12名。

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的第12名,已经很优秀了。

但从没有出过班级前5名的小齐,看到这个成绩后,却面红耳赤,心跳加速。

他想再次考入前5名,但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前10名的学生都很优秀、都很努力,自己想超过他们,好像没有可能,这让他沮丧,对自己的失望更深。

小齐假期回家,将自己的成绩告诉了父母。

“怎么考这么差?”父亲嗓门高了几度。

“你是不是分到重点班里,有点骄傲,没以前用功了?”母亲问道。

小齐本来就为这个成绩羞愧,听了父母的这番质疑,更加惶恐不安,担心父母不再像以前一样爱自己了,立刻向父母承诺道,“这次没发挥好,我下次一定考进前5名。”

小齐父母听了小齐的这个保证,心里才踏实下来,“好的,儿子加油!爸爸妈妈相信你!”

多么失败的一次沟通啊!

小齐面对新的挑战,心态不能适应时,他的父母反应居然比他还大,那究竟谁才是孩子呢?

此时,小齐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给小齐一个坚定的拥抱,在情感上给他以安全感后,再用理性分析告诉他,他能考这个成绩,已经很优秀了,父母依然为他骄傲,以帮助他重新建立对自己的自信。

当然,针对小齐觉得自己赶不上前10名学生的沮丧和不自信,还有个很重要的心态调解工作,我在后面会补充。

小齐父母的这种反应,加剧了小齐对考试名次的患得患失,导致他在第二次考试过程中,考到他最紧张的英语这门课程时,突然发烧了。

撑到考试结束,老师给小齐准了两天假,让他回家休养。

小齐父母看到儿子发烧,肯定心疼啊!照顾儿子的过程中,父亲不免又唠叨道,“早不发烧,晚不发烧,偏偏在考试时候发烧,真是倒霉啊!”

母亲立刻摸着小齐的脑袋说,“齐齐,你烧这两天,这次考不好也没关系,不要太担心成绩。”

这又是一次失败的沟通!

小齐的身体已经向他的父母发出求救的信号了,可惜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风险,直到齐齐发生自残行为时,他们才将自己的注意力从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转移到真正关心孩子身上。

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齐齐考到了30多名,老师考虑到他那次发烧的症状,也没有过多批评他,只以为他是发挥失常了。

第三次模拟考试的时候,齐齐又发烧了。

班主任很生气:你早不发烧,晚不发烧,每次都在考试期间发烧,这不是逃避考试吗?这不是糊弄老师吗?

这个时候,如果齐齐的父母或者班主任,有点心理学常识,都应该知道,齐齐的心理出问题了,这个发烧是心理疾病引发的考前应激反应。

这个时候,不管是老师,或者是齐齐的父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关注方向,真正从关注齐齐的身心健康出发,陪伴齐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齐齐依然不会走上自残自杀的绝路。

当班主任看到齐齐第三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就将齐齐请出了重点班。

齐齐被划入重点班的事情,一直是齐齐父母很看重的面子。他们出门会见亲戚朋友,别人都会说,“你们有福气了,儿子这么争气,考进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将来再考个北大清华,光宗耀祖,你们也等着享福!”

现在,齐齐被请出了重点班,这个事实,让齐齐的父母很愤怒,很崩溃。

尤其是齐齐的父亲,更是将这件事情当作全家人的奇耻大辱,他不仅没有及时安抚齐齐,反而愤怒地指责齐齐,“你让我们怎么见人?你让我们见人怎么说?”

齐齐被请出重点班,本就心里羞愤,害怕,再被父亲这一顿吼,陷入了极度的自我否定和自责情绪之中,就像被推入了深不见底的深渊,精神和意识一直向下跌落,跌落,却总也找不到抓手落定。

齐齐躲到卧室,一个人在屋子里陷入了无助和茫然,自责和愧疚,“我真没用啊,让爸爸妈妈这么失望。”

他越想越对自己失望,为了惩罚自己,他拿起一只小刀,在自己胳膊上划了一道。

这时候的他,哪里有勇气自杀啊?这一刀并不重,只是滑破了一点皮,有点轻微的渗血。即便是这个轻微的渗血,已经让小齐很恐惧了,他哭着尖叫了起来。

齐齐母亲推开房门,顺着小齐的目光,看到小齐胳膊上渗出的几点血迹,慌忙夺过小齐手中的小刀。

小齐的父亲却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想到前几次小齐考试前发烧的事情,自作聪明地怒火中烧,“装吧!装吧!平时不好好学习,考前装病,糊弄来糊弄去,把自己糊弄出重点班了!现在回到家里,还要装自杀,扮可怜,你知不知道,你糊弄的都是你自己的前程?!”

小齐被父亲的话激得气血上涌,“我没装病!每次发烧,医生都量的有体温,开的有药!!”

“还不承认是吧?你们老师都告诉我了,你考试前发烧,考试完立刻就没事了,这不是装病,是什么?你有这聪明,不用到学习上,却用到这些歪门邪道上,你想气死我跟你妈?!”小齐父亲吼道。

小齐委屈,憋闷,却又无言以对,他双眼瞪着父亲,突然觉得父亲好陌生,好遥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齐的母亲听到歪门邪道这四个字,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你说咱小齐,会不会真的被人用了歪门邪道,给诅咒了?”

小齐母亲的话,让小齐心里一怔,却让小齐的父亲如梦初醒,以为自己歪打正着,找到了祸根,“对啊!”

于是,小齐父母带着小齐到庙里跪拜,又找高人请了个护身符,这才将小齐送回了学校……

让小齐父母绝望的是,到了普通班的小齐,成绩依然不断下滑,最后他干脆不去学校了。

小齐第一次退学时,他爸爸给了他一个耳光,小齐从那之后,自残行为升级,“你们不是要惩罚我吗?你们都讨厌我,我干脆杀死我自己,你们这下开心了吧?”

一个好端端的家庭,一个聪明活泼、朝气蓬勃的孩子,就这样被慢慢毁掉了。

小齐是家中独子,小齐的父母表面上看,一直陪在小齐的身边,实际上呢,他们的心思不是陪伴孩子成长,而是在通过孩子的成长,给自己面子、给自己希望。

小齐在重点班考了第12名,沮丧不自信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情感上的支持,和理性客观地分析事实,最后再给予学习方法或者学习心态的引导和调整,这才是孩子需要的陪伴,也是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陪伴。

小齐父母的关注点,不在孩子本身的感受上,而在孩子没有考进前10名这件事情,会让自己没面子这件事情上,所以他们本质上没有接受这件事情,这就会加深小齐名次跌落这件事情的恐惧。

那句看似无害的“加油,爸爸妈妈相信你”,其实也是不负责任的鼓励方法——在小齐跌出前10名的时候,他们做了什么能帮助小齐进入前10名的事情?

他们什么也没做,仅仅凭着一句“加油,爸爸妈妈相信你们”这样轻飘飘的鼓励,就能让小齐脱胎换骨,考入前10名了?

如果小齐不够努力,他们这样说也许有用。

但是,小齐已经足够努力了啊!在他足够努力的时候,还达不到父母期望的高度,他当然会对自己失望了!这种失望之中,也带着无助。

2,

小齐是足够聪明的,也是足够勤奋的,不然他不会在初中的时候,常常拿到班级第一;否则他不会在市里的重点高中,考入了重点班;否则他不会在重点班里,考到12名这样的好成绩。

当他竭尽全力,也只能考到12名的时候,父母要做的,第一是接受和肯定,第二是支持和帮助。

重点班里,第12名和第2名的差异,往往不是孩子本身的素质差异,也不是老师关注多少的差异,而是孩子父母的差异。

这种差异,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方面,聚焦孩子感受和成长的父母,情绪相对稳定,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会更加稳定,也更有恒心。

父母的情绪稳定,关注焦点在孩子自身的感受和成长上,孩子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他们就会有相对稳定的心态,聚焦在自身的成长和学习上。

父母情绪大起大落,关注孩子成绩好坏给自己带来的面子问题,关注孩子成绩不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问题、影响到自己老年的生活质量问题(很多父母都不敢正视自己的这份私心,经常用“我都是为你好”来掩藏自己养育孩子的私心,这个我在后面会详细剖析),孩子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还要考虑如何应对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如何讨取父母的欢心,如何让父母安心,他活得当然比其他孩子累了。

第二,假期陪伴的质量,或者说家庭学习的氛围。

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高中教师或者大学教师。在孩子寒假、暑假或者其他假日的时候,都会陪着孩子学习,给孩子查漏补缺。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小学、初中文化水平,孩子放假了回家,遇到学习的难题,父母根本不可能帮他解决。

我认识一个朋友A,他说自己在进入高中之前,母亲已经将高一的数学、化学课本,让他在初三的暑假自学过了——如果他遇到不懂的,母亲随时可以给他辅导。

他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将高二的数理化课本全部学过了一遍——小齐遇到这样的孩子,成绩被挤到身后,不也是正常的吗?

第三,对初中、高中学习的战略性认知和指导。

比如小齐遇到小A这样的学生,是否就永远不可能超越他呢?不是的。

我退学两次,下定决心回村办初中复读之时,全班70人左右,我排名是50名之后,而全校能考入重点高中的,每年只有2-3人。

支撑我一定要考入重点高中的信念来源,有三个:(1),我父亲是坚定地支持我读书的,只要我愿意读书,他会无条件支持。(2)部分老师对我的信心和肯定,他们反复给我树立信念:你是最聪明的孩子,只要你用别人四分之一的努力,你就能考上重点高中。(3)中招考试要考的知识点,是有限的。我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点,一个个全部掌握,我就能考100分,别人再厉害,也只能与我并列第一。

这第三点认识,就是对初中、高中学习的战略性认知,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用这一点认知,后来帮助了很多因为攀比而陷入焦虑的学生。

比如小齐,当他考入重点班第12名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你以前都是班级前3名,这次考了12名,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肯定会有点失落,甚至会难过(情绪共鸣,理解孩子的情绪)。

重点班是全市的尖子生组成的,竞争肯定很强,你能在重点班里,考到这么好的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事实上的认同和肯定,给孩子安全感)。

那些考了重点班前10名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能是高中、大学老师,可能读过大学,不像爸妈只是初中文化,在你学习上也帮不到你什么(减轻孩子自责愧疚情绪,全面分析和认知问题)。

不过,高中的考试,要考的知识点是有限的,比如英语考试,就不会超过1000个单词,和那几种语法,对吧?只要你把所有单词都背会了,所有语法都掌握了,还怕考不过别人吗?数理化也一样,要考的知识点总是有限的,有数的,考试的作用是查漏补缺,你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不会,把他们补上了,跟别人的差距就减小了。等你到了高三,就很少学习新知识点了,大部分都是对高一高二知识的查漏补缺。你这么聪明,高一、高二被他们拉下一点,没有什么的;到了高三,等你把落下的知识点补全了,成绩肯定就上去了。”

这第三点认知,本质是把孩子关注的焦点,从与他人攀比名次、攀比面子上,聚焦到自身的学习上,聚焦到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上,等他把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还怕什么竞争对手?

当你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别人再厉害,也只能跟你并列第一。

所以,这第三点认知,是个非常厉害的认知,他帮助我克服了太多认知不足带来的焦虑,让我在落后的时候,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和成长,而非茫然和恐慌。

学习,成长,从来都只是自己的事情。

我回到初三复读,老师讲的物理化学听不懂,英语语法和课文听不懂,因为初二的知识点都没掌握啊!焦虑吗?无助吗?失望吗?这些有用吗?

既然中招考试的知识点是有数的,我怕什么?一点点啃,都能拾起来的!

我找到初二的数理化课本,重新看了一遍,遇到不懂的,就积极问老师,问同学,直到我将初二的知识点都掌握之后,初三数理化的知识,我就能读懂了。

就这样,第二个初三,我从班级50多名,慢慢爬到了10-20名。

虽然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但这也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肯定了自己的进步:我是对的,只要坚持努力将那些不懂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掌握得越多,我成绩进步得越快!

我不需要跟任何同学攀比,我不需要在意某一次考试的排名,我只需要通过考试检查我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然后将他们补起来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不再惧怕任何考试,甚至渴望老师们能够多多组织考试,让我将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一道道错题,全部现行出来,然后把它们当作小妖精,一个个降服。

名人明星得抑郁症康复案例(最该治疗的是父母)(2)

3,

小齐父亲跟我聊完小齐的事情,我很愤怒。他还认为是小齐的心理出问题了,希望我能帮帮小齐。

“小齐在重点班考到30多名时,你为什么愤怒?小齐不去上学时,你为什么打他?”我问小齐父亲。

“他成绩倒退,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他考不上好大学,将来怎么找到好工作?他将来没有好工作,怎么在这个社会生存?我这都是为他好!”小齐父亲辩解道。

“然后呢?”我接着问他。

“然后他一辈子就毁了啊!”小齐父亲继续逃避自己的内心。

“他一辈子毁了之后呢?”我问道,“他没办法赚钱养活自己,就要啃老,你就要养他一辈子,对吧?但你也会老去,也会有干不动的那天,到那个时候,你也需要你的孩子反过来赡养你,照顾你,对吧?但他若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可能照顾好你呢?这才是你内心深处,最为担心的,对吧?”

“我真没想过我自己——”小齐父亲还想辩解。

“你想让我帮小齐找到他自己,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身边最重要的风水。你是他父亲,是天天陪伴他的人,如果你都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我帮不了小齐。”我打断了他。

小齐父亲沉默了一下,“我真是为他好。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好之外,希望他能回报父母,也是正常的吧?”

“正常啊!这太天经地义了。父母生养孩子,恩比天大,希望孩子回报父母,再也正常不过。但觉得这不正常的,恰恰是你们这类父母,所以你们才会藏着掖着,张嘴闭嘴我都是为你好,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不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平等对话的机会。”我说道。

“你们不敢面对这份心思,更不敢在孩子面前承认这份心思,所以你们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孩子永远觉得欠你们的,孩子永远觉得欠你们的他永远还不完,他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反正还不完,那干脆摆烂吧,不还了。”我不客气地说道,“他已经尽了全力,考到重点高中,考到重点高中重点班的第12名,你们还觉得他不够好,你们还觉得他给你们丢脸了。既然拼尽全力,你们都觉得他在给你们丢脸,你们都还觉得他不够好,那他何必那么拼命讨好你们呢?他干脆退学了,看看谁更崩溃?看看你们逼着他学习,到底是为他好的成分多一些,还是为你们自己好的成分多一些?”

“好吧,我承认这一点。你抽个时间,我带他去拜访你,你跟他好好聊聊吧。”小齐父亲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不要带他来了,真正能治愈他的,只有你们和他自己。你真心想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积极自信,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停止对他的抱怨,放下对他的期望,真正去关注他这个人。只要你们有耐心,做到这一点,他就一定能走出来。”我说道。

“我们一直在努力这样做啊,没什么效果。”小齐父亲说道。

“你真的用心去做这件事情了吗?”我冷笑着反问他,“你的朋友圈里,发的都是你陪着儿子看医生的事迹;你的朋友圈里,都是你儿子又犯了什么错,你如何开导他的事情;你的朋友圈里,说的都是你儿子又打了一天游戏,你很无奈的事情。

你发这些的时候,是不是非常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做父母做得很称职,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看到别人给你们留言‘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别人给你们点赞,是不是内心的虚荣心,得到了一点点满足?

你拿那些事情炫耀自己做父母的努力和坚持,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等于向你们所有的亲戚朋友宣告,你的儿子很混蛋?你的儿子恨不懂事?你的儿子很自私?你的儿子不心疼父母?

你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的儿子再也不想出门,再也不敢出门,不想见任何人,彻底将自己封闭在家里,封闭在他自己的房间里,彻底与世隔绝,把自己的心灵,彻底放逐到一座荒岛之上,荒漠之中,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他多可怜,多无助?

你们担心他的状况越来越糟糕,你们担心他越来越自闭,你们担心他最终会跳楼自杀,可你们想过没有,导致这一切发生的,都是你的虚荣,你的自私,你的无知?!”

小齐父亲被我怼得哑口无言,却又幡然悔悟,“我真没想到这些,我真混蛋啊!”

我看到他面对了自己的自私与无知,心里的气也消了很多。我又担心他过于自责,小齐的抑郁症还没看好,我又把他怼抑郁了,那我的罪过就太大了!

于是,我立刻给他做心理疏导,“你敢承认这一点,就很有勇气,这让我十分确信,你能带着小齐,走出他的心病。”

“真的?!”小齐父亲惊喜起来,却不敢置信。

“真的。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立刻删掉朋友圈里所有不利于你儿子声誉的信息,如果你太太发的也有类似的信息,都要全部删除。相信你儿子那么聪明,看到这个动作,心中对你们的敌意和仇视,就会放下很多。”我给出第一条建议。

“然后,你跟你太太,都认认真真想想你儿子曾经带给你们的快乐,这些还都必须与他的学习和成绩没有任何关系,并把它们写下来,发到朋友圈里,让所有人都知道,是你儿子带给你们这个家更多快乐,更多希望。

放下他退学带给你们的焦虑,放弃对他未来的担心,那些都太遥远。你们关注他的现在,关注他每一天的当下,每天都总结两到三点他的进步,发到朋友圈里,让所有人知道,你们正在因为你们儿子的改变,越来越骄傲,越来越爱他。”

“他每天都把自己关进屋子里,也不跟我们说话,哪有进步啊?”小齐父亲为难了。

“那还是你耐心不够,太关注结果了。”我给他开拓思路,“比如,他以前摔过东西,今天没有摔东西,是不是进步?但你不能说他今天没摔东西,这等于让大家知道他有摔东西的恶习。你可以含蓄地夸他‘儿子今天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很好,这是巨大的进步,我们为他感到高兴。’

当然,他原来每天摔两次,今天摔了一次,也是进步,你也可以这样夸他。只要你足够细心,有足够的耐心,你总能找到他身上每天的不同之处。”我说道。

“我明白了。陈老师你接着说。”小齐父亲打开了思路。

“同时,你们要反省自己作为父母,哪些行为是自私的,要承认小齐能考到重点班的第12名,乃至第30名,都十分了不起了,因为你们连重点高中都没读过;也要承认自己为了面子,忽略了小齐内心的感受,对他的情绪关注不够,爱护不够,帮助不够,让他受到挫折的时候,不仅在你们这里没有找到鼓励和支持,还被你们进一步打击,让他内心的挫折感更严重,所以才更加的患得患失。你们要把这个写出来,交给小齐看,你们写得越真诚,自我反省越深刻,对他的帮助就越大。因为小齐很聪明,当他看到你们的真诚,看到你们真正地理解他、关心他了,他才可能再度信任你们,慢慢向你们打开心扉。”我说道,“如果你们有这个勇气,这些写给他的同时,也可以发到朋友圈里,让更多亲戚朋友去理解小齐,同情小齐,支持小齐,而不是谴责小齐,讨厌小齐,他就敢出去见人了。”

“我可以发朋友圈!”小齐父亲立刻说道,“是我们的无知和四处抱怨,败坏了我儿子的名声,让他没脸出去见人的,我应该为这个事情负责。”

……

小齐早就删除了他父母的微信,也删除了许多苦口婆心劝他好好学习、听父母话的亲人的微信,所以小齐父母做的这些努力,他并没有直接看到,也没有任何反应。

三天后,小齐父亲联系我,“陈老师,我朋友圈也发了,信也给塞进他屋子里,他没反应啊!”

“他从正常走向抑郁,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你居然想三天就见效果?如果你没有这个细心和耐心,我劝你放弃吧,不是他没救,是你没救了。”我不客气地批评他。

又过了几天,小齐一个长久不联系的同学小凯,突然在周末给小齐留言了,“小健,我才知道你爸妈那么自私。希望你振作起来,早日回到学校。”

小齐看到这个留言,脸红耳赤,以为父母又在外面说他坏话,内心再度暴躁起来,恶狠狠地回复道,“不去上学了,我就是要气死他们。”

“他们已经知道错了,你就原谅他们吧。好久不见你了,我在学校等你。”小凯是小齐的好友,后来听说小齐得了精神病,又知道他拿刀割过自己的手臂,都不敢跟小齐玩了。

小齐看到有人还在关心自己,期待自己回到学校,内心有点温暖,但还是狠狠地说道,“他们做父母的,什么时候错过?什么都是我的错,他们正确,他们光荣,他们伟大,就我不争气,给他们丢脸了。我倒是想看看,等我死了,他们能活成什么样?”

“没有啊,我爸让我看你父母发的朋友圈了,你没看到吗?”小凯疑惑了。

“我把他们删除了。你拍照片给我看看。”几个月了,小齐第一次对父母说了什么,有了兴趣。

然后,小齐看到了这封长信:

“……我们的儿子考过全班第一,也考过全校第一,可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又拿过什么第一呢?是人品上的第一,还是工作成绩上的第一,还是赚钱能力的第一?

我们把自己没有实现过的成绩,我们把自己没有满足过的虚荣,我们把自己对人生的遗憾,都寄托在他的身上,美其名曰为了他的前程,心安理得地让他为我们的虚荣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他放假回到家里,自己躲在书房看书学习,我却在玩手机,他妈妈经常在看电视,有我们这样的没有做好榜样的爸爸妈妈,他还能考到重点高中,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啊!他的自律精神,值得我跟他妈妈学习,我想以后我也要在空闲的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少玩手机。

他考进了重点班,我们为他高兴,可我更高兴的是,我可以在朋友中吹牛了,可以因为儿子的成绩,得到亲戚朋友们的羡慕和尊重,让他们都觉得我教子有方,好给自己脸上贴金……

所以,他在重点班里,竭尽全力考到前15名后,我忽略了他的这个努力,忽略了他那个时候的沮丧,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没有赞扬他,没有肯定他,也不懂得怎么帮他找方法进步,只是想到朋友们问我他的成绩时,我如果说没有进入前10名,我会多么地丢脸!我真的好自私啊,我真的对我的齐齐关心不够……

我更没有意识到,我那句轻飘飘的加油,那句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爸爸相信你’,会给我的儿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压力,让他对考试这件事情,患得患失,忧虑重重,最终对考试形成了心理抵触。我儿子在考前发高烧的时候,我居然最关心的不是他的身体健康,而是这会不会影响到他的考试排名,我真的太自私了,我对不起我儿子啊……

我过多的指责,我过多的索求,让我儿子忘了他是多么优秀的一个孩子,甚至因为内心的愧疚和自责,因为觉得对不起我们这样差劲的父母,而自己惩罚自己。可恨的是,我没有看懂我儿子的这份孝心,还指责他是演戏给我看,让亲戚朋友们都误解了我的儿子,把他看做自暴自弃、无理取闹的坏孩子——他要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有罪啊!

儿子,你没有病啊,有病的一直是爸爸妈妈啊!可恨的是,我们一直不知道自己有病,一直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认为我们都是为了你好,认为我们就是懂得比你多,所以我们才粗暴地对你的学习和成长,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可我们根本没有认真反思一下:如果我们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我们活了大半辈子,还是这么平庸?

儿子,都说父母是底片,儿女是相片,爸爸病了这么久,有这么多问题,你还能这么优秀,在过去取得过那么多的成绩,你不容易啊!是爸爸对不起你啊!

儿子,爸爸以前晒朋友圈,说带你看病,为你花钱,居然只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点赞和认可,你说爸爸可怜不可怜?我为了获得他人的点赞和认可,将你的丑事公布在朋友圈,让你没脸见人,你说爸爸可恨不可恨?儿子,真的是爸爸错了啊,你一直都很好,是爸爸一直病了,却没有去看病,这才让你无所适从,你一定很茫然,很无助吧?

……

儿子,爸爸真的知道自己错了,我真的很想改过,我不会再要求你能考出什么好成绩,我也不求你以后多么优秀,我也知道自己没本事带你去更远的地方,我只想你带着爸爸,再回到以前我们快快乐乐的日子,你愿意给爸爸这个机会吗?

儿子,看到爸爸把你害成今天的模样,爸爸好无助啊!你愿意帮帮爸爸吗?”

……

全文完。

附后:

去年,一位网友联系我,说他的外甥已经出现幻听的症状,想让我给他做个心理辅导。他说这个孩子,在初中的时候非常优秀,老师们都夸他是北大清华的料子,可惜到了高中之后,谈了一场恋爱,被女孩提出分手后,学习成绩就不断下滑,最后出现了精神问题。

比如下课的时候,要做课间操,同学们都走出教室了,他还坐在座位上。老师让他出去,他说某某老师对他说了,让他坐在座位上不要动——而这个某某,那天就没有出现在那间教室。

我告诉这位做舅舅的网友,到了他这个程度,除非长期相处的、能够让他充分信任,否则我根本帮不了他。

交流之后发现,这孩子的童年,也是跟母亲长期分开,是寄居在姥姥家的。他父母都是上班族,后来也曾经跟着父母一段时间,他父母上班走的时候,就把他一个人反锁在家里,让他自己看书,看电视。

而他成绩最突出、被老师们评价为北大清华苗子的那两年,也正是她的母亲因为工作调动,回到了他读初中的城市,能够较多地陪伴他的那两年。

他读高中的时候,他的母亲再次因为工作调动,离开四川,去了青海。

这段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的情感经历,应该是他在高中谈恋爱的诱因。

成绩上的优秀,个性上的独特,让他赢得了女孩的青睐,但他缺乏与人打交道的情商和经验,所以等那女孩真正靠近他后,又退却了。

这等于再一次的得而复失,被最爱的人抛弃,被最爱的人否定,这种挫败带来的无力感,无助感,让他对自己失望,对未来迷茫,对生活厌倦。

他后来又喜欢上一个女孩,鼓足勇气给那个女孩写了封情书,谁知道那女孩把情书交给了老师,老师拿着这封情书又羞辱了他,这个时候,他的幻觉第一次出现了,“是她告诉我,她喜欢我的。她说只要我给她写封情书,她就答应我。”

也许,这个幻觉出现在他写情书之前,他真的听到这女孩这样对他说了。

也许,这个幻觉出现在老师批评他之后,他太自卑了,没勇气面对这一切,所以幻化出来一个人,为自己的错误顶罪,埋单。

这样的孩子,太聪明,太敏感,也太自卑,只有当他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一切的时候,那个幻听才会消失,那个“自我”才能觉醒。

最终,这个孩子没有听从他舅舅的建议找我,我也因为生存和事业的原因,没有放下一切去尝试着帮助这个孩子。

之前,我帮助过两个重度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勇敢地走向阳光和生活,也在其中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经验,都分享在这篇文章里了。

第一个是2007年前后,这女孩父母信了邪教,这女孩因为长相出众,被那教主看上,哄骗她父母将她献身给教主,让他们一家沾沾“仙气”。这女孩哥哥还算清醒,提前把父母的计划告诉了她,她立刻辍学,逃到了上海。在上海一个大学的超市,工作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个大学生,谈了一段恋爱,本以为人生有了依靠,可那大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后,就跟她提出了分手。家人把她向火坑里推,初恋无情把她抛弃,所有她信任的人,都抛弃了她,这让她崩溃,绝望,愤懑,因此自杀过两次。

我帮助她走出来的关键,就是帮她树立起信念:她很好,值得很多人真心对待,她也一定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我将几个积极向上、真诚善良的同学朋友,介绍给她认识,让她确信这世间还有许多人,愿意坚守着内心的善良,愿意对朋友们肝胆相照。

几个月后,她就慢慢走出那种无望、无助的状态了。

第二个是2014年前后,一个乡镇的大姐将家里的所有积蓄30万,都放在一个投资担保公司,结果这公司崩溃,她一分钱没拿回来,连累儿子也没结成婚,这让她和她老公,都陷入深度抑郁之中,她陷入自责,觉得人生无望;她老公经常抱怨她,气得不去上班,也不吃饭,两人关系降到了冰点。

我教她如何获得老公原谅,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个故事我也写成文章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亏掉全部家产,害没大孙子,她这样完成自我救赎》)

这篇文章,我查询了网上关于抑郁症的许多案例,也结合了自己的部分咨询经验,真实还原了一个抑郁症患者前期的心路历程,至于最后齐齐爸爸自我反省、并恳请齐齐原谅的部分,则是我虚构的,是我站在齐齐爸爸的角度,对齐齐们做出的一次深刻自我批评和反省。

而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齐齐爸爸们,要么没有自我反省的勇气,要么是已经没了再去挽救齐齐们的机会……

敬请点赞,点个在看,或者转发分享给你身边可能需要的朋友,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