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祛湿喝什么汤最好(夏季养生当养气血)
清暑祛湿喝什么汤最好(夏季养生当养气血)究其原因啊,主要是由于暑夏不仅闷热,湿气还重,湿困脾胃,脾不升、胃不降,脾胃浑浑噩噩地转运不起来,人怎么会有食欲呢?此外,一到夏季,整个人也开始胃口不佳,即便是到了饭点,也毫无食欲。中医认为,暑性炎热升散,容易损耗我们体内的气血津液。因此,为暑邪所伤的人群大都伴有高热烦躁,汗出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状。我们在大量出汗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损伤体内的津液,须知,汗液本就隶属于津液的范畴,由津液所化生。加上气随汗出而外泄,继而又导致气虚,出现头晕气短,神疲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症。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你去看前些年每年都有举办各式各样的马拉松比赛,参加的人是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来自社会各界的非专业选手,于是乎,几乎每年都会听到、看到说有人马拉松跑到一半就倒地不起的新闻,其实就是大汗淋漓,气血津液俱损而致极度亏虚所致。
今年全国持续高温已经30多天,全国各地出现热射病,有的人还因为热射病失去了性命。
热死个人,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热射病是啥?说白了,就中暑的升级版。
暑,为夏季的主气,属六气之一。暑邪致病,虽纯属外因,但暑邪大都只是对正气虚弱的人群不友好。所以你去看,同样是在持续高温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有的人容易中暑,有的人却没事,就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为何会有中暑的症状呢?
中医认为,暑性炎热升散,容易损耗我们体内的气血津液。因此,为暑邪所伤的人群大都伴有高热烦躁,汗出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状。
我们在大量出汗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损伤体内的津液,须知,汗液本就隶属于津液的范畴,由津液所化生。加上气随汗出而外泄,继而又导致气虚,出现头晕气短,神疲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症。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你去看前些年每年都有举办各式各样的马拉松比赛,参加的人是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来自社会各界的非专业选手,于是乎,几乎每年都会听到、看到说有人马拉松跑到一半就倒地不起的新闻,其实就是大汗淋漓,气血津液俱损而致极度亏虚所致。
此外,一到夏季,整个人也开始胃口不佳,即便是到了饭点,也毫无食欲。
究其原因啊,主要是由于暑夏不仅闷热,湿气还重,湿困脾胃,脾不升、胃不降,脾胃浑浑噩噩地转运不起来,人怎么会有食欲呢?
因此,清热、祛湿无疑是夏季的主旋律。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张既能清暑热,又可祛湿浊,兼可健脾胃的方子——清暑益气汤,出自李东桓的《脾胃论》。
清暑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葛根、升麻、当归、麦冬、五味子、黄柏、苍术、泽泻、陈皮、青皮、六神曲、甘草。
健脾升阳:黄芪、人参、白术、葛根、升麻黄芪是方中的君药,放在这里主要有两大作用:
首先是健脾益气,黄芪味甘温,主入脾、肺经,既善补益脾肺之气,有“补气之长”的美称,但凡是脾肺气虚者,皆可选用黄芪来改善。
再来,黄芪又善升举阳气,其补气之中,兼具升发外达之性以助脾胃升举清阳之气。头目得清阳之气濡养,自当耳聪目明,头晕、疲倦、乏力之症自然也得以缓解。
《名医别录》:“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
《本草纲目》:“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黄芪
接下来的人参、白术是协助黄芪健运脾胃的。
为何需要健运脾胃?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健运。
说的是,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我们吃下去的水谷腐熟消化,脾将经胃消化过后的水谷精微转运到五脏六腑,以供营养支持。
若是中焦不通,脾胃健运失司,五脏六腑营养不得,脾为后天之本,后天有失,损及先天,所以你去看,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大都看上去比较羸弱,那又何谈正气存内?
再者,脾为生痰之源。水谷精微转运不出去,只能淤积于内,久郁生热,灼伤津液,酿生湿浊,炼而为痰。湿性黏腻,所以,脾虚的人看上去也大都无精打采的。
此外,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司,气血生化有碍,气血不足,又何以催生正气?
人参主入脾经,善补脾调中,鼓舞脾气,脾胃健运,则精微输布有序,五脏六腑得精微濡养,体内气血津液充足,是故,人参为益气健脾之要药。
然而,提及人参,很多人马上就会有“人参大热,服用之后容易上火”的认知误区,
你可以去翻一下《中国药典》,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人参性微温。
所以,若是适量服用,并不用担心会有上火的问题。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人参
白术味甘性温,专入脾、胃经,
既善益气和中,健运脾胃,为治疗脾虚诸证之要药;
其温通苦燥之性兼可燥湿利水,化解脾胃中的痰湿,为治疗痰湿、水肿之良药。
简单讲,但凡是脾胃虚弱的问题,用上一些白术准没错。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白术
葛根、升麻用在这里主要是辅助黄芪升举阳气的。
葛根味甘、辛,性凉,主入脾、胃经,其性轻扬升散,尤善透发,
不仅功善透发表邪,而治邪入肌表腠理所致的头痛、麻疹等症;
还可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治热病伤津所致的口干舌燥、内热消渴等问题。
《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根
升麻,正如其名,以“升”为主,
其味辛、苦,性寒,主入脾、胃经,轻浮上行,辛能行而升散,苦能降而清泄。
既能升散发表,解毒透疹,多用于风热头痛、口舌生疮、麻疹不透诸症;
又能引清阳之气上升而多治气虚下陷等症。
《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
《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升麻
养血敛阴:当归、麦冬、五味子当归以补血的功效而闻名于中药界,
其味甘而重,功专补血,但凡是血虚的人群,都可以选用当归来改善。是故,前人素来便有“十方九归”的说法,说的是补血的方子,十之八九都会用到当归。
不仅如此,当归辛香而散,长于行血,一边补,一边通,行中有补,补中有散,诚为血中圣药。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
当归
麦冬味甘而微苦,性微寒,主入心经,即善滋养心液,清心除烦而清利上焦头目;
又入胃经,功善养胃生津,清泻胃火,胃经连着口腔,是故麦冬亦可改善口舌生疮之症。
《本草正义》:“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
麦冬
五味子,正如其名,五味俱全,然,其酸性最甚,甘味次之。
中医认为,酸善收敛固涩,甘可补益,是故,五味子长于收敛阴液,兼可生津润燥止渴。
简单讲,五味子就像是一尊金钟罩一般,牢牢地把我们补益的津液固摄在身体中,使整个方子补中有守。
《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日华子本草》:"止渴,除烦热。"
五味子
燥湿利水:黄柏、苍术、泽泻养益完气血,接下来当把体内的湿热给清一清了,
这里用到的黄柏、苍术是一个清热燥湿的基础方——二妙散。
其中,黄柏味苦而寒,入肾、膀胱、大肠经,
苦善降泄,寒可清热,是故,黄柏尤善清泄下焦湿热。
《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主治秘诀》:“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黄柏
苍术,和我们上文所提到的白术功效相似,主入脾、胃经,功善健脾燥湿,
然,白术偏于健脾,苍术长于燥湿,
于内,可化湿浊之郁;
于外,能散风湿之邪。
但凡湿邪为病者,不论表里上下,皆可选用。
《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
《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
苍术
泽泻甘淡渗利,性寒清泄,入肾、膀胱经,
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泻肾与膀胱之热,泻相火,以保真阴,可将黄柏、苍术所化解的湿热从小便而出,排出体外。
《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泽泻
理气和胃:陈皮、青皮、六神曲、甘草陈皮,想必大家早已不陌生,不论是喝茶、还是煮粥、或是煲汤,都会有人习惯性地加一点陈皮,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药食两用之佳品了。
然而,可能有人会问,陈皮是橘子皮吗?
是,也不是。
须知,陈皮的陈,乃陈久之意,因此,陈皮即指久置的橘皮,一般来说,保存三至五年的橘皮方可称为陈皮,药效也最佳。
陈皮辛温而燥,既善化痰,又长于行气,为治疗气滞痰阻湿停之常用药。
此外,方中药材大都滋腻,陈皮放在这里还有解腻的功效。
《本草纲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陈皮
青皮,同陈皮的功效相近,然,其气峻烈,沉降下行,主入肝、胆气分,尤善破气消滞;
此外,青皮还入胃经,可消食积痰滞等症。
《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青皮
六神曲,也称为神曲,主要是由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
其味甘而不壅,味辛微散,主入脾、胃经,既善消食化积,又可健脾益胃。
六神曲
最后用了一味甘草,用来调和诸药,以免脾胃正气受损。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