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问题谈判历程(1982年香港问题谈判)
香港问题谈判历程(1982年香港问题谈判)1840年6月,伴随着虎门燃起的熊熊硝烟,4000名英军搭乘着47艘舰船围聚到广东珠江口外,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王朝封锁200多年的大门。1982年香港回归谈判,英方究竟制定了什么野心计划?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又进行了怎样激烈的交锋?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然而一坐上谈判桌,英方步步紧逼的发声,却犹如一记记拳头打在棉花上。邓小平非但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字字铿锵、霸气反击,一句话便把撒切尔夫人怼得哑口无言。经过两个小时的谈判,原本精明强干、光彩夺目的撒切尔夫人,仿佛沦为了“斗败的公鸡”。她垂头丧气的出现在一众记者面前,甚至因为精神恍惚,重重摔倒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阶梯前。
一袭蓝底红点丝质连衣裙,脚蹬黑色高跟鞋,金色秀发梳成标志性的头盔式发型,珍珠耳环搭配一条珍珠项链。
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雍容优雅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这样来势汹汹地走进了中国人民大会堂,准备与邓小平会面,展开有关香港回归的谈判。
彼时的英国,刚刚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中,以1:10的伤亡比战胜阿根廷,从而保住了这块重要殖民地。因此,带着胜利的余威,撒切尔夫人是胜券在握,对维持香港统治权一事,势在必得。只可惜,事与愿违。
临行之前,英国政府智囊团就跟准备辩论赛一般,做了大量功课,甚至分级划分了三条底线,以便用于讨价还价。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
然而一坐上谈判桌,英方步步紧逼的发声,却犹如一记记拳头打在棉花上。邓小平非但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字字铿锵、霸气反击,一句话便把撒切尔夫人怼得哑口无言。
经过两个小时的谈判,原本精明强干、光彩夺目的撒切尔夫人,仿佛沦为了“斗败的公鸡”。她垂头丧气的出现在一众记者面前,甚至因为精神恍惚,重重摔倒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阶梯前。
1982年香港回归谈判,英方究竟制定了什么野心计划?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又进行了怎样激烈的交锋?
百年租期临近,香港风云骤起1840年6月,伴随着虎门燃起的熊熊硝烟,4000名英军搭乘着47艘舰船围聚到广东珠江口外,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王朝封锁200多年的大门。
林则徐虎门销烟
此时的清朝,早已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思想禁锢、国防空虚、军备废弛,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统治阶级愈演愈烈的腐败与剥削,更是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内忧外患之下,清军是溃不成军、节节败退。而百姓自发组成的武装队伍,虽英勇滞缓了英军侵略的步伐,但面对悬殊的武力装备差距,最终还是没能挽救民族危亡。
1842年8月29日,眼看着英军舰船已然大张旗鼓地驶进了南京下关江面,还扬言要进攻南京城,清朝统治者终是扛不住了。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他们决定妥协退让、委曲求全,正式签署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南京条约》中,英国共向清政府提出了13项侵略条款,而其中赫然排在首位的正是——“割让香港岛”。至此,原本作为“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香港,落入了英国人之手。
从1842年到1997年,中国香港被英国殖民了155年之久。这期间,英国政府对占据香港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欺压与剥削。中国人没有平等的公民权,没有最低工资、疾病补助、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就连福利待遇上都与洋人天差地别。
例如做信差,洋人的月薪是1000块,中国人却只能领到三四十块钱。英国殖民时期,在港中国人无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与此同时,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也是毋庸置疑的。英国入侵前,香港也只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之后,港英当局修马路、建码头,引入资本开设大量工厂和洋行,让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了起来。
更关键的是,凭借港阔水深、位居“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列的优势,香港的对外贸易更是蒸蒸日上,吸引了大量海外资本疯狂涌入。就这样,香港逐渐成为了享誉国际的世界金融中心,一度被誉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
而随着香港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英国对香港的占有欲也日益壮大。或是因为心知肚明,殖民行径名不正、言不顺,只要一有机会,英国就会想方设法地强调“主权”。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于《北京条约》中再度明确“将九龙半岛以南区域,尽数划分给英国”。
之后的1898年6月9日,清政府第三次被强迫签署下关于割让香港岛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了整个香港版图,租期为99年。
一晃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此时的英国已是今非昔比。随着二战结束,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英国占领的殖民地接连独立。曾经的那个“日不落帝国”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实力骤降、百废待兴的“二流”国家,而且迟迟没能恢复元气。
正因如此,英国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香港这个,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布局。早在1974年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访华时,他就曾试图延长香港租期,不过被毛主席三言两语应付了过去。
毛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毛主席特意指着刚满70岁的邓小平说:
“香港问题是你们的事情了”。这大致标志着,实现香港回归的重担,正式落到了邓小平的肩膀上。
相应的,应该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英国方面就开始仔细筹划起了,关于如何才能继续占有香港的野心计划。
中英正式谈判,钢铁强强交锋1982年9月22日下午1点20分,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夫妇等重要人士的迎接之下,慢慢踏上中国国土,她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
撒切尔夫人原名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她的父亲阿尔弗瑞德在镇上经营着一间杂货店,但却异常热衷地方政治,后来曾先后担任镇议员、镇财政委员会主席和镇长等职。
撒切尔夫人的少女时期,恰好与二战高度重合。受世界大战和大国博弈的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再加上父亲的耳濡目染,撒切尔夫人也逐渐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野心。
早在18岁那年,撒切尔夫人就曾立下了“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这样的豪言壮语。大学期间,她便担任了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工作后,她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参加保守党会议、辩论和群众大会上,薪水的大头也都划为参加政治活动的经费。就连怀孕期间,她都夜以继日的苦学法律,只因律师资格证是竞选议员时的优质加分项。
凭借着这股执着与冲劲,1975年2月,时年50岁的撒切尔夫人便以压倒性优势,正式成为了保守党党魁。1979年5月3日,随着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撒切尔夫人更是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书写传奇。
上台之后,撒切尔夫人一直都在奉行那句“你可以改变立场,但我决不妥协”。而她精明强干、作风强硬的铁腕执政风格,也让撒切尔夫人拥有了政坛“铁娘子”的别名,总之就是全球公认的不好对付的对象。
然而,正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要知道,邓小平可是毛主席口中的“钢铁公司”。邓小平虽然时常面带微笑、看上去和蔼可亲,但一旦面临国家主权等关键问题,他就会尽显“钢铁公司”的强硬本色。
例如1992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消除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中国决定与韩国正式建交。此消息传开以后,与韩国势如水火的朝鲜异常震怒。金日成指责中国当初“抗美援朝”是假、“保家卫国”是真,并扬言要在中国台北设立办事处来施以报复。
金日成
后来与邓小平交涉此事时,金日成甚至直言表示“要与中国的敌人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听完此话后,邓小平没有再顾及两国的情面,直接强硬放话:
“你们要是和台湾建交,那么中朝断交”。
借用撒切尔夫人私人秘书鲍威尔的评价,邓小平就是“精明过人、头脑清晰、很有主见、直言不讳,非常坦率和直接,几乎完全不管外交上谨慎圆滑那一套。”
正因如此,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针对香港回归问题的这场谈判,完全就是“钢与铁”的正面交锋、强强对决。
9月24日上午9点,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式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双方坐下之后,根本没有半句客套话,直接就切入了主题。颇有种棋逢对手的感觉,火药味十足。
事实上,早在这年6月马岛战役尘埃落定以后,撒切尔夫人便马不停蹄地亲自着手起了中英谈判的准备。在政府智囊团的出谋划策之下,最终制定出了开头提到的“三条底线”。
撒切尔夫人
首先,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搬出清政府曾签署的三份不平等条约,让中国承认英国对香港的“主权”。
其次,退一步把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但作为交换,英国需要保留对香港的长期治理权,即“以主权换治权”。
最后,倘若前两点都没能谈下来,就设法让香港自治。俗话说就是,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这样一来,英国还是能够凭借此前一个半世纪殖民的历史优势,继续在香港牟利。
源于充分的前期准备,撒切尔夫人先发制人,直接搬出了《南京条约》等3份不平等条约,声称英国管制香港是“有凭有据、合法合规”的。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还特意强调称,倘若失去英国人的统治,香港不仅会丧失如今的繁荣,还将面临内部暴乱。说得好似,英国就是香港的心脏与血液一般,离了就活不下去,简直夸张至极。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
挺长一段时间里,撒切尔夫人是步步紧逼、层层推进,试图帮中国分析清楚利弊得失,从而将香港治理权牢牢拽在手里。
相比起撒切尔夫人的锋芒毕露,邓小平却不动如山。直到听完一番软硬兼施的“个人脱口秀”后,他才铿锵有力地回应到: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短短一句话,可谓态度坚决,直截了当。邓小平直接让撒切尔夫人的长篇大论沦为无用之功,他斩钉截铁地告诉英方:中国政府主意已定,必然会在1997年6月30日、即99年租约到期之时,收回香港全部主权,英国绝无半点讨价还价的可能。
铁娘子尝败绩,最终铩羽而归面对邓小平坚毅的态度,一时间,撒切尔夫人被怼得哑口无言。当然,作为见惯大风大浪的铁腕女强人,撒切尔夫人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既然好言相劝你不听,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邓小平
如前面所提到的,此时的英国刚刚打完一场胜仗。1982年4月2日,为了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的领土归属权,英国与阿根廷在马岛及附近海域爆发了一场热战。英军出动了118艘舰船、270架飞机和9000名士兵,迎战派出22艘舰船、370架飞机和1.3万部队的阿根廷。
经过近一个半月的激烈斗争,随着军队弹尽粮绝、重型武器实在难以继续供应,阿根廷宣布放弃抵抗,英军由此大获全胜。
相信不少人都会认为,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联合国五常之一,打一个军事实力落后甚远的阿根廷,都打得这么困难,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空间。但对于英国、尤其撒切尔夫人而言,其却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1979年上台以后,尽管撒切尔夫人雄心勃勃,一连推行了非常多新政策,试图尽快将英国拽出经济衰退的泥潭,只可惜成效甚微。受此影响,撒切尔夫人的口碑和支持率也出现了下滑。
直到马岛战役的爆发。作为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马岛战役的胜利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英国宝刀未来,同时也满足了大量英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
得益于此,撒切尔夫人的国民支持率开始大幅回升,她也因此以绝对性优势,在1983年换届选举当中成功连任。
可以说,1982年访华期间,正值撒切尔夫人的一个事业巅峰期。她信心倍增,一度达到了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程度。
在被邓小平一句话点名“香港回归、已成定局”后,羞愤交加的撒切尔夫人不甘示弱,直接甩出英国取得马岛大捷的消息,并言辞辛辣的威胁表示:如果有必要,英国海军不介意远渡重洋,以暴力手段保留对香港的管辖统治权。
要知道,就在1982年1月,邓小平就已经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确保只有一个中国以及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让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相应的,香港特区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以及地区民众的私人财产、房屋土地所有权、外国人与华侨的投资等方方面面,都将一如既往的受到法律保护。
很显然,为了保障香港同胞的实际利益,中国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底线之上,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而在香港扎根发展的英国人、英国企业,他们的权益也得到了充分的照顾。
可谁曾想“人心不足蛇吞象”,撒切尔夫人竟然公开发起武力威胁,扬言就算大举出兵、挑起热战,也要继续侵占香港这片属于中国的领土。
当然,撒切尔夫人的嚣张狂妄,放到邓小平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见邓小平不怒反笑,毫不留情地回应:
“中国人现在穷是穷了点,但在战场上可不怕死。”
撒切尔夫人一听,气焰瞬间灭了大半,脸色骤变。她自己也心知肚明,早在50年代初,中国还百废待兴、一穷二白之时,中国军队就以一己之力重创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战斗力之强无疑令人望而生畏。更何况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坐拥两弹一星的核大国了,军事实力跟好欺负的阿根廷可不是一个等级。
眼看着连武力威胁这张最大底牌,都毫无作用,撒切尔夫人是真的理屈词穷了。也就在气氛陷入凝固,谈判结果呼之欲出之时,邓小平突然霸气开口:
“如果我们根本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换而言之,倘若英国政府再执迷不悟,硬是要非法侵占中国香港的主权。中国也不介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99年租期到期之前,就动用武力收回香港。
邓小平的最后一击,让撒切尔夫人遭受了莫大的刺激,她的威风扫地,彻底无力再继续交锋了。
就这样,谈判进行两个小时以后,在海内外媒体的翘首以盼当中,福建厅的大门缓缓打开,撒切尔夫人失魂落魄的走了出来。这位昔日精明干练的铁娘子,拒绝接受媒体采访,急匆匆想要离开。结果下到最后几阶楼梯时,因为精神恍惚,她一脚踩空、踩空重重摔倒在平地上。
撒切尔夫人摔倒画面
虽然撒切尔夫人没有因此受伤,但这个尴尬的名场面却被传播到了全世界,大家纷纷调侃,撒切尔夫人是被邓小平彻底震懵了。
此后2年间的22轮谈判中,英国政府死性不改,先后提出了“让香港完全自治”、“同意英军在香港驻军”、“英国人员可以在未来香港特区政府中担任文职最高职位”等贪婪要求。不过都被邓小平毫不留情的一一驳回,正如邓公一如既往的指示一样——“在主权问题上一分一毫也不能让”。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然后在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历经百年沧桑,香港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回归
无论是香港回归,还是此前的抗美援朝、重返联合国等事件,这些辉煌的节点,都是一代代领导人、军人战士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大家团结一心、坚定不移的守卫着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尊严,中国才得以日益强大,巍峨屹立于世界舞台。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记转赞评加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