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五分类crp多久出结果(血常规和CRP的结果说明什么)
血常规五分类crp多久出结果(血常规和CRP的结果说明什么)一,判断是否有炎症和严重程度(身体大部分疾病都存在炎症,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还可以通过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判断机体是否有过敏反应。观看负责战斗维稳的警察白细胞(WBC)能知道身体是否有外敌入侵和敌人的凶悍程度,观察红细胞(RBC)能知道身体的营养情况,观察血小板(PLT)能知道身体的凝血造血等问题。血象=血常规=血细胞分析,去医院查个血象便是查个血常规。而口语中所说的血象高专指的是白细胞高。(不同时代、不同专业叫法的差异)血常规为啥可以常规检查?因为意义大而广。血液流通全身各地,身体的大部分疾病都会在血液中留下痕迹。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家小二微信公众号。
血常规
科普:
血常规检查的历史比较短,1953年美国库尔特(W.H.Coulter)利用电阻抗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血细胞计数仪。1962年,我国第一台血细胞计数仪在上海研制成功,80年代开发了白细胞分类。
血象=血常规=血细胞分析,去医院查个血象便是查个血常规。而口语中所说的血象高专指的是白细胞高。(不同时代、不同专业叫法的差异)
血常规为啥可以常规检查?
因为意义大而广。血液流通全身各地,身体的大部分疾病都会在血液中留下痕迹。
观看负责战斗维稳的警察白细胞(WBC)能知道身体是否有外敌入侵和敌人的凶悍程度,观察红细胞(RBC)能知道身体的营养情况,观察血小板(PLT)能知道身体的凝血造血等问题。
一,判断是否有炎症和严重程度(身体大部分疾病都存在炎症,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还可以通过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判断机体是否有过敏反应。
二,判断是否有感染和感染类型(细菌性还是病毒性?)
三,判断身体营养(通过红细胞、血红蛋白判断贫血类型和程度,失血的原因)
四,判断骨髓造血(通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判断造血是否健康,通过血小板初步判断身体凝血情况)
具体指标详解。。。
1、红细胞,血红蛋白
增加↑:
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真红 代偿性(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
减少↓: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贫血程度的规律(3 6 9 都是3的倍数)
0 -极重度贫血30
30-重度贫血 60
60-中度贫血 90
90-轻度贫血 110/120
〖根据RBC Hb HCT MCV MCH MCHC 分析贫血类型〗:
1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 RBC Hb HCT MCV MCH MCHC 全低
2溶血性贫血(蚕豆病,镰刀型细胞贫血...)也全低
3 再障 RBC↓ Hb↓ HCT↓ MCV MCH MCHC(三个均正常)
4巨幼贫 RBC↓ Hb↓ HCT↓ MCV↑ MCH ↑ MCHC(正常)
2、白细胞
增加↑:
新生儿(0-1月):(15-20)×10^9个/L
6个月--- 2岁 :(11-12)×10^9个/L
儿童(0-14岁) : (5.0-12.0)×10^9/L
(规律:新生儿白细胞上限到20。14岁以内白细胞上限到12。根据具体使用仪器可不同)
妊娠期(7周-30周) :(5-12)×10^9个/L
妊娠期末 :可高达(15-20)×10^9个/L
各种应激反应。
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严重烧伤、传单。
减少↓: 病毒感染、极度严重感染、某些血液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苯中毒.... 抑制造血的)、侵害血细胞因素(伤寒 、副伤寒、黑热病、疟疾、 X 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病毒侵犯白细胞→所以病毒感染也属于侵害血细胞因素〗
3、中性粒细胞
增加和减少:基本同wbc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严重烧伤、传单。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一般情况是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因为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中性粒细胞还要多,所以中性粒细胞比率相对性降低。而中性粒数值还是增加的。临床意义同上(均增高)
4、淋巴细胞
增加↑:主要是病毒感染(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
某些血液病,移植排斥反应。
减少↓:抑制造血或侵犯血细胞的因素(免疫缺陷,放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性粒和淋巴细胞生理性波动〗
婴儿期(出生--1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婴幼儿期(出生--3岁):淋巴细胞最高(可达70%)
4~6岁以后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5、嗜酸性粒细胞
增加↑:主要是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是异物也引起过敏),某些血液病。
减少↓:侵害血细胞因素(伤寒 、副伤寒),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如“地米”)
6、嗜碱性粒细胞
增加↑:过敏性疾病,某些血液病
〖嗜酸和嗜碱性同时增加〗
慢粒: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常可增加至10%。
(PLT也增加)
过敏性疾病均可以增加。
7、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前身主要在器官组织发挥作用)
增加↑:
某些感染(侵犯细胞的疾病:疟疾,黑热病,肺结核,伤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病毒)
减少↓:意义不大
8、血小板
增加↑: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急性化脓感染,创伤、非感染性炎症....各种应激反应)
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红......
检验因素导致的增加:小红细胞被仪器误认为血小板从而导致血小板高(多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比如缺铁性贫血)
减少↓:
血小板破坏消耗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功能亢进 ,SLE,DIC。
造血功能障碍→ 急性白血病 , 再障
CRP
科普:
C反应蛋白(CRP)是典型的急性相蛋白 且是在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于1930年由Tillet和Francis发现的蛋白质物质。1944年,Jones将CRP用于疾病诊断。2003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ESH/ESC) 正式推荐 高血压患者需检测hs-CRP 水平。近年来在中国CRP被大量应用于临床。
特点:
CRP的特点是,只要很急,它很高(几十倍,几百倍);但是,若近期的疾病有好转了,不属于急性期,CRP会很快下降.。细菌感染6小时后 CRP 浓度开始升高, 24—48h后达到最大值。国家卫生部医政司2006年11月最新版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中 论及CRP的临床意义时说“CRP10—50mg/L表示轻度炎症,≥100mg/L提示为较严重的细菌感染”
主要临床意义:(参考范围:0-10mg/l)
增加↑:
1.最常见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
2.各种应激反应(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SLE...)
疑 问?
一:〖WBC增高,而CPR正常〗
1.身体出现的问题(肝功问题,免疫问题,营养问题,慢粒)
2.抗生素治疗后,CRP消退的快。而此时WBC还未消退。(后期)
二:〖WBC正常,而CPR增高〗
1.这种情况常见,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CRP4-6小时升高,WBC2-3天升高。(早期)
2.抗生素治疗时,WBC受到抑制,CRP不受抑制。
3.在风湿病时WBC总数不升高,CRP反应明显
4.患者本身WBC就偏低,在8.0时已是高值
5.在小儿伤寒时,有WBC下降、CRP升高这二个重要指标,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伤寒早期的初步诊断。
鉴别细菌、病毒感染
1.WBC↑中性粒↑ CRP↑ →细菌感染(都高)
2.WBC↓中性粒↓(淋巴↑)CRP↓ →病毒感染(都低,方便记忆)
特殊情况(WBC和CRP不一致)
1.只是CRP↑→炎症早期 或用了抗生素...
2.只是CRP↓→炎症有好转,非急性期(少数情况 身体机制出现问题)
作者:潘月迎 莒县阎庄卫生院,来源:基层检验网。文章仅做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