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免疫法检测技术(专访莱盟君泰CEO顾桂国)
纳米金免疫法检测技术(专访莱盟君泰CEO顾桂国)甲基化分子标记是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评估指标。从数百万 GB 的DNA 甲基化测序数据中寻找到与癌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这无异于“大海捞针”。2017年,LAM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顾问、美国UCSD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创始所长张康教授团队先后与西京医院的研究团队、中山肿瘤医院徐瑞华院长课题组合作,分别在《PNAS》、《Nature Materials》顶尖期刊发表围绕“ctDNA甲基化液体活检技术”的最新文章,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并建立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针对多种癌症的特异性DNA甲基化标记。常规的癌症筛查手段(例如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影像检查等),或难以发现早期的癌变,或误诊率较高。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作为一项多次入围全球性十大突破、新兴技术榜单的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实时判断疗效、动态调整治疗策略等优势。为更好地将液体活检应用于癌症早筛
北京莱盟君泰国际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LAM®总部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更是促成癌症早期筛查与临床干预前沿技术在中国“落地生花”的重要根据地。2018年,公司进入发展的关键期:与美国同步,推出针对多癌种的早期筛查技术,即基于ctDNA甲基化的液体活检产品。
“我们以‘未癌先知、健康先行’为创新理念,专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采访中,顾桂国以精简的话语介绍道。他认为,公司的定位和愿景与当下防癌的重心相契合,即将癌症从危害生命转变为可治可控的疾病。
依据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发布的最新调研数据,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有7人),8千癌症患者死亡。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在内的排名前十的高发癌症占肿瘤发病总数的80%。如何有效防控癌症?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癌症的早期筛查是关键。
“得益于早期筛查的普及,美国近20年的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了25%。”顾桂国用直观的数据告诉记者“早诊”的意义,“目前在中国,60%-80%的癌症初次确诊已是中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如果有机会在早期发现癌症,及时采取干预,那么5年生存率有望提高至80%以上。”他认为,这会带来包括控制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常规的癌症筛查手段(例如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影像检查等),或难以发现早期的癌变,或误诊率较高。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作为一项多次入围全球性十大突破、新兴技术榜单的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实时判断疗效、动态调整治疗策略等优势。
为更好地将液体活检应用于癌症早筛,莱盟君泰选择了一个前瞻性方向——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这是一个慎重且必然的选择,” 顾桂国解释道,“液体活检主要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ctDNA和外泌体(Exosome)。其中,ctDNA突变检测多用于中晚期癌症的伴随诊断和用药指导,CTC则受限于细胞捕获技术,适用于预后评估。而ctDNA甲基化将肿瘤ctDNA与甲基化检测结合,是目前最适合癌症早筛的技术。”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标记信息,也是最早发现的DNA修饰途径之一。通常,肿瘤初期会发生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或者原癌基因甲基化降低的现象。因此,甲基化模式的改变被认为是最先能检测到的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恶化指标。
2017年,LAM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顾问、美国UCSD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创始所长张康教授团队先后与西京医院的研究团队、中山肿瘤医院徐瑞华院长课题组合作,分别在《PNAS》、《Nature Materials》顶尖期刊发表围绕“ctDNA甲基化液体活检技术”的最新文章,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并建立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针对多种癌症的特异性DNA甲基化标记。
甲基化分子标记是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评估指标。从数百万 GB 的DNA 甲基化测序数据中寻找到与癌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在这样的挑战下,莱盟君泰秣马厉兵,砥砺前行。他们集合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分析和ctDNA甲基化3大技术,与UCSD、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西京医院等多个科研团队共同合作,完成超3万例血液样本、48.5万个全基因组甲基化位点及常见高发癌症的深度机器学习,筛选出针对肿瘤的最优靶向甲基化位点,建立了高精准的肿瘤筛查和预后模型。
据顾桂国的介绍,莱盟君泰主要有3条产品线,包括用于正常或高危人群的泛癌精准早筛迈赛普,单癌种精准早筛和辅助诊断的迈赛思以及用于肿瘤预后指导的迈赛安。特别是,迈赛思以其检测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性能,突破了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疗瓶颈。他表示:“产品以无创、实时和精准的优势实现肿瘤的定性、定量、定位,为在肿瘤萌芽阶段有效控制其发展提供机会。”
近两年,基于ctDNA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的研究、应用热度呈上升趋势,但这依然是一个新领域。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市场监管都非常严格。在国内,液态活检项目进入临床需要CFDA和卫健委的双重审批,项目中所用的仪器设备、试剂均需通过CFDA的报批管理。
今年3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在 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 杂志上共同发表了一篇综述,通过对1338 篇围绕“肿瘤ctDNA”的文献进行分析,强调液体活检技术对晚期癌症诊断、治疗,疗效或残留疾病监控和早期筛查,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实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证据。
顾桂国认为,国家的严格管控有利于产品的高标准、高质量准入,督促企业保持“清醒”,更加慎重地对待产品的研发和服务,从而让更多的患者及时受益于癌症早筛技术。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曾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包括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的机会性筛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
对此,顾桂国希望,公司开发的ctDNA甲基化液体活检技术,能够助力这一国家战略的早日实现。他表示,未来3-5年,公司将继续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构建世界一流的医学转化平台、开发适合于中国人群的肿瘤全周期管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