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孩脸部下方突然肿了(3岁男孩身面浮肿1个月)
3岁男孩脸部下方突然肿了(3岁男孩身面浮肿1个月)剖析一个经典病例,比学习一百个普通病例更能让人受益匪浅。这是一个10年前的病例,那时候我还在读本科,研究生时听前辈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能感受到这个病例能明确诊断真心不容易。高能病例,行文过程中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是判断疾病「真凶」的重要线索。如果你是医生,你可能会从案例中「受益匪浅」;如果是非医学人员,你可能会感受到医生在与疾病战斗时有多么不容易。下面开始本次的疾病探索病因之旅吧!温馨提示:高能病例,全文约9100字,分为上下篇,阅读需要5-10分钟。为什么敢说这个病例一辈子只能见到一次?不只是这种病因罕见,而且此病以这种形式表现也几乎绝无仅有。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医生要怎样,才能诊断出自己没有诊断过,甚至没有听过的疾病呢?
编者按
「小儿医,大探案」是医学界儿科频道儿科蜡笔小新首先推出的病例学习模式,以严密的医学逻辑思维,对病例进行层层剖析、刨根究底,带你逐渐接近疾病背后的「真凶」。每一层分析到了转折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思考,然后再进入下一层次的推理和思辨。
高能病例,行文过程中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是判断疾病「真凶」的重要线索。如果你是医生,你可能会从案例中「受益匪浅」;如果是非医学人员,你可能会感受到医生在与疾病战斗时有多么不容易。下面开始本次的疾病探索病因之旅吧!
温馨提示:高能病例,全文约9100字,分为上下篇,阅读需要5-10分钟。
为什么敢说这个病例一辈子只能见到一次?不只是这种病因罕见,而且此病以这种形式表现也几乎绝无仅有。
这是一个10年前的病例,那时候我还在读本科,研究生时听前辈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能感受到这个病例能明确诊断真心不容易。
剖析一个经典病例,比学习一百个普通病例更能让人受益匪浅。
这种疾病罕见,却与许多常见病有相似的表现,极易诊断为我们常见的疾病。但如果没有明确病因,治疗效果很差。因此,我们学习病例,本质上是学习剖析病例的思路。
1 身面浮肿1个月,属于哪种水肿?
过完3岁生日不久,男孩小龙(化名)突然出现双眼睑水肿,令人恐惧的是水肿很快波及整个头面部,向下蔓延到双下肢。更令人诧异的是,小龙除了身面浮肿,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1. (单选)下列不属于水肿的发病机制的包括
A.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水钠潴留)
B.组织液生成增多,或回收减少
C.淋巴回流减少
D.病毒感染
邻居老王是个乡村医生,他说小朋友脸肿起来,经常都是肾有问题,要留意一下尿液是否有泡沫,小龙父母说没有。
王医生说,比较常见的病因,比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之类的,导致肾脏排出过多蛋白质,从而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水平下降,低蛋白水肿导致身面水肿。
一说到是肾脏出问题,把小龙一家人都吓死了,赶紧带着孩子到当地最好的人民医院住院。
医院检查发现:
谷丙转氨酶(ALT)51.7 IU/L,谷草转氨酶(AST)118.5 IU/L,肌酸激酶(CK)245.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11.9 U/L,白蛋白(ALB)15.8 g/L;
心电图III和AVF出现异常Q波、T波,心脏彩超未见异常,24小时尿蛋白0.5 g/d,尿常规尿蛋白(1 )。给予头孢呋辛钠、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
从水肿范围来说,可以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小龙显然属于全身性水肿。
2. (多选)下列属于局部性水肿的是
A.炎性水肿(如疖肿、蜂窝织炎、丹毒和虫咬伤等)
B.局部损伤性水肿(如局部组织损伤后出现肿胀和疼痛)
C.血管神经性水肿(如食物或药物引发的局部水肿)
D.静脉阻塞性水肿(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等)
E.淋巴性水肿(如丝虫感染导致的橡皮病,流行性腮腺炎等)
从病因角度来说,全身性水肿分为肾性、心性、肝性、营养不良性、内分泌性、结缔组织病和水钠潴留性水肿。那么,小龙属于哪一种原因导致的全身性水肿呢?
3. (单选)根据以上有限的信息,你觉得小龙属于那种原因的水肿
A.肾性水肿
B.心性水肿
C.肝性水肿
D.营养不良性水肿
E.不清楚
我相信多数人会选A:肾性全身性水肿。
为什么呢?因为小龙尿液分析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升高。上述检验提示,肝酶轻微升高,心电图虽然有异常,但是心脏彩超正常,因此心和肝导致的水肿的可能性不大。
而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目前缺乏相关证据。
▎小知识:
正常儿童尿中仅含有微量蛋白,通常≤100mg/(m2·24h)
,定性为阴性。若尿蛋白>150mg/d,或者100mg/L 则尿常规定性为尿蛋白阳性。那么,什么叫“大量蛋白尿”呢?大量蛋白尿指尿蛋白>3.5g/d。2 属于哪一种肾性水肿?
肾脏疾病导致的全身性水肿,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炎性肾病、先天性肾病和肾盂肾炎等。
那么,小龙属于哪一种肾性水肿呢?
当地人民医院认为,小龙水肿起病隐匿,由眼睑起病,逐渐发展至全身,尿蛋白检测阳性,可能是肾病综合征,但是似乎又没有达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其一,虽然尿蛋白阳性,但是远没有达到大量蛋白尿的标准;其二,也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且与其蛋白尿水平不相称。
我们知道,肾病综合征的4个诊断标准,即:
(1)大量蛋白尿(>3.5g/L);
(2)低蛋白血症(ALB<25g/L);
(3)水肿;
(4)高脂血症(TC>5.7mmol/L)。
前两者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如果从这个角度说,小龙并不能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此外,人们医院的医生分析发现,患儿并非其他肾脏疾病可以解释,因此建议转诊至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医科大附属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依然是1 ,潜血2 ,尿蛋白为629.8mg/d,诊断考虑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半个月,复查尿蛋白223.8mg/d,认为治疗好转,激素减量后出院。
出院后,小龙逐渐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明显,当地尿液分析尿蛋白阴性,24小时尿蛋白较前没有升高。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并非由于疾病控制不佳,尿蛋白排出增加,导致更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及腹水腹胀。
那么,会是什么原因呢?
3 转战省城最好的儿科医院
病因仍扑朔迷离
鉴于已经在两家大型的三甲医院诊治效果欠佳,家长决定带着孩子来到省城,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
除了前面的病史之外,医生问病史发现了特殊的情况:1年前患儿曾因“感冒”发热,在当地发现贫血,给予输血;3个月前再次因感冒后,家人觉得患儿颜面苍黄,于当地检查发现贫血,口服多维铁治疗1个月。
但是,医生查看前两次住院,血常规提示患儿三系正常,并没有贫血,入院后复查的血常规也没有提示贫血或其他异常血象。
入院后,医生认为,根据前两个三甲医院的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存在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补体下降(C3、C4少降低);但是无高脂血症、无高血压,ASO正常,无前驱症状,无链球菌感染证据。
因此无论是诊断肾病综合征还是肾小球肾炎,证据都不充分。
再次行相关检查,提示:
血钾2.57mmol/L,血气、血常规、凝血正常;血脂升高,即总胆固醇6.19mmol/L,甘油三酯3.21mmol/L;
生化提示低蛋白血症,ALB:19.7g/L,其余未见异常。血沉、CRP均正常,ASO阴性;
尿液分析:尿蛋白阴性,低比重尿,其余正常;尿肾功提示尿微量白蛋白及β微球蛋白升高;
心电图、心彩超、肝胆胰脾彩超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双肾增大、肠胀气,可见少量腹水。
根据以上结果,主治医生查房认为,患儿因反复身面水肿1月入院,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虽然尿液分析尿蛋白阴性,但由于其低比重,可能会低估了尿蛋白水平,需要结合24小时尿蛋白结果。
目前,诊断肾病综合征可能性大,但是由于严重低蛋白血症与尿蛋白水平不相符,要注意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蛋白血症。
肝脏是体内蛋白合成的重要场所,患儿肝酶仅提示轻微升高,凝血功能异常,不足以导致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因此考虑低蛋白血症与肝脏功能状态无关。
从血白蛋白水平角度来说,结合摄入、合成和排出三个角度看。既然肝脏合成功能是良好的,肾脏又不足以解释,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摄入不足引起的呢?
追问病史,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9kg,没有窒息抢救或住院病史,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10个月断母乳,改为人工喂养。从这个病史来说,喂养方面似乎没有太大问题。
诊断再次陷入迷茫。
4 意外发现
超过6 L/m2尿量,会是尿崩症吗?
第2天,主任查房。经过1天时间的饮水量及尿量记录,发现患儿24小时尿量竟然达到3000ml(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6185ml/m2)。
结合患儿尿液低比重,极有可能因此而低估了24小时尿蛋白的水平,因此,主任认为依然应该首先考虑肾病综合征,要追踪24小时尿蛋白的检测结果。
此外,患儿尿量这么大,完全达到了尿崩症的“多尿标准”。
5. (多选)下列关于尿崩症的临床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婴幼儿发病者,由于供水不足及慢性脱水,常有发热、烦躁不安及呕吐,给水后缓解
B.婴幼儿常合并有生长障碍,身长及骨龄发育迟缓
C.较大儿童如能充分饮水,一般无其他症状
D.限制饮水,可能导致烦躁、睡眠不安、发热、体重下降、皮肤黏膜干燥和无汗等高渗性脱水表现
图:肾脏的逆流倍增机制,数字显示肾小管液及组织间隙液的渗透性(毫渗量/升)。正常情况下,肾脏如左图所示,在ADH的作用下,肾脏排高渗尿;在尿崩症时,由于ADH不足或受体缺陷,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浓缩,排泄低渗尿,导致尿崩症发生。
尿崩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引起多饮、多尿、烦渴及饮水不足时高钠血症等表现。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所致的尿崩症,称为中枢性尿崩症;肾脏对ADH反应缺陷,称之为肾性尿崩症。
我们知道,由于尿崩症患者无法保住水分,经常会有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甚至脱水热等脱水的表现,但患儿主诉却是“身面水肿1个月”。
此外,患儿没有高钠血症,反而有低钾血症,这是尿崩症解释不了的。而且,尿崩症也解释不了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腹水等情况。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患儿似乎不太符合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无论是中枢性尿崩症,还是肾性尿崩症,都不符合。
随后,本院的24小时尿蛋白结果回报380mg/d,也就是说在尿量那么大的情况下,患儿24小时尿蛋白依然远远没有达到大量蛋白尿的水平。
结合外院多次检查结果,24小时尿蛋白在200-600mg/d之间,远没有达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5 低蛋白血症病因究竟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血白蛋白水平那么低呢?血白蛋白丢哪里去了?主任认为,最常见的原因是营养不良性和肝脏合成不足。
如前所述,患儿肝脏功能并不差,本次复查生化肝酶已经完全正常,肝脏合成不足不能解释低蛋白血症。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呢?患儿曾有贫血及输血史病史,会不会是营养不良性贫血呢?如果是,那不就对上了。
图:患儿入院后生化检查提示,肝酶正常,严重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肌酐及尿酸正常。
但是,遗憾的是,追问病史,喂养方面是正常的。而且,患儿近4个月没有输血,外院2次血常规及入院后的血常规均提示三系完全正常,没有贫血。
因此,营养不良性贫血解释不同,自然也无法解释营养不良导致的低蛋白血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从而继发反复的身面水肿。
就在诊断陷入迷茫之际,抗体结果回报,患儿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包括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相关的6种抗体;而且,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提示多项免疫细胞异常,补体C3、C4降低。
主任认为,可能是低蛋白血症导致的免疫紊乱,从而表现出多种抗体异常、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及补体下降,建议1周后再复查抗体检查。
图:患儿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及淋巴细胞功能检查发现多项异常
6 总结病例特点,会有线索吗?
也就是说,目前经手的三家大型三甲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都无法明确患儿“身面水肿、严重低蛋白血症”的病因。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呢?我们不妨总结一下病例特点:
(1)一般情况:3岁男性幼儿,因“身面水肿1个月”就诊;
(2)临床表现及病史:近1个月来身面水肿、腹胀,个人史除了曾有贫血及输血史,其他没特殊,喂养正常,按时预防接种;
(3)体格检查方面:身高(88cm)和体重(11kg)恰好在-2SD线下一点,身面浮肿,肝脾不大,对答正常,智力评估正常;
(4)辅助检查:主要突出表现为严重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轻中度蛋白尿、低钾血症、低比重尿、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低补体血症,尿β微球蛋白及微量白蛋白升高。
那么,从上述病例特点小结来看,患儿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身面水肿,本次入院监测饮水量及尿量发现,多饮多尿症状也非常突出;
体格检查身面水肿和体重身高稍落后;
辅助检查方面,突出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及相关并发症,以及免疫紊乱。
一方面,蛋白尿并不属于“大量蛋白尿”,提示并非单纯由于肾小球损害导致的严重低蛋白血症;另一方面,多饮多尿非常突出,但是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及血钠正常或偏低,这些用尿崩症解释不了。
两者一综合,只有一种可能性,即肾小管损害!
即肾小管损害导致的蛋白重吸收障碍,继发低蛋白血症;同时,肾小管损伤,尿液浓缩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导致低比重尿、低钾血症,及严重的多饮多尿。
也就是说,肾小管损害,可以解释绝大多数的临床及生化表现。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肾小管损伤漏出蛋白是比较慢的,患儿病程很有可能不止1个月,只是最近1个月症状才逾发明显。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分析肾小管损害为主,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肾小球损伤,只是说单纯肾小球损伤不足以解释患儿病情;而且,二者应该有个主次,起码是以肾小管损伤为主。
单纯肾小管损伤,较少引起严重低蛋白血症及水肿,因为白蛋白的分子量较大(>65-70 KDa),更有可能是肾小球和肾小管都有损伤,前者导致低蛋白血症,后者导致尿液浓缩功能异常而多饮多尿。
图:小龙的尿蛋白电泳,提示有肾小球损伤,而不是单纯肾小管损伤
图:尿肾功检查提示肾小管功能损害
那么,患儿是什么原因导致肾小球、肾小管损伤呢?又为何会出现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呢?难道只是免疫紊乱?
究竟是什么原因,笔者敢说“这种病因一辈子只能见一次”?这个特殊的案例,是如何从常见的症状、体征中,发现疾病真凶的蛛丝马迹呢?病因诊断是如何突破的?医生要怎样,才能诊断出自己没有诊断过,甚至没有听过的疾病呢?
欲知详情,请关注明天的《3岁男孩身面浮肿1个月,这种病因一辈子只能见一次(下)》。
文中选择题的参考答案(题目是为了更好地思考,答案并非唯一):
1.D;2.ABCDE;3.A;4.ABCD;5.ABCD
参考文献:
[1]Mauhin et al.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2017)12:3.
[2]Pediatric Pulmonology.2017;52:E94–E96.
[3]Pitkänen HH et al.Haemophilia.2018;00:1–10.
[4]Noguchi A et al.J Hum Genet.2019.
[5]J Hum Genet.2019 Nov;64(11):1137-1140.
[6]Int J Hematol.2022 May 9.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蜡笔小新
责任编辑:向宇
你想看的儿科临床知识
医生站App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