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能看到我们的病历(我的门诊病历34年了)
在哪里能看到我们的病历(我的门诊病历34年了)C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新闻频道-手机搜狐 (sohu.com)1971年发明CT,第一台全身扫描CT机1975年问世,我国 1977年开始引进,开始时只有少数几个大医院引进头颅CT机和初始的全身扫描CT机,1984年全国 CT装机量也只有 30余台,到1991年才在全国大、中型医院开始普及。1994年引进二手CT机的速率达到高峰,CT开始在全国县以上医院和军队驻军医院普及。我在门诊看到这个患者来复查,如获至宝,能够遇到34年前我的老师们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椎间盘切除手术的患者,来找我复查,是我的荣幸。为了怕有些人杠,我还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CT在中国的发展史,虽然不一定犹如发表的文献那么准确,但也可以参考一下CT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这段文字,没写具体是哪一年的。不过前面的一段文字,可佐证我上面所说的话,我们在那个时候,诊断和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全靠问诊,查体和X线片检查,
这是一个68岁男性,来门诊就诊,1987年曾经在我科做了腰4-5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单纯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椎间盘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1987年,我还在上大学,大四年级,还不知道腰椎手术是啥呢。
很有幸能够看到我们科34年前的手术效果。
现在看这个病例, 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个病例,就是个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做了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但是放到1987年,就很不简单了,那个时候没有CT 更不用说MRI,所有的术前检查,就是个腰椎X线片,所有的诊断和定位,全靠认真的查体和分析。我为什么这么说,我1990年进入骨科临床轮转,没见过腰椎CT检查,在后来,医院有了CT机子以后,陆裕朴主任也不允许给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做术前CT检查,因为会显著增加患者的费用。必须依靠认真的问诊和查体,然后根据X线片表现,做出诊断,定位,和手术方案。所有的脊柱手术都是局麻下完成。除非问诊和查体与X线片表现不符合,那么则会做椎管内造影检查以便于定位椎管内造影剂在哪个平面的流通受阻。
我在门诊看到这个患者来复查,如获至宝,能够遇到34年前我的老师们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椎间盘切除手术的患者,来找我复查,是我的荣幸。
为了怕有些人杠,我还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CT在中国的发展史,虽然不一定犹如发表的文献那么准确,但也可以参考一下CT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这段文字,没写具体是哪一年的。不过前面的一段文字,可佐证我上面所说的话,我们在那个时候,诊断和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全靠问诊,查体和X线片检查,陆裕朴主任是不允许给患者做CT检查的。
C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搜狐 07-21 14:03)
1971年发明CT,第一台全身扫描CT机1975年问世,我国 1977年开始引进,开始时只有少数几个大医院引进头颅CT机和初始的全身扫描CT机,1984年全国 CT装机量也只有 30余台,到1991年才在全国大、中型医院开始普及。1994年引进二手CT机的速率达到高峰,CT开始在全国县以上医院和军队驻军医院普及。
C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新闻频道-手机搜狐 (sohu.com)
但为了验证一下1987年我们医院是否已经有了CT机,我咨询了一下我们医院放射科主任郑敏文教授,还有张劲松教授,看看我们医院CT机是啥时候引进的,他们二位给我回复说: “CT楼1976年开建,1978年落成,1979.9第一台CT进入(国内首批三台中的一台)。2006年拆除,搬进住院一部后拆除了”。
我们医院为了引进CT机,专门建了一栋4层楼,叫CT楼,CT四楼可以说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CT四楼当时应该算是西京医院最大的一块儿室内空间了,有个会议室,当然里面的桌椅都是四条腿的那种木桌和椅子,可以挪开的,当年许多医院里同事的婚礼都是在那里举办的,很简单,茶水,瓜子,水果糖,条件好的,也许再备点啥时令水果之类的,比如橘子,香蕉,苹果之类的,这个要看结婚在啥时候了。好像也举办过舞会啥的,不过哪个时候咱还过于年轻,人轻言微,1990年才进入西京医院开始工作和学习,没有机会登顶CT 4楼参加活动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一下,我们科当时给这个患者是否做了CT检查,我让手下医生查阅了一下我们医院既往住院病历缩微工作站借阅系统,看看是否还能找到这个病历资料。还真给找到了。
下面是我的门诊病历:
下面是患者的腰椎MRI和放射科报告以及骨密度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的名字信息,查找我们医院线上的既往病历缩微查阅系统,找到了这个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着屏幕翻拍了一些相关资料图片,因为医生工作站电脑屏幕小,所以,基本上是很难完整一个图呈现一个页面。就按照顺序排列如下。说实话,对比陆裕朴教授主政的那个年代,我们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历记录和手术记录已经是完全结构化的病历记录。现在的这种word文档般的病历记录系统,毫无结构化可言,也毫无科研价值。如果需要临床研究的时候,就像看书一样的去从大段大段文字中去寻找有用的信息,现在的这种病历记录,所产生的临床科研文章,可信度真的很低。
病历装订第一页: 入院日期: 1987年9月7日,出院日期: 1987年9月22日。
已故马平教授开的住院证
上面3张图合并起来,为病历首页。主治军医:王全平(已故,王全平教授也是我的脊柱外科老师之一),住院军医: 梁戈。
以上6图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历记录,可以看出完整的结构化病历。很遗憾的是,现在的病历系统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结构化病历记录系统。不知道该说是进步呢还是倒退呢。
以上6图为病程记录,这个跟现在的没啥区别,患者的主管医生,有交替,王钢和梁戈医生。
结构化的手术记录 术者:王全平主治军医(已故)。
术前的影像检查申请单:胸透及结果报告。胸片都不能开。
术前腰椎影像检查,只做腰椎X线片,不许开腰椎CT检查
原以为1979.9第一台CT机(国内首批三台中的一台)引进我们医院,到了1987年9月,整整过去了8年,我们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仍然不允许进行CT检查,只能通过问诊,查体,和X线片来判断定位和做手术。
一直到我上研究生,下临床,1990年以后,有时候,会有不太听话的医生,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做CT检查,也只能是偷偷的进行,不能让陆裕朴教授知道,否则那挨批可就不是几天的事儿了,一直会批评到遇到下一个某个人犯了严重的错误,替代了你的挨训。
现在的各种术前完善的检查,相较于以前我们老师们的所拥有的设备,太奢侈了,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老师们,特别注重三基训练,问诊,查体,这是最基本的临床医生的素养,诊疗功夫,全靠这些基本功。
现在各种检查越来越完善了,但临床医生的三基训练,越来越不受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