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怎么调理脾肾(脾肾不亏还会痛风吗)
痛风怎么调理脾肾(脾肾不亏还会痛风吗)今天这篇科普,就来聊聊为甚脾肾亏虚是痛风的本因。但我们梳理古今中医理论,治疗经验和研究文献,大致可以这样看待痛风的病因病机——可以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的病机关键,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呈现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有从痛风之“症似风而实非风”认知的,认为痛风主要是浊毒瘀滞导致的,包括痰、浊、毒、瘀等不同侧重。还有从脏腑火热立论、湿热立论、饮食不节兼感外邪立论,内外诱因交感立论的。总体来说,上面的这些说法,虽然都有道理,却不全面,但都是对痛风发病认识的深入,也是对痹症病因的补充。
中医对痛风的病因病机,其实还未能统一
对痛风的发病原因,中医并不一致。
有从传统的痹症角度解读的。
有从风湿郁热或风湿热导致的。
有从痛风之“症似风而实非风”认知的,认为痛风主要是浊毒瘀滞导致的,包括痰、浊、毒、瘀等不同侧重。
还有从脏腑火热立论、湿热立论、饮食不节兼感外邪立论,内外诱因交感立论的。
总体来说,上面的这些说法,虽然都有道理,却不全面,但都是对痛风发病认识的深入,也是对痹症病因的补充。
但我们梳理古今中医理论,治疗经验和研究文献,大致可以这样看待痛风的病因病机——可以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的病机关键,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呈现为本虚标实的疾病。
今天这篇科普,就来聊聊为甚脾肾亏虚是痛风的本因。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升清降浊、交通上下,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的人体气化功能。
脾胃所承担的气化功能,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人体先天的真气、后天摄入的水谷精微,都要依赖于气化功能而产生气、血、津、液。
如果人体脾胃健运、气化失司,则上面的功能降低,负责运化的水湿就会在体内停留,先后产生水、湿、热、痰、浊、瘀诸邪。
我们再来说说肾——
人体代谢产生的浊液,要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肾,经过肾气的蒸腾气化、开阖作用,清者重新有脾气的传输作用而上腾于肺,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则化为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
因此,只有保持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肾气的蒸腾气化开阖和推动作用,才能发挥水液的升清降浊的功能正常,有效调控,否则会浊阴不降,流滞于体内,反成隐患。
而且肾的降浊功能失常还和脾的生湿病理变化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为脾运不健,脾虚生湿太过,则不能化精纳肾,肾虚降浊不及,湿浊内盛而困脾,这都会加重脾肾的损伤,使病邪窃据体内,反复发作。
这个西医领域所说的痛风病因是因为高嘌呤饮食以及肾脏排泄尿酸不足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病理有着殊途同归的道理。
另外,说到脾肾亏虚对痛风的影响,不得不说现在人们的饮食不节——
如果平时饮食肥甘厚味频繁过量,会导致湿热稽留体内,能在体内久留不去,除了脾运不健的因素外,肾脏的降浊功能失常也很重要。
饮食导致的痛风,可以从《素问》中这句话来理解:“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如果脾肾亏虚,或者饮食不节损及脾肾,脾的运化、传输和肾的蒸腾气化开阖功能障碍,不能担当升清降浊的功能,导致湿浊滞留郁久化热,湿热流窜于筋骨,流注于关节,气血痹阻不通,所以发为骨节肿痛的痛风疾病。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真知计划##真知新坐标#。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源于网络,侵删):2012年第6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王建明等文章《从“虚、浊、热、瘀”辩证痛风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