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不可怕做好预防(手足口病是怎样流行和传染的)
手足口病不可怕做好预防(手足口病是怎样流行和传染的)人对肠道病毒普遍具有易感性,显性感染和无症状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不再发生此类病毒的再次感染。但是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种类较多,各型病毒间又无交叉免疫,感染了一种或某型病毒后虽对该病毒有免疫力,但对其他种、型的病毒并无免疫力,所以同一小孩理论上可以多次患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疱疹液而感染。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的传播。所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染,这就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直接接触到手足口病患儿却被感染的原因。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春夏季节的儿童常见病,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流行、暴发。绝大多数患儿经过1周左右的时间,手足皮疹自行消退,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应引起警惕的是,极少数患儿(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常见于春夏季节,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特点为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红斑、水疱及皮疹。水疱及皮疹伴有疼痛感,同时还可以发生在孩子的膝盖和屁股蛋儿上。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一、手足口病是怎么流行的?
手足口病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但其实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后来在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有相同的病例报道。医生们发现患者以小儿为主,但也有成人发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手、足掌部和口腔内出现红斑、水疱,由于疼痛明显,可导致进食困难。根据皮疹常见的三个发生部位(手、足、口),该病被命名为手足口病。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致病病毒主要为柯萨奇A16型病毒(Cox A16型),1969年美国首次确认肠道病毒71型(EV71型)也是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此后手足口病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出现散发、流行或暴发,罪魁祸首基本上都是柯萨奇A16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肠道病毒71型感染,仅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的病例就达750例。1994年英国发生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儿大多为1~4岁的婴幼儿,大部分患儿症状较轻。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手足口病流行以Cox 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两次手足口病流行则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致病病毒肠道病毒71型和Cox A16病毒均有出现。在我们国家, 1981年上海曾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本病报道。1998年我国台湾省发生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次流行中,共监测到129 106例,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但其中405例为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春夏季节的儿童常见病,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流行、暴发。绝大多数患儿经过1周左右的时间,手足皮疹自行消退,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应引起警惕的是,极少数患儿(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出现严重致死性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肺出血等。自2008年5月起,手足口病被正式确定为丙类传染病,足见国家对其重视的程度,同时家长也应有所警觉,如果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应引起重视。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柯病毒(ECHO virus)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其中以EV 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则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手足口病患儿唾液、粪便、疱疹液中均含有病毒。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感染了上述病毒后,一部分患儿可发生手足口病,称为显性感染者;一部分患儿虽有病毒感染,但没有任何不适,也没有手足口病的皮疹,称为无症状感染者。感染肠道病毒后,无论是否发病,感染者咽部及粪便都可检测出病毒,显性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具有传染性。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疱疹液而感染。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的传播。所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染,这就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直接接触到手足口病患儿却被感染的原因。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具有易感性,显性感染和无症状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不再发生此类病毒的再次感染。但是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种类较多,各型病毒间又无交叉免疫,感染了一种或某型病毒后虽对该病毒有免疫力,但对其他种、型的病毒并无免疫力,所以同一小孩理论上可以多次患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这也是手足口病春、夏季节高发的原因之一。75%酒精和5%来苏水不能将肠道病毒杀灭,但高锰酸钾、漂白粉、碘酒都可灭活此类病毒。此类病毒还可在50℃时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时可存活1年,在-20℃时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文章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徐子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