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胃胀久治不愈(经常胃胀很难受怎么办)
肝胃不和胃胀久治不愈(经常胃胀很难受怎么办)脾胃气虚之顽固腹胀,临床表现为脘痞胀满、满而不痛,晨起腹胀即甚,食后加重,常伴有腹泻、乏力、神疲懒言,舌嫩胖大、或兼见齿痕。治宜健脾升阳益气、实卫固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上升滋润五脏,并将浊气下降排出;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但是倘若饮食不节或受外部邪气入侵、劳倦久病等因素,都会使脾胃受损。脾虚气陷,胃失和降,体内浊气便无法正常运化,聚集在中焦,因此产生腹胀。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促胃肠蠕动药、抗生素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于药物进行治疗,部分人群在服用后腹胀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大多临床疗效不明显,且不良反应多、复发率较高。而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样,手段灵活。因此,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腹胀病位在胃,其发病与脾、肝、胆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肝脾不调是腹胀的重要成因,故调和肝脾、理气除胀往往行之有效。脾阳不升,脾胃失和
经常感觉腹胀、食欲减退、饭后嗳气,这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在喝冷饮,辛辣饮食之后,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泻。通常情况,这种现象是偶发的,很快就能自行恢复,但也有一些腹胀是长期、慢性存在的。
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认为腹胀并不是什么大病,大多“挺一挺”、打个饱嗝就能缓解了,最多自行买些药来服用,但这些人往往在服用药物之后,不仅腹胀没有改善,甚至还呈现加重之势。此外,也有人认为是胃炎导致,但最关键的是去医院检查,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这是为什么呢?
功能性腹胀
功能性腹胀是以腹部胀满不适、伴肠鸣音和排气增多、呃逆、嗳气及食欲减退等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疗认为,其与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但具体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促胃肠蠕动药、抗生素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于药物进行治疗,部分人群在服用后腹胀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大多临床疗效不明显,且不良反应多、复发率较高。
而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样,手段灵活。因此,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腹胀病位在胃,其发病与脾、肝、胆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肝脾不调是腹胀的重要成因,故调和肝脾、理气除胀往往行之有效。
脾阳不升,脾胃失和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上升滋润五脏,并将浊气下降排出;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但是倘若饮食不节或受外部邪气入侵、劳倦久病等因素,都会使脾胃受损。脾虚气陷,胃失和降,体内浊气便无法正常运化,聚集在中焦,因此产生腹胀。
脾胃气虚之顽固腹胀,临床表现为脘痞胀满、满而不痛,晨起腹胀即甚,食后加重,常伴有腹泻、乏力、神疲懒言,舌嫩胖大、或兼见齿痕。治宜健脾升阳益气、实卫固表。
瘀血留滞,胃络瘀阻
古代医学家唐容川认为“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诸病源候论》有“血气痹塞不通而成痞”。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外来寒邪或阴寒内盛也可导致气血凝滞;热结气壅日久,痰热互结亦致血瘀。
瘀血是许多慢性病、疑难病共同的病理因素,由于该证患者常有外伤、手术史或其他血瘀疾病史,妇女则经行愆期、量少、色黑夹块或闭经,苔薄质紫或见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行滞、通利血脉。
肺失宣发,肃降不能
肺主气,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肺的一呼一吸运动,就是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主宣发肃降,肺气不宣而壅滞,则致胸闷、腹胀。肺失肃降则气郁而胀,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若肃降失司,则津液不能下达而致便秘、腹胀。
临床特点为腹胀伴胸闷或咳嗽、气短,腹胀时胀时退,面色惨白,气弱不振,多有大便秘结,苔薄白或微腻,脉浮、右寸尤显,故临证需根据证候,整体辨证。治宜宣肃肺气、润燥滑肠、行气消胀。
腹泻证型复杂,临床治疗需汤剂、膏方,治、调搭配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故腹胀治疗,调和肝脾、理气除胀多行之有效。但临床常见腹胀患者应用一般辨证施治无明显疗效,其原因在于除肝脾不调外,尚存在脾胃虚寒、胃络瘀阻、肺失宣发等病机,需仔细辨识。加上受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大多患者即便治疗后仍保持以往的饮食习惯,导致脏腑再次不和,从而腹胀反复。因此临床上除了汤剂治疗,多联合脾胃膏方进行调理。
脾胃膏方是由枳术丸作为底方,根据《丸散膏方底簿》中用药及制膏经验化裁而成。以健运脾胃为主,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又无膏方滋腻生痰之弊,配合桑葚、石斛,以后天脾胃养先天之肾精。能够起到健运脾胃,消食导滞,补益精血,调和脏腑。
病例解析
患者徐女士,49岁,白领。患有腹胀、腹痛、纳差消瘦2年余,以脘腹胀痛,夜间加重为著,时有两胁胀满及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纳食不馨,饭后上腹不适加重,2年来日渐消瘦,平素常感乏力、倦怠,失眠多年。期间也曾去医院检查,查体无阳性发现,血、便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后曾予盐酸伊托必利、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治疗,腹痛症状减轻,但腹胀无改善。后决定寻求中医治疗。
初诊患者诉每夜须床边行走多时腹胀方能缓解,严重影响睡眠。刻下:面色晦滞,毛发、肌肤无光泽,舌淡黯,薄白苔,脉沉细弱。西医诊断:腹胀待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腹胀,辨证为气滞血瘀,胃络瘀阻。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消胀。方以: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红花、蒲黄、炙甘草。7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服用脾胃膏方。
二诊:腹胀明显改善,夜间睡眠增至6~7h,时有上腹痛、烧心、反酸,食欲欠佳,排气少,舌脉同前。守方去乌药,加丹参、砂仁、青皮,继服14剂。继续服用膏方。
三诊:腹胀明显改善,夜间可安睡7h,食欲改善,体质量增加3kg,体力有所好转。后嘱患者定期服药膏方进行调理,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乃中年女性,腹胀病史2年余,曾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及胃苏颗粒均无改善,加上其病程较长,由气及血,而血瘀又使气滞加重,此乃络脉瘀阻而载气不能所致。故本案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遂用中药汤剂配合膏方进行治疗,而获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