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出血60毫升手术后三年(脑部出血不仅需要考虑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出血60毫升手术后三年(脑部出血不仅需要考虑动脉瘤)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方法,目前有五种: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目标就是去除病灶,尽可能的减少出血的风险,对低风险的动静脉畸形,不涉及功能区,位置表浅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但风险较高者,涉及功能区,病变部位深,范围大的患者,必须权衡手术利弊、慎重对待;对于抽搐或轻度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果药物治疗能够控制的,可以药物保守治疗;而病变出血则是绝对的手术指征。接下来,咱们看一下动静脉畸形到底长什么样子: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危险性并不亚于动脉瘤,因为AVM发病年龄较小,高峰在20-39岁,平均年龄为25岁,发病率约为1.12-1.42/10000,其中年出血率为2-4%,会出现临床症状,比如脑出血、癫痫、头痛症状等。一般经过辅助检查一旦发现颅内动静脉畸形,应该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查手段,检查包括CTA、核磁、DSA。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医疗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动脉瘤,因其容易引起脑出血,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民间俗称“脑袋里的定时炸弹”。然而,今天,我还想向大家介绍另外一种风险很高,而且经常被人忽略的定时炸弹——脑动静脉畸形(AVM)。
说到这里,也许就有人问了,什么是动静脉畸形呢?为什么说它也是脑袋里的定时炸弹呢?别着急,接下来听我细细给大家来介绍。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学上的变异。在病变里,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形成动静脉之间的“短路”,导致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临床上常表现为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反复的颅内出血,是引起颅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二位病因。
也就是说,这种病通俗的理解是病变累及了颅内的动脉和静脉,而这两种血管不应该直接相连接。而动静脉畸形就是某个区域,因血管发育的异常,动脉与静脉通过细小的血管网络直接相连,高压力的动脉血直接进入低压的静脉,流速快压力高,同时血管壁先天缺陷,最终导致破裂出血。
接下来,咱们看一下动静脉畸形到底长什么样子: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危险性并不亚于动脉瘤,因为AVM发病年龄较小,高峰在20-39岁,平均年龄为25岁,发病率约为1.12-1.42/10000,其中年出血率为2-4%,会出现临床症状,比如脑出血、癫痫、头痛症状等。
一般经过辅助检查一旦发现颅内动静脉畸形,应该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查手段,检查包括CTA、核磁、DSA。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目标就是去除病灶,尽可能的减少出血的风险,对低风险的动静脉畸形,不涉及功能区,位置表浅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但风险较高者,涉及功能区,病变部位深,范围大的患者,必须权衡手术利弊、慎重对待;对于抽搐或轻度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果药物治疗能够控制的,可以药物保守治疗;而病变出血则是绝对的手术指征。
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方法,目前有五种:
第一种方法是保守治疗。对于手术风险巨大的患者不失为一种适当的治疗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手术切除。优势是病灶切除干净,不容易复发再出血,有些可以达到彻底治愈。劣势是需要开颅,创伤大,恢复时间较长。
第三种方法是介入治疗。主要采用栓塞剂进行栓塞以达到阻断畸形血管团供血的目的。其优势就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是好多患者不能完全栓塞,残留畸形,存在复发再出血的风险,且费用高。
第四种方法是放射治疗。伽马刀照射后使畸形血管团萎缩甚至消失。优势是无创治疗,劣势就是治疗显效时间长,畸形团萎缩过程中有出血的风险,而且仅限于部位深的小畸形。
第五种方法是复合手术。手术联合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新开展的治疗方法,其优点就是汲取两者的优势,将深部供血控制,将大畸形缩小,以达到能够手术进行切除的目的,达到全切少出血的效果。使得原来好多不能做手术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颅内动静脉畸形
///
NOCITCE
颅内动静脉畸形,就像一群狡猾的敌人,有的敌人可以彻底歼灭,然而有一些敌人却需要和他不断周旋、谈判、妥协。这场战争注定是艰难的,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对这群狡猾的敌人一举歼灭,早日吹响胜利的号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天坛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