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肌肉里肿瘤多数是良性的吗(恶性肿瘤的骨骼肌肉症状)

肌肉里肿瘤多数是良性的吗(恶性肿瘤的骨骼肌肉症状)血管炎可发生在诊断恶性肿瘤之前几年、与诊断时间差不多或在诊断恶性肿瘤之后。目前血管炎跟恶性肿瘤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医生在面对血管炎时应有对恶性肿瘤的警惕性。除皮肤血管炎外,某些实体肿瘤也可以导致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紫癜(IgA血管炎)等表现。对于尚未发现肿瘤的中老年人病人而言。突发关节炎应警惕癌症相关的可能性。图2,RS3PE综合征约8%的恶性肿瘤病人有血管炎表现。它多数跟血液、淋巴肿瘤相关,但实体肿瘤也可以导致血管炎。主要是累及皮肤小血管,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或溃疡,并具有破碎白细胞(白细胞分裂)的组织学特征。

恶性肿瘤跟风湿病关系密切。这体现在多个方面:

  • 很多风湿病病人在未来走向恶性肿瘤的风险大。比如原发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患者走向淋巴瘤风险偏高;
  • 很多恶性肿瘤的提示性信号就是骨骼肌肉症状。皮肌炎是典型的可预告恶性肿瘤的风湿病。

特定风湿病跟癌症的关系应归到特定风湿病篇章里讨论。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骼肌肉症状。

肌肉里肿瘤多数是良性的吗(恶性肿瘤的骨骼肌肉症状)(1)

图1,癌症跟风湿病关系密切

一,癌症相关的多关节炎

癌症相关的多关节炎(Carcinomatous Polyarthritis)是很多癌症的的首发症状。最常见的是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通常发生在≥50岁的人群。其特征是突然起病,涉及多个关节。可以模拟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不过多数情况下类风湿因子是阴性。也可表现为多关节炎并突出的水肿,即手肿综合征(puffy edematous hand syndrome),亦称做反复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emitting seronegative symmetrical synovitis with pitting edema,RS3PE)综合征。

对于尚未发现肿瘤的中老年人病人而言。突发关节炎应警惕癌症相关的可能性。

肌肉里肿瘤多数是良性的吗(恶性肿瘤的骨骼肌肉症状)(2)

图2,RS3PE综合征

二,血管炎

约8%的恶性肿瘤病人有血管炎表现。它多数跟血液、淋巴肿瘤相关,但实体肿瘤也可以导致血管炎。主要是累及皮肤小血管,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或溃疡,并具有破碎白细胞(白细胞分裂)的组织学特征。

除皮肤血管炎外,某些实体肿瘤也可以导致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紫癜(IgA血管炎)等表现。

血管炎可发生在诊断恶性肿瘤之前几年、与诊断时间差不多或在诊断恶性肿瘤之后。目前血管炎跟恶性肿瘤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医生在面对血管炎时应有对恶性肿瘤的警惕性。

肌肉里肿瘤多数是良性的吗(恶性肿瘤的骨骼肌肉症状)(3)

图3,恶性肿瘤相关的皮肤小血管炎

三,冷球蛋白血症

在低温下易沉淀的血液球蛋白即冷球蛋白。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常表现为疲劳、关节痛或关节炎、皮肤血管炎或紫癜、神经病变、多脏器缺血样症状。从而有手足麻木刺痛、腹痛、血尿等。

导致冷球蛋白血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淋巴瘤、丙肝、系统性风湿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肌肉里肿瘤多数是良性的吗(恶性肿瘤的骨骼肌肉症状)(4)

图4,冷球蛋白血症可引起反复腹痛

四,筋膜炎和脂膜炎

筋膜炎-脂膜炎综合征(Fasciitis--­panniculitis syndrome)表现为单或多关节的关节炎、类似结节性红斑的皮下结节。颇似类风湿关节炎、或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通常可以看到血液、组织细胞里的嗜酸粒细胞增多,但也并非全如此。感染、外伤等等都可以导致。少数是由于血液肿瘤、胰腺炎/胰腺癌所致。有意思的是,如果为肿瘤所致,往往是女性。

掌筋膜和关节炎(Palmar Fasciitis and arthritis )是一种综合征。它的特征是进行性双侧指端痉挛,掌筋膜纤维化和多关节炎。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最常累及。也可以累及肘、腕、膝、踝和足。硬化的网状手掌红斑也是其特征。该综合征几乎都跟肿瘤伴行。最常见是卵巢肿瘤、乳腺癌、胃癌和胰腺肿瘤。

肌肉里肿瘤多数是良性的吗(恶性肿瘤的骨骼肌肉症状)(5)

图5,一个73岁输卵管癌患者的掌筋膜炎和多关节炎

五,其他

提示肿瘤的还有红斑肢痛症(Erythromelalgia)、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雷诺现象和指端坏死(Raynaud’s Phenomenon and Digital Necrosis)、狼疮样综合征(Lupus-like Syndromes)和骨软化症(Osteomalacia)等等。由于跟特定疾病相关,将会单独篇章讨论。

总的来说,恶性肿瘤可以有其独特的信号提示,往往可以有皮肤、骨骼肌肉等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风湿科医生在面临皮肤、骨骼肌肉症状时切勿忽视背后可能的肿瘤病变。

参考资料:

1,《Kelley and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10版)

2,《Rheumatology》(第7版)

3, Uptodate临床顾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