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于自闭症的作用(如何在运动中辅助治疗自闭症)
运动疗法对于自闭症的作用(如何在运动中辅助治疗自闭症)其次是运动的专业度不够。专业的运动教练不懂特殊儿童教育,在面临相同的就业机会时,通常会选择去教容易教的NT,这样老师的成就感较强。而教导ASD儿童,对教导者来说初期通常伴有大量的挫折感,对耐性和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进入自闭症行业的专业体育教练就非常的少。这种情况下,机构能请到的教练,多数情况下往往缺乏运动的专业知识,只能照猫画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手了。这种情况下,很多“运动”甚至连基本运动所要达到的目标都实现不了。大运动和感统一、大运动还是感统,傻傻分不清楚经常看到有一些冠之以“感统”名义的不专业的运动课程大行其道。首先是概念混淆。家长,甚至是老师,分不清感统和大运动的主要区别。有些大运动项目确实可以达到感觉统合的作用,但是感统并不是只有运动,运动也不仅限于蹦床,秋千,俯冲等形式。大运动和感统有一定的交集,但是大运动和感统的训练目标又是截然不同的。有感觉统合目标下的训练才更
运动是自闭症儿童日常干预方式中有效的辅助手段,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调节孩子的情绪,还可帮助改善自闭症孩子感统失调、减少自我刺激行为等。运动虽是一项不错的辅助干预方式,但作为家长还需了解:1.感统和大运动有什么区别?2.专业的运动教练是否懂特殊儿童教育?3.感统治疗是否有专业的评估和计划?我们是否能区分清楚“感统”是什么?今天中美星星桥瓜总妈妈结合以上内容,为大家分享关于运动干预方面独到的个人见解和如何在大运动中设计和使用LSP原则。□文|瓜总妈妈
我是瓜总妈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如何在大运动中设计和使用LSP(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习风格简介)原则。
当我们的孩子在机构干预的时候,主要的训练内容通常也是类似DTT桌面这样的活动。先不说这类干预方式效果如何,单单从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角度来说,运动量肯定是难以满足需求的。自闭症没有干预好,反而身体越来越弱了,这不是我要的。
我从2014年开始就重视孩子的运动,初期也是单纯的增加一些活动,让孩子动起来,出点汗,逐渐学会了如何在运动中干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需要的运动干预。今天就分享三点思考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大运动还是感统,傻傻分不清楚
经常看到有一些冠之以“感统”名义的不专业的运动课程大行其道。
首先是概念混淆。家长,甚至是老师,分不清感统和大运动的主要区别。有些大运动项目确实可以达到感觉统合的作用,但是感统并不是只有运动,运动也不仅限于蹦床,秋千,俯冲等形式。大运动和感统有一定的交集,但是大运动和感统的训练目标又是截然不同的。有感觉统合目标下的训练才更有针对性,避免浪费孩子宝贵的干预时间。
大运动和感统
其次是运动的专业度不够。专业的运动教练不懂特殊儿童教育,在面临相同的就业机会时,通常会选择去教容易教的NT,这样老师的成就感较强。而教导ASD儿童,对教导者来说初期通常伴有大量的挫折感,对耐性和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进入自闭症行业的专业体育教练就非常的少。这种情况下,机构能请到的教练,多数情况下往往缺乏运动的专业知识,只能照猫画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手了。这种情况下,很多“运动”甚至连基本运动所要达到的目标都实现不了。
再次是国内目前的专业感统评估匮乏。感统治疗师非常少,孩子在所谓的“感统训练”之前,往往缺少感觉统合治疗方面的评估和计划,导致感统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而感统课是否对一个孩子有效,完全取决于个人运气 更有所有孩子的训练方案都一样的,所谓“专业感统”评估受到家长的追捧,让家长更是难以区分“感统”是什么。
在市面上能选到的感统课程可能是上面“黄色圆圈”这个样子,而你孩子需要的可能是“绿色圆圈”部分的治疗。而这还是通常针对触觉、本体和前庭需要感统治疗的孩子,而那些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需要感统治疗的孩子往往就被送去进行所谓的“脱敏”,而“脱敏”的专业度就更加难以区辨了。
所以,基于以上3点考虑,我将孩子的运动训练目标聚焦在“大运动”上:
a.训练目标清晰化,运动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获得健康的身体素质。(感统又是另外一个大课题,不在此讨论。)
b.运动专业度清晰化,包括运动的目标和侧重,频率和强度。
二、大运动中的LSP3 4 5 8 9流程
足球,篮球,跳远,跳绳……几乎我们看到的所有大运动形式,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都和LSP3(从多个合作伙伴处获取社交线索)的流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或者说LSP正是基于日常的NT活动,将这样的集体流程做了结构化改良,变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所以,在LSP3教学当中,辅助的角色就比自然情境下要明显很多。而在NT的大运动当中,副教练或者助教通常也可以扮演这个角色。通常只是辅助的程度和时间要求不同。而排在ASD孩子前面的NT就是非常好的示范。回归到自然情境当中的LSP,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当我们把孩子放到NT的运动小组当中,由于缺乏稳定的辅助,刚开始可能就会一团乱。所以,贸然把孩子扔进去是不对的。在这之间可以为孩子设置2个阶梯:
第一个阶梯就是家长自己组织起来,给每个孩子配上一个“助教”,并且匹配ASD孩子能力活动。当孩子能力上升后,我们撤除“助教”之后,孩子能更容易的自发学习。
第二个阶梯就是当孩子能力进一步上升,我们就让孩子进入NT的环境,相当于提高了课程的难度,这个前提是孩子的接受能力要足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给予孩子特别的1对1辅助,帮助孩子融入。当孩子开始独立跟上课堂接受,再慢慢撤出辅助人员。
对于NT来说,尤其是男孩子,一起踢足球,一起打篮球,往往是他们的社交载体。如果想帮助孩子交朋友,现在开始让孩子获得一些同龄孩子的共同话题内容。即便孩子将来社交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有了足够的社交意愿和需求,也有足够的谈资加入。
所以这里的第1阶梯尤为重要,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了遵守秩序,知道了要看着前面人的动作,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知道动作结束之后自己要回到队伍的尾巴。这些训练内容就包含了LSP3 8 9,可以在运动的同时进行训练。
同时在不断变换活动和大运动内容的同时,可以包含LSP3 4 5 的训练内容。
仔细观察所有的集体运动,几乎每一场训练,可以训练到LSP3(从多个合作伙伴处获取社交线索),LSP4(物体、活动和人之间转换的灵活度),LSP5(分享控制),LSP8(执行功能)和LSP9(远距离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具体的LSP目标拆分,融合到具体的训练当中去,确保每个训练目标的落实。
那么在孩子锻炼到身体的同时,也实现了LSP的干预训练。市场上好的训练难觅,我自己给孩子组建了LSP大运动互助小组,每周给孩子提供第1个阶梯这样的训练机会。
一份训练时间,两份干预成果。
三、如何保证运动的专业度
刚开始的时候我看了不少书籍。但是还是觉得有很大欠缺。下面是我的一些参考书。
幸运的是在2018年参加了苏州自闭症研究会的大运动康复项目组,成为课题组的一员,和体科所专家以及专业的运动员教练一起工作了几个月。让我对于运动和运动康复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不单单是像之前来自书籍的收获,更多是来自于实践经验,再一次体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智慧。
所以,如果家长本身运动经验不足的话,不妨请一个专业的体育教练,或者是体校的学生,让他来确保运动的专业性,而你自己则负责确保内容和孩子能力的匹配程度,以及在训练的同时提供足够的LSP课程设置。可以邀请附近的家长孩子一起来参与。当然,如果机构当中能对专业教练进行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培训,那真是难能可贵的。
在运动课程的设计当中,除了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能力,趣味性之外,运动的强度频率以及运动针对性的肌肉群都在考虑的范围之中。例如,推荐每周运动3次以上(一个隔一天),每组动作12~15次,每天练习3~5组动作等等细节。尤其是在ASD儿童当中普遍存在伸肌薄弱的现象,更需要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在调查研究之后,体科所的专家推荐了一系列伸肌动作给自闭症孩子,帮助他们锻炼薄弱的伸肌,促进生长发育。这里我也分享下面的3种爬行动作给你,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孩子的示范动作,大家可以参考。
所以,选择和咨询一些专业的运动教练,可能是比较方便的选择。而了解一些运动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你甄别“真假”教练。
总结:
1明确运动的目标,避免杂而乱。
2在运动中加入LSP课程结构,一份实践两份收获,提高训练含金量。
3训练内容,训练量和频率必需有针对性,才能保证效果,不要让错误的训练浪费了孩子宝贵的康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