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女性更年期引起心血管病(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怎么预防女性更年期引起心血管病(世界更年期关怀日)(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表现为阵发性心悸和心悸,常无诱因,发作时间一般持续几十秒或几分钟,可自行缓解。然而,一些心悸是由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这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二)血脂升高。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受雌激素变化影响,女性脂质代谢紊乱,中国50岁以上女性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同龄男性。二、更年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大量证据支持,雌激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绝经前的女性内源性雌激素可减弱年龄相关的血管老化,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进入更年期,卵巢功能减退,产生雌激素减少,失去了雌激素保护,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升高的几率将会增加。这些指标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会有所增加。据统计,绝经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仅为男性的1/10至3/10。绝经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
【导读】世界更年期医学会,选定每年的10月18日为"世界更年期关怀日",旨在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和重视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并采取行动进行更年期教育保健活动。
更年期作为女性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越来越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大家可能不了解的是,许多疾病伴随着更年期的到来接踵而至,如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症、妇科肿瘤等。今天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下更年期心脑血管疾病。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二、更年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
大量证据支持,雌激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绝经前的女性内源性雌激素可减弱年龄相关的血管老化,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进入更年期,卵巢功能减退,产生雌激素减少,失去了雌激素保护,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升高的几率将会增加。这些指标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会有所增加。据统计,绝经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仅为男性的1/10至3/10。绝经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以前的三倍,死亡率与男性一样,之后随年龄的增长,每递增10岁,女性相应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7倍。绝经后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占绝经后妇女死亡率之首,女性一生有23%死于心梗的危险性,远大于乳腺癌4%的死亡危险性。
(一)血压波动大。雌激素可提高血管弹性,与高血压波动关系密切。而且女性在围绝经期时月经紊乱,尤其是情绪激动、身体疲倦期间,血压会忽高忽低。
(二)血脂升高。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受雌激素变化影响,女性脂质代谢紊乱,中国50岁以上女性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表现为阵发性心悸和心悸,常无诱因,发作时间一般持续几十秒或几分钟,可自行缓解。然而,一些心悸是由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这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三、更年期心脑血管健康管理:
(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
1、注重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
(1)预防营养相关疾病;
(2)足量饮水;
(3)吃动平衡,维持适宜体重;
(4)提倡少油、少盐、控糖、限酒、清淡饮食。
2、更年期应适当运动
推荐每周3次有氧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2次无氧运动,每次15分钟,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频率和强度,养成运动习惯。
(二)更年期应检查血脂和血压
血压、血脂是心脑血管风险的重要指标,心梗、中风、心力衰竭通常都与之相关。30%-50%的女性在60岁以前会出现高血压,例如:心悸、潮热、头痛、乏力、睡眠紊乱等。尤其是曾有妊娠期高血压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应规律自我检测血压,控制血压。
(三)绝经激素治疗
导致更年期各种症状和远期危害的罪魁祸首是雌激素水平的低落或波动,所以解决更年期问题最有效、最全面的办法就是补充性激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绝经激素治疗”。早期规范应用,能够有效迅速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长期应用能够保护骨头、保护血管,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减少老年痴呆风险,并能降低结直肠风险及其他诸多获益。
【本期专家】
孙建华,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主任。现任《辽宁医学》杂志社编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更年期分会委员等。熟练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腔镜手术、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等方面有一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