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伴有钙化是癌症吗(体检查出前列腺钙化)
前列腺增生伴有钙化是癌症吗(体检查出前列腺钙化)前列腺上的钙化,除了前列腺腺管内出现物质的沉积,还指局部病灶好了之后留下的瘢痕,就像树皮上的瘢痕,之前受过伤,现在好了而留下疤痕。前列腺钙化的形成,其实跟尿路结石的形成差不多。前列腺是有腺管的,腺管可能有尿液或者分泌物停留形成结晶体钙化,就像河道里的淤泥,时间久了会慢慢成块和硬化。前列腺是男人的“生命腺”,总领生殖道开口,又扼守着排尿的交通要道;它每天分泌的液体是精子的载体,与生殖密切相关。所以说,前列腺有问题,远则影响传宗接代,近则阻碍当下性生活的乐趣。但男人好端端的,前列腺为什么会发生钙化?“前列腺钙化灶”,也叫前列腺钙化,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是在B超、X线或CT影像检查看到的前列腺内存在钙质沉积现象。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对于这几种前列腺疾病,男生们耳熟能详,多多少少都心中有数,但“前列腺钙化灶”是个什么鬼?
看到体检报告上赫然被打上“前列腺钙化灶”,男生一脸懵逼中受到不小的惊吓。这6个字很扎眼,又是前列腺,又是病灶,怎么得了?!我还是祖国的小鲜肉啊!
小丁明明平时也没什么症状,自从看了报告,总感觉下面不舒服。“是癌变前兆?会导致不孕不育?”胡思乱想整晚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大直奔医院看医生。
到底“前列腺钙化灶”是怎么一回事?会不会影响生育和癌变?
前列腺是男人的“生命腺”,总领生殖道开口,又扼守着排尿的交通要道;它每天分泌的液体是精子的载体,与生殖密切相关。所以说,前列腺有问题,远则影响传宗接代,近则阻碍当下性生活的乐趣。
但男人好端端的,前列腺为什么会发生钙化?
“前列腺钙化灶”,也叫前列腺钙化,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是在B超、X线或CT影像检查看到的前列腺内存在钙质沉积现象。
前列腺钙化的形成,其实跟尿路结石的形成差不多。前列腺是有腺管的,腺管可能有尿液或者分泌物停留形成结晶体钙化,就像河道里的淤泥,时间久了会慢慢成块和硬化。
前列腺上的钙化,除了前列腺腺管内出现物质的沉积,还指局部病灶好了之后留下的瘢痕,就像树皮上的瘢痕,之前受过伤,现在好了而留下疤痕。
前列腺钙化的原因目前仍不明确,现有研究认为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潴留、前列腺组织退行性变、前列腺管狭窄、钙磷代谢紊乱、前列腺经常处于充血状态等因素有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邓春华表示,前列腺钙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罹患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结石,导致在影像学上看到钙化点。
排尿时,尿液反流到前列腺腺管内,久而久之,尿液中的成分沉淀下来,结晶而成。另一方面,尿液反流刺激前列腺导致发炎,而反复的炎症刺激之后,前列腺炎愈合后会在炎症的部位留下疤痕,也就是钙化斑。这就如同肺结核自愈后形成的钙化点一样。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前列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邓春华说,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前列腺钙化的检出率也不断增加。
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男性来说,体检发现前列腺钙化,可能意味着患有前列腺炎,至少是曾经得过前列腺炎。但50岁以上,随着年龄衰老出现良性前列腺增生,也可以造成前列腺内出现钙化物。
钙化本身不引起任何症状,但是,前列腺钙化可以阻塞前列腺腺管,易滋生细菌,可能造成前列腺炎的治疗困难和反复发作。因此,有前列腺炎的患者,容易形成前列腺钙化;有前列腺钙化的患者也容易诱发前列腺炎。
前列腺癌位居欧美发达国家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前列腺癌随城市化发展程度逐渐上升,目前北上广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接近欧美国家。更令人担忧的是,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在这种“谈癌色变”的焦虑氛围影响下,不少男性朋友担心前列腺钙化会癌变。毕竟有医生说,一些微小钙化灶可以见于前列腺癌患者。
邓春华澄清,前列腺钙化主要跟前列腺炎密切相关,跟前列腺癌并无明确直接关系。前列腺钙化既不是癌前病变,也不会直接恶变。所以,小鲜肉们放宽心,别太担心。前列腺钙化就是一个狐假虎威的货!
前列腺钙化不会自行消失,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李文雄表示,在健康体检或其他检查无意中发现的前列腺钙化,没有不舒服的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在日常注意生殖器的保健,定期复查即可。
45岁以上的男性,有必要每年做一次血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指肠指检,以及前列腺B超检查。
对于前列腺炎导致前列腺钙化,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需要进行前列腺炎的规范治疗。具体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要根据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和炎症的分型,选择服用适合的药物,并结合前列腺按摩、热疗、生物反馈等综合治疗。
如果前列腺钙化伴有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不要自行乱用药,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通过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CT、MR等检查,排除是否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结核等疾病。
对于前列腺钙化的男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学习能力,获取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不要迷信广告;
2、有吸烟习惯的最好戒烟,酒精也要控制;
3、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夏季到来,注意多喝水,不要憋尿;
5、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尽量少熬夜;
6、不要纵欲过度,保持有规律的卫生清洁的性生活;
7、增加运动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久坐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