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治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危害大)
怎样根治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危害大)痛经发病有生活所伤、情志不和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等特殊的生理变化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此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胞宫气血阻,“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至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3.职业和环境因素。调查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也会导致痛经的发生。如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也会增加。此外,寒冷的工作环境也与痛经得发生关系密切。4.精神因素:痛经常发生在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有神经质性格的妇女。有些女孩对月经生理认识不足,每到经期将临即感恐惧不安。学习、工作紧张或环境突
不知你有没有被痛经折磨的痛不欲生;不知你有没有每月在月经即将到来时充满恐惧;不知道你有没有每次月经期都躺在床上,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痛经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疾病类型。每周六在北京普康中医医院出诊时,总有一些年轻女性前来咨询痛经问题,这类女性大多对痛经充满畏惧心理。有女性讲述,每次行经第一天痛的差点自杀。痛经是女性常见病,70%的女性患有或轻或重的痛经病症。临床上,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者。今天就针对原发性痛经给大家做详细论述,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西医认为以下因素是导致女性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因素:
1.年龄。在月经初潮的最初几个月,发生痛经极少,随后发生率迅速升高,16~18岁时达到顶峰(82%),30~35岁以后逐渐下降,在生育年龄中期稳定在40%左右,以后更低,50岁时维持在20%。性生活的开始,可以降低痛经的发生率。对瑞典19岁女青年的追踪调查5年结果表明,到24岁时痛经发生率从72%下降至67%。严重程度也下降。
2.遗传。原发性痛经表现有一定的家族遗传特性,根据临床调查,许多痛经者的母亲及姐妹,也常有痛经症状的发生。
3.职业和环境因素。调查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也会导致痛经的发生。如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也会增加。此外,寒冷的工作环境也与痛经得发生关系密切。
4.精神因素:痛经常发生在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有神经质性格的妇女。有些女孩对月经生理认识不足,每到经期将临即感恐惧不安。学习、工作紧张或环境突然改变以及不愉快心情等不良刺激均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导致体内激素改变引起痛经。但近年来研究,痛经发生很难归咎于精神因素,而精神因素对身体任何部位的急、慢性疼痛都可产生一定影响,它对原发性痛经的作用并无更多独特之处,因此这一因素已不为人所重视。
中医对于痛经病因的认识要从以下方面分析:
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至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痛经发病有生活所伤、情志不和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等特殊的生理变化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此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胞宫气血阻,“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原发性痛经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阳虚内寒、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等。
原发性痛经的症状
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常见的有:病人可能发生便秘、腹泻、结肠胀气及回肠或降结肠等处痉挛性疼痛。由于月经期盆腔充血,盆腔及其周围脏器原有的病变如膀眺炎、结肠炎、慢性阑尾炎等常会在经期加剧,易与痛经混淆,患者应注意区别。而且,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及未孕妇女,往往生育后疼痛会缓解或消失。
不过大部分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般都在月经来潮后1—2天内出现,当经血外流通畅后,疼痛就会消失。膜样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3—4天排出内膜时疼痛剧烈,等成块内膜排出后,疼痛会逐渐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外阴与肛门。少数患者的疼痛可引向大腿内则,多里阵发性绞痛,剧烈时患者面色苍鞠、出冷汗、手足发凉、恶心、呕吐,甚至晕厥。
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在疼痛时还会逐渐转为阵发性中等度疼涌,约12—14小时后渐浙减轻,也偶有需卧床2—3天者。也有部分人在月经前1—2天即有下腹疼痛、不适或腰能部疼痛感,在月经临来前或在行经时才发生剧痛。由于疼痛是主观感觉,很难衡量疼痛严重程度,所以临床常以有无呕吐、晕厥、是否能坚持工作或必须卧床等作为判断疼痛程度的参考标准。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对于痛经等女性疾病,中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从根本上对病症进行调理,临床上,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用中药调理已帮助许多女性患者恢复健康,免除痛经的困扰。
气滞血瘀: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若情绪郁郁,郁怒伤肝,肝气不舒,肝失调达,冲任气血瘀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故经前或经行期间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块下气血暂通而疼痛暂缓;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乳房胀痛,胸闷不适;舌紫黯,脉弦均属于气滞血瘀。治疗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运用加味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15g、杭芍10g、茯苓15g、香附l0g、佛手l0g、薄荷6g、柴胡l0g、甘草6g、煨姜3片、元胡索15g。若舌红脉数,经血有灼热感,为肝郁化火,可加丹皮、栀子以凉血止痛;若小腹疼痛剧烈,口唇青暗、肢冷出汗、脉沉紧,舌淡苔白、为寒凝气滞,肝气不舒,宜去薄荷,加肉桂、炒吴萸、小茴香之类,煨姜易炮姜,以加强温经止痛之功;若经后疼痛,去薄荷加熟地,名“黑逍遥散”,能加强养血之功而止痛。平时可用月季花6克,大枣10克,红糖少许泡水服用,有利于缓解痛经。
寒凝血瘀:
因过食寒凉,或者经行期间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入内,经血因寒而运行不畅导致寒凝子宫、冲任,血行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得热痛减;寒凝血瘀,冲任失调见月经推后,经色暗淡有块;寒邪内盛,阻遏阳气见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脉均为寒凝血瘀。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方):当归15g、桂枝12g、杭芍12g、炒吴茱萸6g,通草6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5片。平时子宫虚寒,可用:炒艾叶15克,小茴香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鸡蛋2个,一起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同煮,煮熟后去蛋壳,吃鸡蛋。
气血亏虚:
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大伤,冲任气血亏损,行经后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和子宫,“不荣则痛”,故引起痛经。治宜补益气血,调理冲任。运用八珍汤加味;党参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川芎6克。平时可用大枣15克,黄芪10克,桂圆10克泡水服用。
以上疗法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治疗,患者切勿擅自服用,以免引发不良后果。可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除了药物治疗,生活中,女性患者也要做好经期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对于痛经的治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发性痛经的护理
1、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
2、忌过冷刺激食物,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注意保暖,多食用性温的食物。
作者简介: